精益建造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管控
2019-10-10周红卫李明莫春陈杰鑑叶有织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文/周红卫、李明、莫春、陈杰鑑、叶有织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4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为建筑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等“硬软件”措施上的瑕疵,使得当今的建筑业仍然存在生产效率低、建筑质量良莠不齐、建筑成本虚高等问题。这种现象在工程紧、任务重的大项目中更是司空见惯。在这些问题中,施工成本又是首当其冲,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心所在。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与预防,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与整体进程,其后果是使施工建筑企业的信誉度降低,良好形象遭到破坏,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损失无法估算,而精益建造的实施则能有效控制和消减这种现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1、精益建造起源及理论
精益模式起源于汽车制造业,1992年由芬兰学者Lauris Koskela 引入建筑业,提出“精益建造”概念,用全新观点重新认识和改造传统建筑业,它综合了生产管理、建筑管理和系统管理的优点,对整个建筑产品的生命周期,做到最大化地节约与控制成本,直到消除浪费,以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
精益建造与传统模式相比,其独特性在于将项目看成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强调权利下放,计划基于现场条件制定和计划周期以短为宜;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和浪费最小化,针对整个生产过程和项目交付进行整体优化,但不仅仅局限于减少浪费。其核心内涵是通过设计优化减少多余工序,提高工程品质;通过工艺优化,提高一次成优率,减少质量缺陷;通过措施优化,提高施工措施安全可靠点性,减少多余措施投入;通过工序合理穿插,控制工期关键节点,减少工作面闲置;通过全程质量管控,降低质量风险;通过推动项目安全、环境标准化管理,提高资源周转利用率。
2、精益建造实施
精益建造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设计与技术管理、计划管理、商务成本管理、标准化管理等方面。
2.1 设计与技术管理
按照传统的设计模式,设计的具体负责者是承包商,他们在项目动工前就已经明确了该项目设计的活动范围、权利和义务,然后再把设计方案交给分包商和制造商,这样做的弊端是项目方案的设计人往往无法进入和参与其中,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就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而精益建造正是弥补了传统设计模式的这一缺陷,它要求设计者应考虑项目方和客户两者之间的利益需求,将精益思想融入建造过程,并进行相应优化,以达到最佳管理模式。具体讲,建设领域管理者或设计者要逐渐摒弃原有的设计施工模式,他们考虑的是要建什么,建成后,不要给施工或下一道工序留下缺陷或遗憾,突出了产品和过程的高度一致性,以体现精益建造的精华,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消耗,节约成本。
2.2 计划管理
精益建造要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必须策划合理的工期编排,既能保证项目工期的紧凑,实现工期成本的优化,又能为招标采购计划编制及实施提供依据,同时必须进一步细化管理的单元。从传统的分部分项、检验批细化为工序。精益管理的工作内容全部围绕工序单元展开,精准规范工人操作与管理,达到浪费最小化的目标,最终保证住宅质量一次成优。与此同时,通过各专业施工的穿插施工,实现地下室、室内、室外等各工种分段分层施工完成。穿插施工有效加快了整体施工进度,缩短工程总工期。
2.3 商务成本管理
项目应建立以合约规划为核心的合约管控体系,包括全专业集成的合约框架划分、合约界面梳理,以工程总进度计划和设计计划为依据,提前盘点各项资源进场时间,制定有序招采计划,加强成本动态管控,进行目标责任分解,保证各项合约成本控制在对应目标成本内。做到合约内容完整、界面清晰、招采有序、成本可控为精益商务实践目标。
2.4 标准化管理
由于可变性是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对项目工程进行有效管理。所谓有效管理就是在每一个细微环节和程序中都要按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把工程项目的通用标准和具体工序的标准结合起来,形成整个工程的标准化体系。而精益建造就是对标准化对象按标准化系统的管理方式实施标准化运作,通过对可变性的控制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达到工程标准管理化的统一目标。
3、精益建造对施工成本的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职责就是成本控制,而传统的成本控制体系已不适应精益建造项目的发展,精益建造在管理理论、方法和实践方面对工程项目建造成本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精益建造模型下,要更好的控制施工成本,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施工成本的控制就显得很重要。由于精益建造模式的操作性很强,从实践上讲它有着成功的经验,因此精益建造的模式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起着很好的控制作用,它是一项全面综合管理,注重过程的控制,以建筑产品的特点、标准及以顾客的满意度为监控目标,通过商务成本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管理,达到与相关部门进行直接交流、沟通与协调,在确保双方共赢的基础上建立合作与信任的关系,以达到工程项目顺利交付。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实施精益建造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改进、追求完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降低成本的过程,是追求达到“零浪费”、“零库存”、“零缺陷”、“零事故”、“零返工”、“零窝工” 的管理过程。
4、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海南某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173429.48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53226.68m2,地上建筑面积120202.8m2;总占地面积34322m2,合同额为5 亿,工期600 天。(图1)
4.2 精益设计
施工图设计阶段,坚持策划先行,深入推进“一体化施工”、“两图融合”、“大工序穿插”。在深化设计时,考虑高度小于500 毫米的结构、以及高度大于500 毫米的结构其底部300 毫米高部分采用吊模,与结构一次性浇筑,加强了结构整体性,增强了结构自身防水,降低了渗漏风险。在施工图深化阶段,采用BIM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了给排水及机电暖通单位的空间及预留洞口问题,并结合后期现场的施工工况安排,提前确定消防、临时用电、地下室风机等拟实施结合点的施工图纸,并针对设备基础加强、后浇带优化等措施安排,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问题提前凸现出来并及时解决,减少工程量的变动,有效节约成本,据商务测算深化阶段节约成本大约450 万元。
图1
4.3 精益计划
合理的工期编排,既能保证项目工期的紧凑,实现工期成本的优化,又能为招标采购计划编制及实施提供依据,“精益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项目全面推进准确、高执行度计划体系,项目计划由上层管理人员与施工工作流的劳务分包队伍共同商议制订,整个管理施工团队参与,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并根据项目实际施工情况不断更新和调整计划。根据自身特点及工期要求,项目拟划分为地下室结构、预售节点、主体结构封顶、装修及机电安装、竣工验收五个阶段,进行统筹安排。同时,项目对每道施工工序进行分解,制定工序穿插实施总计划和各楼栋穿插计划,明确各穿插任务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建立包含地基与基础、地下室、地上结构、屋面、外墙及室外六个部分的工序穿插模型,系统梳理主要施工工序流程,明晰工序间逻辑关系,对每道工序的前置和后置工序、施工条件(合约、技术、资源、基础)进行梳理。根据工序穿插时间,积极联系材料、设备供应商,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各班组根据工序计划安排外劳力,项目根据节点提前做好验收准备,严查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避免施工班组之间的质量推诿,节约人力成本,缩短施工工期。
4.4 成本管理
为更好的控制工程成本,本项目通过制定目标成本、严控采购成本、精细施工成本、加强索赔管理等措施来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项目中标后根据合同及图纸情况,进行施工预算,确定工程的目标成本,并对目标成本中比重较大的分项进行分析,寻求措施和途径减少成本。项目团队成立后,管理人员签订项目成本责任书,对进度、质量、安全、成本进行全员管理和考核,对于提出方案或现场管理减少施工预算的成员进行奖励。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形成一个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节约了成本,也体现了精益建造下的成本控制。
4.5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要做到合理配置,按照预定的要求从总体上进行资源分配,达到最佳数量控制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每台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效率进行全面细致考核并做好记录,避免出现设备空转、使用频率过低等现象。在这种精益建造下的设备管理收到了明显的效益。据工程部门和商务部门的统计,由于工期缩短及合理配置,人货梯等大型设备提前拆卸节约成本约250 万元。
4.6 结果测算
经过精确对比与分析,该住宅工程项目实施精益建造施工管理模式下的运作,其生产效率较传统管理模式提高了20% ; 其施工工期减少近四个月。对该项目已完成的工程进行多方面对比统计与分析,在精益建造下的管理模式,其成本更节约,效率更高,产生的利润产值也更高。
结语:
精益建造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实现建筑产品的价值流转移,根据精益生产“零浪费”、“零库存”、“零缺陷”、“零事故”、“零返工”、“零窝工”的原则,综合生产管理理论、建筑管理理论以及建筑生产的特殊性,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技术进行建造,对项目从设计到交付的全过程进行程序化和精细化管理,对每道工序实现成本、进度、质量的最优化,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实现客户的最大化利益的同时,实现项目的建设单位和开发单位的双赢。上述对精益建造理论的阐述,精益建造思路的实施以及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为中国的建筑行业的成本控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它将会有效推动中国建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建筑企业的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