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演奏技艺
2019-10-09卢晶
卢晶
摘要:中提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中声部,它填充了高音和低音中间的一个空白。随着重奏音乐体系的不断完善进步,中提琴已从最开始的室内乐重奏角色发展成为了当前具有多种艺术表现力的主流演奏乐器。本文就中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演奏技艺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提琴;弦乐四重奏;琴弓压力
一、引言
弦乐四重奏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一种高级形式,在所有西洋器乐演奏中,像中提琴这种小众乐器正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加强自身乐器的属性发挥,逐步在弦乐四重奏中稳固位置作用,才有机会让人们更加认识并了解中提琴的独特之美。中提琴声部担任着和声、复调等内声部织体的角色,又担任着特种情绪、特种音色的抒情段落旋律演奏,它自身音色充满着丰富多变的情感色彩,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音响效果,既有补充性又有独创性。
二、中提琴起源和發展
中提琴起源于意大利,早期分为中音提琴和次中音提琴两种。19世纪,帕格尼尼获得了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中提琴,柏辽兹为它写了一首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柏辽兹不仅把中提琴独奏写得非常精彩,而且把乐队的中提琴声部也写得十分优秀。20世纪以来,出现了特蒂斯、普里姆罗斯和欣德米特等中提琴演奏家。沃尔顿为特蒂斯、巴托克为普利姆罗斯写了《中提琴协奏曲》。欣德米特自己写了4首中提琴协奏曲,由他亲自演奏。从中提琴的演奏艺术发展来说,在室内乐作品中,特别是弦乐四重奏中,中提琴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对艺术的表现力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较之小提琴与大提琴,中提琴所具有的局限性使得中提琴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就连像贝多芬这样独具个性的音乐家,也没有对中提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这样的冷遇下,中提琴的学习走入了一个误区,人们感到只有学不好小提琴的人才被迫去学中提琴,好像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学习选择,只有庸碌无为的音乐学者才会去选择这件蹩脚的乐器。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梅雨尔在他的歌剧《乌达尔》中,自始至终用中提琴演奏,这在当时是对中提琴的一种肯定。我们通过研究可以看到,中提琴发展的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知道,小提琴和大提琴都是在制琴名师斯特拉迪瓦里的手中定型的,中提琴却没有这样的福气。这一时期,中提琴的尺寸是不固定的。直到19世纪末,特蒂斯设计制造了特蒂斯型中提琴,这时的中提琴,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身材与尺度。在20世纪前,巴洛克主义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中有一些和中提琴相关的作品。如柏辽兹创作的《哈罗德在意大利》其实就是一首中提琴协奏曲(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在获得一支斯特拉迪瓦里中提琴后曾考虑转拉中提琴,并请柏辽兹为他谱写一首中提琴乐曲,即《哈罗德在意大利》,但最后帕格尼尼因不满乐曲中提琴独奏部分太多休止符而拒绝演出)。在室内乐中,中提琴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莫扎特的《弦乐5重奏》系列,将中提琴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采用两把中提琴,一把作为独奏,另一把作为和声,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三、中提琴的色彩描述
在交响乐团中,每一件乐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其他乐器不能代替的表演色彩性,中提琴也不例外的是整个交响乐团中最具有表演色彩性的一种乐器,暂且不去探讨管乐,单从来弦乐来看,小提琴的声音是比较具有吸引力的,而大提琴的音色和音质则是带有着稳重和通透的,在两种大小提琴中来讲,中提琴则有着自己独特的表演色彩性,它的声音里是有着淡淡的忧伤的情愫的,所以,作曲家在了解中提琴的表演色彩性时,喜欢将自己情感方面的抒发通过中提琴独特的音色来展现,广为人知具有代表性的中提琴作品如久石让的《mother》。
四、中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演奏的相关概述
一般来说,弦乐四重奏中的中提琴角色主要负责中声部音乐输出,与大提琴同属于伴奏部分,为担任旋律部门的小提琴进行音区调和。同时,中提琴的音色厚实丰满,具有其他乐器不可取代的情感色彩表现力,故而许多作曲家会将中提琴作为音乐作品中表达强烈内心情感的乐器载体,例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起始部分、哈恰图良《第二交响乐》的主旋律部分、布里顿的《含泪——基于约翰·道兰一首歌曲之上的深思》等。此外,理查·施特劳斯、瓦格纳、肖斯塔科维奇等众多作曲名家也对中提琴这一乐器青睐有加,都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才用过大量的中提琴旋律演奏。由此可以看出,中提琴声部在弦乐四重奏中的特殊性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其次,从乐器结构上讲,中提琴的琴弦与小提琴相比较粗,所以会对声音产生一定的延迟效果。故此,当四重奏中需要中提琴与小提琴同时演奏时,中提琴演奏者的拉弦动作要先于小提琴演奏者,才能保证二者声音的同时输出。
五、中提琴多样艺术形式及在重奏中的作用发展
古典主义时期,在海顿莫扎特的最为兴旺时,一种新的格局产生于此一一四重奏的雏形开始出现,中提琴的位置作用相比室内乐而下,在四重奏中的地位更早的等同与其他乐器,中提琴扮演填充饱和中音区域的伴奏角色,在随后的管弦乐队中,中提琴渐渐的也发挥着其必须而深刻的历史作用。同时海顿莫扎特总结着以往的经验,不断挖掘中提琴的潜能,在他们后期一部部作品中,中提琴的位置作用也越来越深刻。在音乐艺术文化的长河中,弦乐的意义深远而重要。它们更能生动的表达出作曲家的灵感思想,也奠定了弦乐在未来的音乐发展中无可厚非的作用。在弦乐组中,中提琴也保持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担当着弦乐组中高音区域和低音区域中间的中声部,充实而饱满的中间地位。在十八世纪末,越来越多的人们被中提琴富有独特又变化多端的音色所征服,逐渐认可它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常运用于海顿和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在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贝多芬的作品使古典主义管弦乐推向历史的高峰,而贝多芬在他的《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为中提琴写了一个在C弦的片断,使其浓郁的、多情善感的音色基调得以显现,这样写并不是独宠中提琴,而是在音色上的艺术需要,只有中提琴才能更加贴近的表达出作曲家内心的声音。在随后的莫扎特音乐中,打破传统理念,用他的作品向世人阐释他们对中提琴的偏见是一种错误。中提琴的独奏表现能力得以充分的展示。他把中提琴的音色特点大量的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使其在弦乐四重奏里的作用得到更大化的发展。渐渐的中提琴开始在弦乐四重奏或是交响乐、室内乐里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逐步突出不同凡响的自我魅力,因为它独一无二的音域美化了乐队弦乐组柔和多彩的织体效果。它在撑持、联系和结合其他声部方面都十分出彩。在历史的长河里,早期中提琴也基本是在乐队中使用,它也正是成长在交响乐的怀抱中并不断演变发展,在室内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道路前景上越走越宽广,越来越在更多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意义也更加深刻。它的声音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音响效果既有补充性,又有独创性。是乐队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调节,那么毫无疑义,把中提琴作为重奏、室内乐中的重要乐器来发展,提高它在重奏中的演奏水平及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六、中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演奏技艺
(一)提起对弦乐四重奏中音准的重视
在器乐重奏当中,音准这一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演奏者必须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为了强化中提琴的演奏技艺水平,保持良好的音准判断力和控制力,演奏者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明确音准这一概念并不是绝对存在的,所以中提琴在演奏过程中切忌单纯根据某一定律进行音准调整。但同时,弦乐四重奏对各乐器声部的协调配合程度要求很高,所以演奏者应根据具体音乐作品明确自己的声部特点,保证中提琴演奏的相对准确度;其次,基于作曲家对中提琴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当前许多四重奏作品中会设计有中提琴独奏的部分,这就需要演奏者高质、稳定的演奏技艺相支持,以保证中提琴奏出音符的表情感、饱满感。例如,在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的作品《我的生活》种,就编制有高度紧张、摄人心魄的中提琴独奏片段。此时,如果演奏者使用过大力气按动琴弦,或采取错误的揉弦方式,都会影响到演奏的音准效果。所以,在演奏过程当中,中提琴演奏者要将专注力大比重地置于器乐的音准上,并尽量放松右臂和左手,以免因为情绪紧张、肌肉紧张而不自觉地加大按弦力度。
(二)仔细研究分析每一段每一句的演奏技法
即左右手的配合,弓子弓段的合理变化运用,左手揉弦、抬指的变化处理,这些都能直观的影响到整个乐曲的演奏质量,独奏曲目需要这样,弦乐四重奏更是如此,每个声部都要解决好自己的困难片段,做好自己声部的细化研究分析后才可以谈到配合。
(三)实现对弦乐四重奏中节奏的把控
在器乐演奏当中,节奏是表现音乐性格、奠定音乐情感基调、推动音乐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可直接理解为有序化的音乐节拍组合。在大多数的弦乐四重奏角色分配中,中提琴都是以伴奏形式出现,用来调和低音区与高音区的。因此,中提琴演奏者应对器乐和声的情感色彩、调性变化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并时刻根据乐曲节奏的发展进行配合,以保证音乐作品整体的顺畅流动、节奏鲜明。如意识到自身节奏存在问题,演奏者应以其他乐器声部的节奏作为参照,进而迅速恢复集体节奏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中提琴声部补充的作用。此外,演奏者应在精准把控音乐节奏的前提下,通过揉弦、运弓等方式弥补合奏中的发音时间差,增强音乐节奏的情感倾向性,从而清楚、果断地传递出音乐节奏中的高潮点。
七、结语
由本文分析可知,基于中提琴音色、声部的特殊性,演奏者在重奏过程中,必须要稳定、精准地掌控音准和节奏,并采取正确的发声方法为其他声部进行伴奏补充,以便不断提升自己的记忆水平,增强音乐作品整体的感染力、表现力和协调性。
参考文献:
[1]穆秋晨.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音乐分析与中提琴演奏技法的运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高玲玲.淺谈中提琴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J].音乐时空,2016(0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