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2019-10-09李玉环

艺术大观 2019年17期
关键词:研究方法

李玉环

摘要:《艺术概论》是一门以人对审美的认识、审美产生的情感和审美创造这一复杂的活动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目的在于发现各个艺术门类的一般规律。文章论述艺术理论的研究方法从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这三种艺术理论及其哲学方法论的评析中产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来解答艺术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艺术理论;研究方法;哲学方法论

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是一门艺术理论,即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的研究对象,艺术理论以人对审美的认识、审美产生的情感和审美创造这一复杂的活动等为研究对象,为阐明艺术的本质、归纳总结艺术的门类和艺术的发展,及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及艺术作品的接受,艺术的门类有很多,艺术理论以发掘各个艺术门类最普遍、最一般的規律为主要目标。

(二)主要内容

艺术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艺术的本质、艺术的门类、艺术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性质、艺术作品的创作及创作方法、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等等。

艺术的本质包括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和审美本质三个层面,它们彼此联络又相互渗透,艺术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与作为“中间环节”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通过“中间环节”联系经济基础,艺术的审美本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艺术作品的创造是艺术家经过生产劳动实践后,激发自身创作思想和感情而产生,进而推动艺术的发生。艺术通过对历史的继承和革新进而得到发展,艺术通过各民族、各个时代的对比,吸取优秀艺术的营养,抛弃糟粕,创造发展更高级的艺术。艺术家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充分发挥其艺术作品创作的主体性,通过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创作出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提高国民精神素质的艺术作品。

二、《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对于一门学科来说,研究方法至关重要,想要解答艺术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艺术的根源,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艺术是物质还是精神产物,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等等,都需要用哲学方法论来回答,以往有许多不同的学说体系来研究艺术,基本上可以归入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这三大哲学体系,文章先简要阐述历史上这几种哲学方法论,然后确定《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一)历史上对艺术的几类研究方法

第一,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艺术作品仅仅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的表现,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曾说:“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1]。艺术根源于主观观念,否认人类凭借实践活动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否认了艺术作品的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极端的“唯我论”。

第二,客观唯心主义的方法。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抽象的精神先于实际存在的现实世界,艺术根源于这种先于世界存在的“精神”。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是诉之于人的感官的”,“多少要从感性世界吸取源泉”[2]他认为第一性的是概念是抽象的,第二性才是我们生存的客观世界,但他们承认艺术创作中理性的作用。列宁说:“客观(尤其是绝对)唯心主义转弯抹角地(而且还翻筋斗似地)紧密地接近了唯物主义,甚至部分地成了唯物主义。”[3]客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的前提上是错误的、头脚倒置的,但在某些理念上也有可靠的论点。

第三,旧唯物主义的方法。客观唯物主义承认客观世界先于精神,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模仿说”、“再现说”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艺术实际上是对现实的模仿,赫拉克利特说:“艺术模仿自然,显然也是如此:绘画混合白色和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颜料,描绘出酷似原物的形象”。[4]中国也有与西方“模仿说”相似的说法,如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指大自然的事物,即艺术家的创作冲动及审美均来源于大自然的师法。

“模仿说”“师造化”在艺术的根源问题上基本摆正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但仍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矛盾,马克思曾指出:“从前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只管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5]

第四,形式主义的方法。在西方,艺术的形式主义研究曾是主流,形式主义认为形式决定内容,强调艺术形式的绝对化。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走在街上被铁匠打铁的声音吸引,就用数学的方式将打铁节奏表达出来,后来发现“黄金分割”。画家荷加斯在其著名的《美的分析》中提出:“会使任何绘画构图变得优雅和美”的一些基本规则:“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杂和尺寸”,认为“直线和圆弧线及其各种不同的组合变化,可以规定和描绘出任何可视的物象,因此能够产生无限多样的形式”。[6]

把形式并不是艺术的全部,形式与内容是对立统一、缺一不可的,只有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融合,才能产生艺术作品,否则就不存在艺术。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也是由形式和内容共同决定的,所以形式主义并不符合艺术几千年的发展的实际。

第五,后现代主义的方法。后现代主义涉及到政治、宗教、道德、经济,以及哲学、文学、美学、艺术、历史等。艺术家杜桑支持“什么都是艺术”的说法,他的代表作品《泉》是一个瓷小便池的“现成品”,他甚至认为如果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印刷品随意修改,那便成了他的作品。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个人的反叛成了艺术思潮,甚至艺术家排泄的大便也成了艺术品。这股艺术思潮不仅抹杀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否定了艺术创作的意义和条件,否认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否定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

(二)《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从上述研究方法中得出结论,关于艺术理论的研究方法力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相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在这些条件之上,带有批判性的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艺术理论和思想成果。

从前面的介绍不难看出,各个哲学方法论都有其完整的框架,有深刻的见地并总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时的艺术发展趋势,但由于其理论思想过于片面、单一,甚至过于极端,它们究竟没有随着艺术发展的脚步到今天,其根本原因还是没有解答艺术理论上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方法论要求人们从现实出发,辩证的、客观的、实际的、历史的、全面的看问题,从多角度去揭示艺术的基本问题,从而探索出艺术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实践的重要性,认为人的意识即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实践是认识客观事物真理性的条件,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歷史上关于艺术的产生有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但明显都过于片面,艺术发生的动力是复杂的,是由政治、经济、环境、生活需求等各个因素互相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每个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只有一个因素决定着艺术的产生,即生产劳动实践。艺术创作活动的主体即艺术家也是生产实践活动产生的,生产实践活动激发并促进了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共鸣进而产生思想感情,推动着艺术家审美意识、创作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所以说生产劳动实践决定艺术发生的因素,是推动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力。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晚于实践,理论是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故理论是实践的产物。早在原始时期,先民们同大自然进行斗争等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劳动工具、壁画、音乐、建筑等,到后来实践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了具有概括性和总结性的理论出现。而成熟的理论又能反过来指导生产实践,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7]真正的艺术创造都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并在不断的生产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增添新的内容,形成新的体系,不断的完善自身。

要始终持有批判的态度去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艺术理论遗产和思想成果。艺术的继承性是艺术从古至今必然的发展规律,第一方面是纵向继承,即各个时代之间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艺术发展的革新;另一方面是横向继承,在同一时期,各个名族间的艺术交流与继承。批判是艺术继承不可摒弃的根本原则,艺术继承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列宁指出:“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认为是这样,那完全是胡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呵护规律的发展。”[8]

三、结束语

对于一门学科来说,研究方法至关重要,艺术理论属于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人类积极的探索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相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在此基础上,带有批判的态度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艺术理论遗产和思想成果。有了适合艺术理论的研究方法,艺术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都将得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解答。

参考文献:

[1]王宏健.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3]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荷加斯.美的分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8]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研究方法
浅谈数学学习情感评价的研究方法
浅析开放经济环境下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
新形势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