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阎立品唱腔艺术形成初探

2019-10-09张丽兰

艺术大观 2019年16期
关键词:彩云豫剧唱腔

张丽兰

摘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戏曲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里,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思想形态。表现手段也各具特色。河南豫剧则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此,对于河南豫剧唱腔的研究,在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唱腔艺术;形成

一、河南豫劇的流派

河南地区广泛流行的、最大的戏曲剧种就是豫剧,它具有节奏明快,旋律欢畅等特点,并以梆子按拍,所以又被称为“河南梆子”。关于豫剧的缘起,许多文人学者研究至今,发现有三种说法: 第一、当时秦腔流传到中原地区时加以改编而成的地方戏曲就成了豫剧; 第二、认为豫剧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中不断形成发展为豫剧;其三、豫剧一开始的雏形为弦索,三种说法后来都未形成定论。从前按地域划分,我们把豫剧分为四大流派,它们分别是:“祥符调”在开封盛行;“豫东调”在商丘盛行;流行于洛阳一带的流行的是“豫西调”和流行于沙河流域的“沙 河调”。祥符调和沙河调和豫东调三个流派都是在祥符调的基础上产生的,三者的唱腔和音乐风格的表现都基本相同,我们把这些唱腔统称为广义的“豫东调”,豫剧的流派也就融合为“豫东调”和“豫西调”两个派别。

二、豫剧中的阎派腔调

豫东调和豫西调有它们的风格特征十分的不同,属于截然相反的风格。豫东调主要以二本腔即假嗓发声,在演唱中男声则豪迈奔放、慷慨激昂,豫东调善于表演具有喜剧特点的剧目。豫西调的发声以真声为主,旋律进行平稳舒展,角色情感的表达含蓄委婉,演唱音色深沉厚重,悲壮朴实,多用于表现悲剧唱腔。女声表现为音高而细,活泼明朗的风格特点。豫剧“阎派”艺术的创始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阎立品,是豫剧 “祥符调”(豫东调)的传承者,擅长表演“闺门旦”。阎立品有着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气息的连贯,真假声的结合,以及咽腔共鸣 的运用,强调歌唱的咬字、吐字及润腔。她的唱腔其艺术特点以精细见长,清雅秀丽, 沁人心脾,唱腔高亢、热烈华丽,追求字正腔圆、以情带声的艺术效果。以豫剧祥符调作为基础,取百家之长。在表演上含蓄委婉,细致入微,值得人细细品味。

三、阎派腔调的形成

阎立品十岁学戏,十一岁时便开始担任主角登台演出,因其嗓音甜美,表演技艺颇为精巧,一登上戏曲舞台便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当时的豫剧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阎立品大师不仅有高超的演技,更有高尚的艺德,她经常用“立业需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品" 勉励自己,作为自己做人演戏的准则,这也正是“闫立品”名字 的由来。因其身材娇小,观众便戏称 她为“小闺女”。为了表达对她的喜爱,甚至为其编了一句顺口溜: “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也要看看小闺女。”阎立品刻苦钻研剧本,研究唱腔,大胆吸收豫西调唱腔的优点,使豫东调和豫西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她独特的唱腔集百家之长,一方面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不仅掌握了豫东调声腔的演唱规律,而且在剧目的演唱中,阎立品的演唱曲目旋律起伏自然流畅,易于表达角色人物跌宕的情感。她的高音有豫东调高亢明亮的演唱特点,低音又有豫西调深沉厚重的音色特征,阎立品还移植改编了许多外来剧种,如越 剧剧目《碧玉簪》《盘夫索夫》,京剧剧目《红娘》和《元霄谜》等, 不断完善豫剧的表演。另一方面,她开始主攻闺门旦,在著名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的指导下,同时吸取京剧“梅派”艺术的神韵,使得唱腔的表演更加精细,有了质的飞跃。她曾经拜当时著名的豫剧艺人杨金玉、马双枝夫妇为师。乖巧懂事的阎立品深知“不吃苦中 苦,难熬人上人”,再苦再累也要咬牙坚持。在旧社会,梨园界有句行话:“戏是苦虫,非打不成。”阎立品深受老师的喜爱,因为本身有很好的嗓音 条件,再加上学戏时认真刻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年仅11岁的阎立品便首次登上戏曲舞台,饰演豫剧《打金枝》中的开平公主。虽然演唱还有些稚嫩,但奶腔优美动听,因此,这次表演非常成功。随后,由于台上台下的摸爬滚打,三年后,阎立品便在开封小有名气,观众甚至为她编了句顺13溜:“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也要看看小闺女。”因为她个头小、嗓音清脆明亮、扮相俊美,技艺精湛,使她赢得了“小闺女”的雅号。

母亲李青枝倾注了满腔母爱,在阎立品的成长过程中,深知唱戏这一行的不易,但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忍痛割爱,含泪让 女儿学戏。阎立品的父亲阎彩云出生于1894年,由于贫苦的家世,阎彩云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天兴班学戏,父亲答应阎彩云让他百年之后入老坟(在旧社会,唱戏的人是不能入老坟的,甚至连他的亲朋好友也引以为耻,唱戏的人更被称作“下九流”)。阎母的勤劳善良和坚贞不屈的性格特点,为阎立品日后在戏曲舞台上塑造悲剧人物提供了非常真实的生活写照。在保持阎立品的品节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阎立品学戏过程中,李青枝时刻伴随女儿,女儿走一步,她跟一步,她的庇护为女儿挡住了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阎彩云和李剑云、 林黛云、时倩云、贾碧云,被称为著名的豫剧“五大云”。他继承了老派刀马武 功的传统表演,一动一静、一招一式从不越轨。他有很好 的武功,主攻刀马帅旦,同时也演花旦、正旦。在演豫剧《无盐娘娘》的时候踩跷,尤其在《白莲花临凡》 大闹公堂一节戏的表演中,阎彩云边踩跷边舞扇子,把那套斗官府人役的表演演绎得惟妙惟肖,跷功配合扇子舞,更是别具一格,是阎彩云的独创。阎彩云曾把这套踩跷扇子舞的程式传授给阎立品,阎彩云演戏时身段灵活矫健,唱腔古朴自然,尤其擅长扎靠、踩跷、耍刀,其“跷功”最 是一绝,父亲的拿手剧目和文武绝活,对阎立品的艺术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阎彩云演戏时身段灵活矫健,唱腔古朴自然,尤其擅长扎靠、踩跷、耍刀,其“跷功”最 是一绝。她还认为:“没有千角会,哪有一角独?”于是,阎立品便广学百家之长,先后向周 青山、杨吉祥、魏荣华、张子和等著名艺人学戏。道理追随她一生,成为她一生做人做戏的基本准则阎立品学艺期间,在前辈艺人身上学到了“学艺先学艺德,立艺 先立人品”的道理。阎立品为人刚正不阿,在表演与学唱期间,表现出了一个艺人高贵的气节。阎立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和高尚艺德,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豫剧表演事业中,她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称赞,群众对她的由衷敬仰和钦佩,送给她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品洁艺精”四个大字,阎立品不断向其他艺人学习,表演技艺日臻完美。

四、阎立品唱腔艺术的初步形成

阎立品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剧目的精雕细琢,她的戏越演越有味道,越演越红火起来。先后和著名的豫剧表演大师徐艳琴、常 香玉同台演出,1940年,排演了爱国剧目《守湖州》和《克敌荣归》,辗转活跃于豫东南一带。当时的界首高手云集,阎立品认真学习、吸收了很多不同的剧种和名家的表 演技巧阎立品大胆同进步文人高启俊合作,对剧本进 行改革,把“吊孝”一折的唱词精心雕琢,这也正是其代表作品《秦雪梅吊孝》的由来。把几折戏巧妙的连贯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命名为《秦雪梅吊孝》。在豫剧界家喻户晓、经久不衰的经典大戏,这部戏丝毫没有任何的功利思想。都是她自己编写剧本、设计唱腔、导演,尤其是戏中那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祭文,更是她自己执笔,并且亲自主演的。在当时,豫剧表演艺术家毛兰花、马金凤、徐 琴、阎立品并称为界首豫剧的“四大名旦”,阎立品唱腔艺术就初步形成了。

参考文献:

[1]张平,张永杰,白柱.河南豫剧唱腔韵味浅探[J].中国音乐学,1996(S1):52-55.

[2]张红蕾.浅析河南豫剧演唱中的润腔艺术[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01):159-161.

[3]刘佳,刘连群.戏曲艺术[M].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彩云豫剧唱腔
趣玩顶顶
空中有朵七彩云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水中的彩云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豫剧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