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光映画威海风

2019-10-09李潇雨

山东画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荣成草房渔村

李潇雨

这里,曾经弥漫过甲午战争的硝烟;这里,曾被秦始皇称为天之尽头;如今,这里是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里,就是威海。

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到198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为地级市,正式成为现山东十六城中的一员,威海可考历史悠久,却也是一座刚过而立之年的新城。她与青山相依,与大海相连。正是山海的结合互补、城市的整洁安逸才使风光旖旎的威海长居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榜单,成为许多人养老和定居的理想之处。

大海是威海的臂弯。她广阔的胸怀是享受自由的天地。贯通东西长达27公里的环海路是威海最有名的观光带,长长的海岸线,被威海人建成海滨公园,诉说着人与海的亲密感情。回望那个朴素的年代里,他们捕鱼为生。清早,男人们带着妻儿的嘱托出门,迎着朝阳、踏着海浪,辛勤劳作;夜晚,他们头枕大海、身披月光,望着远方摇曳的灯塔安睡。赶海是妇人和孩子们的必备项目,他们掌握了大海的潮起潮落,赶在退潮的时机,挽着小桶到海岸的滩涂或礁石上打捞和采集海产品。捕回的鱼虾蟹经过简单蒸煮,慰劳自己出海、赶海的辛苦,也能赚点小钱,贴补家用。“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就是对世世代代威海人的真实写照。

大海不仅养育了威海人,也为现代威海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整个夏天,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成了欢乐的海洋,狂奔、舞蹈、大笑,酣畅淋漓间,烦恼和不快都被抛于脑后。累了,坐在岸边小憩片刻,遥看海风中畅游的帆船,在海面上时栖时飞的海鸥和沙滩上忙碌嬉戏的小蟹,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海草房是威海的依靠。在风“今儿刮,明儿刮,后儿还刮”的威海,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隆起高高的、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自秦朝起就产生并使用的、防风保温的海草房。当你走进威海渔村,尤其是荣成一带,就可以看到这些外观古朴厚拙,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居。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草房大都已改用砖墙建造,但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在荣成港西镇巍巍村尚保存20多幢有200多年历史的海草房;宁津镇宁津所村的南部地带,还保留着创建于明代的屯田军户海草房一条街。这些代代相传留存下的海草房更成为老一辈人不能割舍的恋家情结。

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了21世纪,不只是渔村里,威海市里大批的现代建筑也拔地而起,但仍掩盖不住英租时期留下的老旧建筑。他们独具韵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游人不约而至。浓荫掩映中,碧海蓝天下,他们保有一如往昔的绰约风姿屹立不倒。

威海,起步于小渔村,也在时代的发展之中欣欣向荣,如今,已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海滨城市了,但好在依然緊凑而不拥挤,繁华而不嘈杂。多年来,威海始终保持严格的建筑控制等高线,建筑物“藏匿”于山海之间的格局一点也没变,只是不知是否还盛传着“当地三百五十九行,唯独少了一行擦鞋匠”这样的俏皮话了。

夜深了,喧闹的城市有些疲惫了,海风愈发轻柔,连海浪击打礁石的频率似乎也慢下来了。梦中似乎听到儿时日夜吹响的号角声,万幸,海是旧时的海,家依然是永远的家。

(未署名图片源自本刊资料库  编辑/吴洁)

猜你喜欢

荣成草房渔村
蛰伏
渔家
老草房
City of Dreams
这里,曾经
天鹅舞朝阳
北京装修工教张曼玉说普通话
北京装修工:我教国际影后张曼玉说普通话
意料之中的结果
藤.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