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羊痘病例诊疗措施
2019-10-10周勇徐聪
周 勇 徐 聪
(1.元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元江 653300;2.玉溪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
羊痘病是由山羊痘病毒引发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为特征。较多发生于春秋季节,传染性强,在没有免疫的山羊中呈爆发性流行,发病率高。2019 年2 月10 日,元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辖区内澧江街道某养羊场13 只羊出现死亡,46 只发病,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该羊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持续地跟踪指导防治。
1 养殖场基本情况
该养殖场共存栏272 只羊,其中母羊112 只、种公羊7 只,商品羊92 只、小羊61 只;周边环境较为封闭。据羊主人口述,2 月1 日开始有3~5只羊放牧时总掉队,但一直没做治疗,2 月6 日发病羊增加到46 只,死亡3 只,到2 月10 日死亡数增加到13只,大部分都是1岁以内的羔羊和母羊。
2 诊断
临床观察羊体温高达39.5~41.5 ℃,精神沉郁,结膜潮红,部分羊左眼失明;有的呆立或卧地不起,从鼻孔流出浆脓性分泌物,呼吸增速;少数羊食欲下降、饮水量减少。个别病羊全身皮肤,特别是乳房、阴门、口唇,四肢内侧等少毛或无毛区,出现黄豆大小的圆形红斑,陆续出现死亡,初步诊断为羊痘感染。
3 免疫情况
通过现场查看免疫记录,发现该养殖场有2年没有接种过羊痘疫苗。
4 疫源调查
该养殖场在独立的山头上,四周都是荒山,方圆3 km 内无其他养殖场,近1 年内该养殖场未到外地引过种,但发病前1 个月养殖户经常自己拉羊到农贸市场销售,回场后未进行隔离观察,就进入羊舍饲养。综合分析该病例为一起典型的输入性羊痘感染。
5 治疗措施
从2 月10 日开始,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取如下治疗措施:
1)饲养员每天对该羊场进行消毒,隔离发病羊,专人负责饲养,对死羊做无害化处理。
2)对发病羊群使用药剂:①用青霉素(大羊160 万单位、小羊80 万单位)+板蓝根注射液(10 mL)+地塞米松(大羊5 mL、小羊2.5 mL)进行肌注,连用3 d;②严重的病羊用葡萄糖250 mL+头孢噻呋钠1 g(人用)+鱼腥草注射液10 mL 输液,连续用药2 d;③用黄芪多糖拌+多西环素(100 kg饲料拌药300 g+100 g)料饲喂1 周;同时用生理盐水清洗裂开的患部,并用油脂青霉素涂抹直到症状消失,并在羊角上用自喷漆做标记。
3)全群羊进行紧急免疫,每只羊用2 头份羊痘疫苗进行皮下注射。
4)清除舍内积粪,统一堆放并用塑料布封严,小羊做好保温措施,体弱羊只直接淘汰,降低饲养密度,搞好舍内空气流通。
5)疗效观察,对剩余发病隔离的33 只羊进行治疗观察(见下表)。
6 发病原因分析
结合该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认为诱发羊痘感染的原因如下。
6.1 生物安全措施缺乏
羊痘不属国家强制免疫病种,养殖户重视程度不够,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缺乏,思想上疏于预防,加之羊只流动频繁,增加了流入风险。建议养殖场主要高度重视,不要随意引种,相关部门加大流通环节监管力度。
6.2 疫苗免疫意识淡薄
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一个办法,虽然反应较大,但羊痘疫苗的保护率较高。该场主的疫病防控意识淡薄,羊痘疫苗免疫空白期较长是导致本次发病的主要原因。建议对整群羊进行羊痘疫苗紧急免疫,实时进行补免。
疗效跟踪观察表
6.3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员粗心大意,未对圈舍进行严格彻底的清洗消毒。发病期间正值初春,早晚温差大,羊群食物短缺,抵抗力差。建议养殖场主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搞好羊舍环境卫生,注意防寒保温,保持羊舍通风,清洁干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