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第一村
——流坑

2019-10-10小飞刀

就业与保障 2019年16期
关键词:第一村抚州龙湖

文/图 小飞刀

距离我第一次来到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已经快有二十年了。那时候流坑村才刚被外界知晓没几年,因为保存了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被称为“千古第一村”。

那年,在单位组织旅游的途中,我带着两个妹子脱队,辗转换车,最后终于在天黑后坐着小三轮蹦蹦车进了流坑村。基本没开发的古村连个正经宾馆都没有,最后在村民用一个大大的仓库隔成的房间睡了一晚,两个妹子这辈子从没睡过这样的房间,嘴上不说,心里估计满是抱怨。第二天晨起,我们便在村中闲逛,略有洁癖的妹子看到村中石板路上东一坨西一坨的牛粪,颇为嫌弃。碰到村中的阿婆,开玩笑说要把她“卖”到村里做儿媳妇;妹子戏言,只是会吃不会干活的儿媳妇,阿婆估计也嫌弃。在村里逛了一两个钟头,就在妹子们的催促下匆匆离开了流坑。

大宾第

时光荏苒,这一次跟“国保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好者)同好自驾抚州,流坑被排在这次抚州古村行的第一站。村口七口池塘组成的龙湖,显然经过了疏浚,那年还铺满了浮萍和水草、不见湖水的龙湖,如今水波荡漾,让村子灵动了许多。前有龙湖,后有牛田河,既是流坑村因水运而兴的自然条件,又是流坑古村天然的村落布局;同时还是水运衰微后,流坑村因交通不便被遗忘而得以完整保存的原因。村外的牛田河上没有大桥,村前的龙湖上有一条窄窄的长堤,村民在堤上建起了廊棚,两侧摆上案台,成了水上市场,早市过后,湖上的廊棚便成了村民纳凉聊天的好去处。如今龙湖上又建了几座新桥,但位于村子中心的廊棚市场依然是村中最热闹的地方。

始建于南唐,号称“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是董姓聚族而居的单姓古村。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所以流坑村数百年来都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文风鼎盛。理学名家、明经第、登仕第、状元楼、翰林楼,各种建筑以及建筑上的的门匾、楹联,都在以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方式约束着董氏后人的言行和价值观。即便到了明清时期,流坑村凭借水运便利大兴竹木贸易后,积攒了大量财力,捐官、兴教、办学依然是流坑村商人最热衷之事,如今的流坑建筑群大多是那时兴建留下的。作为单姓大村,村边各处通道都设有村门,行走在村里的巷道中,灰砖黑瓦筑起的高墙给人逼仄压迫之感。封火墙多是阶梯状和人字形,虽然尾部略略起翘,却少了南方民居建筑的轻灵动感。建筑承担了过多的教化功能,就像一个总板着脸教训学生的师长,自然减弱了与居住其间人们的亲切感。方方正正的赣派民居的天井窄小逼仄,在流坑民居中体现无遗,以致在后续行程中看到许多抚州古村,尽管村落周边环境良好,老房子里却空无一人,几乎整村整村被整体废弃,大约赣派民居的高墙小天井造成通风采光难、不宜居也是原因之一。记得在徽州民居,为了禁锢远行的徽商家中的留守妇人,高高的马头墙只开很小的小窗。与程朱理学的另一个重镇徽州一样,抚州地区内向、封闭性的民居建筑或许也是利用建筑控制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种手段。民居大门多建以门坊形式,高悬的红石圣旨牌让人一眼就想起远去的那个时代。

大宗祠前的石狮子

细细地在村中逛了半天,只看到一座民国西式建筑,不知是因为至民国时流坑村已经衰落,抑或是西方文化难以突破这传统程朱理学的无形防线。

望着高高的封火墙,想起十几年前那个清晨,两个匆匆逃离的妹子,假如真被“卖”进了村子,会是怎样的人生……

村口

状元楼

廊棚里的水上市场

门楼上高悬的圣旨牌

猜你喜欢

第一村抚州龙湖
看曾经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Task 10
邂逅异龙湖 恋上山光水影
乌江文化第一村——郝家湾
从“炮战第一村”到“通婚第一村”
改革开放40年寻访中国港口第一村
2017年江西省艺术创作会议在抚州召开
郑东新区龙湖12号桥设计
美丽的大龙湖
VSC-HVDC的不平衡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