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谷大像山娘娘殿正壁画面解析

2019-10-09曾小倩

艺术大观 2019年16期

摘要:甘谷大像山娘娘殿壁画的正壁部分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为基础,融合道教神仙信仰,着意表现当地伏羲神崇拜以及玄女娘娘信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具體民俗情况和信仰的融合演变。

关键词:甘谷大像山;娘娘殿壁画;伏羲崇拜

一、概况

甘谷大像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山中悬崖间的峭壁上有一大洞窟,洞窟内修凿有一尊石胎泥塑大佛。娘娘殿在石窟无量大殿建筑旁边,单檐硬山顶,前出廊结构。殿内的壁画绘于两侧前出廊墙壁、山墙及后墙之上,面积约43㎡。内容以人物、花卉、建筑为主,由于学界现存资料较少,绘制年代暂不可考。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人为原因,殿内壁画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殿内地基下沉,房梁歪闪等原因,殿内古建及壁画急需进行抢险修复。截至笔者写作之前,壁画已完成了全部的资料采集及整体揭取工作。

二、壁画内容

娘娘殿壁画可分为三个不同场景。其一是前出廊东壁和前出廊西壁部分,此部分由于颜料层有粉化、脱落、空鼓、人为划痕、钉孔等多种病害,画面内容受损严重,暂不可考。其二为东山墙和西山墙部分,重点表现儿童玩耍场景,为以送子祈福为意象的庙观场所常见仪轨,不加赘述。其三为正壁部分的龙鱼凤鸟场景,因其仪轨不同于娘娘殿之惯例,其特殊的图画组合或与甘谷当地自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图腾崇拜相关,因而重点对正壁内容进行展开叙述。

正壁部分有双龙分立左右(图①②),正中有一树木,树下两只彩凤大鸟(图④⑤),一只舒展翎羽,呈现金鸡独立之姿;一只昂首挺立,岿然不动。还有一大鱼(图③)跃然其中,怡然自得。

甘谷县当地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甭看冀县(今甘谷)地方碎,伏羲皇帝头一辈,桑叶儿衣服脸上黑,伏羲爷儿生在古风台”,当地人认为伏羲生于甘谷,有着非常狂热的伏羲崇拜。而自古以来龙就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左传·昭公十七年》有载:“太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因而壁面出现的双龙可以看作是对原始图腾崇拜的反映。

关于伏羲文化的图腾崇拜,除龙之外,龙鱼的形象一般也被认为是伏羲图腾之祖型。1958年甘谷西坪乡出土了一件仰韶文化晚期彩陶瓶,瓶腹绘一动物,人面龙身纹,圆眼宽嘴,形若鲵鱼,这是当地有关伏羲文化图腾崇拜的最早实物资料。鲵鱼纹因其特异神秘,备受氏族尊崇,因而被原始氏族赋予神化加工,所以人格化的鲵鱼形象也被认为是伏羲崇拜具象化的表现,同时也是龙形图腾的祖型和简化。因此图③的龙鱼图案也应是伏羲崇拜的另一重体现。

壁面中间的两只彩凤,色彩明艳,观其形态,与“玄鸟”图腾相似,甘谷地区的居民为秦人后代,玄鸟陨卵,生子大业,玄鸟即为秦人的祖先,而祖先崇拜的发展和传承则体现在对玄鸟图腾的人格化改造上。玄鸟首先成了“人首鸟形”的样貌 ,《旧唐书·经籍志》中《黄帝问玄女战法》篇记载玄女为一人首鸟形的战争神祇。及至道教神话的融入,则彻底对玄女进行了人神化的改造,唐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中载: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由此可见,此时的玄女已由人首鸟身彻底转变为身着华彩,雍容高贵的道教女神,随着封建皇权的加强以及民间孝道生育的思想广泛传播,传宗接代的观念愈发深入人心,玄女因其有着广泛的民众信仰基础,其职能也由战争神祇逐渐变成了专司生育的女神,因此壁面的玄鸟彩凤图案应是九天玄女娘娘的化身。

三、小结

娘娘殿壁画线条流畅,个性鲜明。每一幅壁面图案都与殿堂主题相结合,均表现了中国民众对生育保胎,多子多福的美好期许。正壁部分的神兽图案则是甘谷地区特有的图腾崇拜及道教神灵崇拜的体现,龙鱼图案中体现出的图腾内涵,从上古时代传承至今,为我们研究甘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明提供了新的资料。彩凤图案源于九天玄女,其形象起源于早期图腾崇拜,后期融入道教神话体系,演变成送子送福的九天玄女娘娘,是信仰的结合,也是传统观念中民众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

作者简介:曾小倩(1994.11.18),女,汉族,宗教,湖北省武汉市,本科,敦煌广德文物保护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