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家宴

2019-10-10文/李

北方人 2019年19期
关键词:饽饽家宴野鸡

文/李 舒

即便是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宫里,过春节时也是横菜横行。看来,不管是民间还是皇宫,有大鱼大肉才是过年。

人们印象里的清朝宫廷是既森严又肃杀的,但看资料发现,宫里的生活其实挺热闹。新年、上元、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立春等,皇帝的万寿节、皇考的忌辰、太后的生日、皇后的生日等,儒家、佛家的节日,关帝的生日、孔子的诞辰都有宴席和祭祀。

清朝皇帝夏天多在圆明园、畅春园、避暑山庄等地方避暑办公,秋天或在木兰围场打猎,但冬天基本都在紫禁城,因为年节很多,祭祀庆祝等事务很频繁。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左右,各部就把公事“封印”了,准备过节。皇帝过节也不轻松。除夕午时开始,皇帝就会在保和殿赐宴群臣,下午六点,皇帝回到乾清宫,再享受家宴。

在扬州的膳单上,记录有“糯米鸭子、万年青炖肉、燕窝鸡丝、春笋糟鸡、肥鸡徽州豆腐、蒸肥鸡油串野鸡攒盘、鸭子火熏馅煎黏团”,黏团应该是年糕或者糯米类食品,煎一煎,里面还有鸭子肉馅儿,想起来就流口水。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除夕家宴,御用的一桌酒宴用了猪肉六十五斤,肥鸭一只,菜鸭三只,肥鸡三只,菜鸡七只,猪肘子三个,猪肚两个,小肚八个,野猪肉二十五斤,关东鹅五只,羊肉二十斤,鹿肉十五斤,野鸡六只,鱼二十斤,鹿尾四个,大小猪肠各三根……相当地横(hèng)。一桌要用六十五斤猪肉,二十五斤野猪肉,刨去各种损耗,猪肉的菜肴至少也在三十盘以上,可想这个席面有多盛大。

《大清会典》有规定:除夕、元旦、皇帝万寿等用四等满席。满族人爱吃面食,席上的点心就有玉露霜、方酥夹馅,大饽饽六盘,小饽饽两碗,红白馓子三盘,干果十盘,鲜果六盘,福禄马四碗(不知为何物),鸳鸯瓜子四盘,还有一盘砖盐。最有趣的是“其陈设计高一尺二寸”,应该指堆叠的高度,所以席上看起来肯定是琳琅满目的。

廷臣的宴席吃法,翁同龢写过。满族官员和汉族官员分开站立等待,上午十一点皇帝落座,群臣进门,桌上已经摆好了前面说的这些点心。入座前要叩头,先吃汤饭或者细粉鸡子(某种鸡蛋),然后皇帝开始给大家赏菜,赏一道叩头一次,接着是赏奶茶,又叩头,赏酒,最后是主食(如果是元宵节,就是几枚汤圆),然后大家领赏回家。并没有想象中吃一天的满汉全席,“为时三刻而已”。

历史上,正月里,清朝皇帝还会跟大臣一起举行茶宴,参加的人包括诸王、贝勒、贝子、大学士、九卿,人员不限于爱新觉罗家,相当于新春团拜会。茶宴从康熙开始,在乾隆时举办最多。喝了茶,君臣作诗联句,以松实、梅英、佛手三种,沃雪烹茶,叫三清茶,再加上一些点心。

史料里写,茶宴的起源是害怕君臣都喝醉了无法作诗,所以改酒为茶。我想其实应该是新年里大家都吃得太腻了,康熙皇帝一听,还要跟大臣们吃饭,就一拍大腿说,算了,喝茶清清肠胃吧,就这么成了定例。

猜你喜欢

饽饽家宴野鸡
新春家宴
野鸡“大老爷”
花饽饽“笑”了,年味浓了
打野鸡
捕野鸡
新春家宴
清宫饽饽桌
百家宴 吃出“家”味道
买饽饽
“美”丽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