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地流转经营规模与农业技术效率关系研究

2019-10-09周来友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农地流转江西省

摘要 在中国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利用2015年1月江西省丰城市和遂川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基于农地流转的视角,重新审视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农地经营规模可通过土地市场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规模效应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实证结果则验证了理论假说。因此,应继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削弱土地细碎化对技术效率的负向影响;同时,应鼓励农户异地从事非农就业,从而加速农户农地流转的参与,进而提高技术效率。

关键词 农地流转;农地经营规模;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7-0227-07

Abstract How h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land operation scal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changed? Is a problem worthy of atten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land lease market in Chin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farmers in Fengcheng City and Shuichuan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 in January 2015,re-examining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land operation scal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agricultural land operation scale can positively affec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through land market effects,factor allocation effects,and scale effects,the empirical results verify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Therefore,we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rural land circulation and weake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fragmented land on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at the same time,farmer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engage in off-farm employment in different places,thereby accelera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and improving technical efficienc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Agricultural land operation scale;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Jiangxi Province

黨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是未来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从以往的“如何更快发展”转变为“如何更好发展”[2]。就农业而言,虽然我国的粮食产量已取得多年连增,但这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要实现农业的更好发展、保持中国农业竞争力和农业产业安全,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然而,在我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土地细碎化,来自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经营土地的农村住户的平均土地经营面积约0.65 hm 2,并被分为5块,土地细碎化状况可见一斑[3]。谭淑豪等[4]则指出,土地细碎化会由于边界的增多而浪费土地面积、降低灌溉水的效率、浪费时间及带来田间管理的不便,其实证结果表明,稻田平均地块大小对早、中、晚3种水稻的技术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影响。可以看出,提高农户土地经营规模、降低土地细碎化,将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关于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关系的文献很多,石晓平等[5]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农地规模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且在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的指标衡量农业生产率,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一致。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截至2016年6月,全国有1/3的农村承包土地进入了流转市场,超过6 600万农户参与了土地流转。那么,在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农地流转对二者的关系是否会形成一定的冲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回答,对于我国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1 文献综述

在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焦点话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农场由于能更有效率地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工作以及农业机械、化肥等物品的投入并实现信息共享,生产更加有效率[6]。然而,Sen[7]、Bardhan[8]在对印度农业的研究中发现,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呈反向关系,即经典的IR关系。自此,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合理解释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广泛争论。以下分别从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的关系进行综述。

不少学者从土地生产率的角度对农地经营规模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除了之前提到的Sen & Bardhan之外,Carter[9]研究了印度哈里亚纳邦1969—1972年376户农户的农业生产数据,线性回归结果为土地规模翻倍,每公顷产量下降40%,证实了IR关系的存在;Heltberg[10]利用巴基斯坦IFPRI(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5年(1986—1990)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各村庄的农地规模与农业生产利润关系,结果发现42个村庄中有29个村庄显示出显著的IR关系,占样本村庄的69%;发现农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IR关系的研究还包括高梦滔等[11]、李谷成等[12]、Wang等[13];唐轲等[14]虽然发现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粮食单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耕地经营规模对粮食单产的这种负向影响力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减弱。还有些研究发现二者并不存在显著的IR关系,如Townsend等[15]利用南非西开普省的葡萄酒生产农户数据,分地区分析了葡萄种植面积与土地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部分地区不存在显著的IR关系;在此基础上,Lamb[16]控制了土地质量和市场失灵变量,选取印度3个不同气候区为研究区域,对农户利润模型进行估计,发现耕地面积系数估计值在回归中完全等于1,IR关系消失;Deininger等[17]利用印度全国大样本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农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IR关系一直很微弱,原因就是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另外一些研究发现二者存在其他的一些关系,如Kiani[18]以巴基斯坦为例,实证检验了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场规模大小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范红忠等[19]

在控制了气候、交通、灌溉条件以及距市场的远近等后,发现土地种植面积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类似的发现还包括王建英等[20],在控制了农村要素市场不完善、土壤质量、土地面积测量误差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情况下,他们发现土地生产率都与农户经营规模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

农地规模经营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不过,大多数的研究都证实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例如,夏永祥[21]从理论上证明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卫新等[22]对浙江省主要农作物主产区的农户调查显示,随着农户经营规模的增加,其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提高;辛良杰等[23]利用数理模型对吉林省土地规模—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农户劳动力的影子工资率与农户土地规模存在正向关系;李谷成等[12]的研究中无论采用“劳动实际用工平均产出价值”还是“劳动力平均产出价值”来衡量劳动生产率,都发现劳动生产率与耕地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然而,一些研究还得出了其他结论,比如,Barrett等[24]的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对农地经营规模的弹性很小,言外之意就是劳动生产率对农地经营规模并不敏感;王亚辉等[25]的研究证实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产率会稳定在某一状态。

已有文献对农地经营规模与成本利润率的关系以及农地经营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较少。张忠根等[26]利用浙江省农户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地经营效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营规模越小、农地的经营效率越好;夏永祥[21]认为上述二者的关系如何取决于二者的配置比例,在土地少而资本多的情况下,扩大土地规模可以提高成本利润率;李谷成等[12]的研究则表明,包含劳动力成本的成本利润率与耕地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不包含劳动力成本的成本利润率与规模大小无关。同时,李谷成等[12]的研究还显示,耕地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无显著关系。

对于农地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的关系,学者们对此着墨较多。有些學者发现农地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例如,Ahmad等[27]运用SFA模型和巴基斯坦农场的截面数据测算了小麦的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场经营规模越大,其生产技术效率越高;张海鑫等[28]研究了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发现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随着地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沈雪等[29]有同样的发现,他们利用湖北省395户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研究显示,被调查区域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呈正向变动趋势,大规模组平均技术效率最高,中规模组次之,小规模组最低。也有些学者发现农地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呈非线性关系,例如,Helfand等[30]采用DEA分析法,分别对巴西中西部地区426个郡的农户进行研究,回归结果证明土地规模与技术效率之间是U 型关系;李然等[6]利用6省市的农户微观数据,分析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油菜生产的技术效率分布,结果发现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分布差别较大,总体呈偏态分布;刘强等[31]的研究发现,虽然从总体上看,土地规模与技术效率大致呈U型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明显,土地规模对技术效率并没有显著影响。

综合学者的研究来看,学术界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并未形成共识,分歧产生的原因除了数据选取的差异外,衡量效率所选择的指标不同是关键。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效率只是强调某一投入要素的效率,不能综合全面地反映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也导致了对于同一研究对象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6]。因此,该研究选用了能综合考虑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技术效率作为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指标。此外,在研究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很少有学者控制农地流转变量对它们的影响。农地流转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证上都被学者证明对农业生产效率有影响,例如贺振华[32]、陈训波等[33]、陈海磊等[34]。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农地流转的存在会对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冲击。同时,学者们研究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所用数据基本上都是农户微观数据,而进行农户调研时,基本都会遇到农户农地流转情况,这种情况在中国更甚。综上所述,该研究基于农地流转背景下的农地经营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

2 农地经营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

现有文献较少分析农地经营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大多数的分析只存在于实证结果的解释中,例如要素市场不完善、统计偏误、土地面积测量误差等[12]。如果不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妨碍我们对此的认识。基于此,笔者试图从农地流转的视角,分析农地经营规模对技术效率的理论影响。

现阶段,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的不断增加,农地流转越来越频繁,不少研究都证明了外出非农就业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35-36]。此外,中国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严重,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主要依赖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即农村土地经营权在农户之间的流转[37],因此,农地经营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必然受到农地流转的冲击。通过农地流转而形成的经营规模可通过土地市场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规模效应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2.1 土地市场效应 即农地通过土地市场向种田能手流转,扩大了农地经营规模,提高了技术效率。不少研究显示,农地流转被证明是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Hoken[38]以浙江省奉化市和德清县的农户为研究样本,证实了土地流转市场提高了劳动力配置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率。陈海磊等[34]基于山西省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0年数据,证实了土地确实是从低效率农户向高效率农户转移。也即是说,种田能手通过农地流转,能够提高技术效率。此外,相对于普通农户而言,种田能手一般能以其较高的种田技巧、较好的管理能力,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细致的管理,从而提高技术效率;同时,种田能手大多是种田专业户,这类农户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高,投入的精力也多,也能提高其技术效率[39]。

2.2 要素配置效应 即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土地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如劳动和资本)间的配置问题,改善要素间的配置关系,从而提高技术效率。农地经营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要素配置情况实现的,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必须与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相匹配,这样才能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40]。而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是实际农业产出与最优农业产出之比,一旦农业生产要素间的配置关系得到改善,甚至实现最优配置,那么实际农业产出与最优农业产出之间的差距就会缩小,进而就会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因此,适度的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使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配置趋于合理,则有助于提高技术效率。

2.3 规模效应 即农户通过流转农地改变生产规模,通过实现规模效应来提高规模效率,进而提高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条件下,规模效率的提高也意味着技术效率的提高。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农户户均耕地规模约为0.5 hm 2[41],仍然符合国际粮农组织对“小农户”的定义—经营规模小于2 hm 2。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至城镇和非农部门,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农地流转中,这为小农户扩大经营规模提供了条件。小农户通过农地流转调整其经营规模,使之达到或逐步接近农户的最优生产规模,从而提高了农户经营的规模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39]。

综上所述,通过农地流转而形成的农地经营规模可通过土地市场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规模效应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可以验证的假说:在农地流转的情形下,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正向影响。

3 数据来源、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3.1 数据来源 课题组2015年1月对江西省丰城市和遂川县的农户调研,此次调研主题围绕“农地流转、流转契约和农业规模经营”,涉及农户非农就业、农地流转、农地规模经营、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土地产权及其他农村经济与社会治理等相关内容。为了保证调研质量,调研的主要步骤如下:①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状况的不同,选择了经济较发达和地势较平坦的丰城市以及经济欠发达和地势较不平坦的遂川县,从而保证了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②为了保证样本的可靠性,课题组根据县(市)地形地貌特征和人口分布特征,在每个县(市)选择了5~8个乡(镇),根据乡(镇)的规模不同,在每个乡(镇)随机选择了5~10个村,每个村随机选择20~30个农户。据此原则,课题组在两地共选取了42个村817户农户;③参与此次调研的调查員均为本校的研究生,在正式调查开始之前,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的调查培训,对调查问卷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释,明确相关问题的内涵,最大程度地保证调查内容的真实可靠性。剔除不适合该研究和数据残缺的样本,最终使用的样本为539户,且全部为水稻生产农户。

3.2 模型构建

核心是研究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同时考虑农地流转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关系的冲击作用。根据现有研究,土地流转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或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42-43];同时,大量的研究亦发现,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技术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农地经营规模变化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农地流转来实现的,而农户是否进行农地流转又是由家庭特征决定的。鉴于此,笔者在充分考虑农地经营规模、农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之间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递进回归模型综合考察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

将方程(1)称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方程,方程(2)称为农地经营规模方程,方程(3)称为农地流转方程。其中,Efficiency表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R表示农地流转虚拟变量(1 =农户参与农地流转, 0 =农户未参与农地流转)。S表示农地经营规模,用农户实际耕地面积表示。ZE、ZS、ZR分别表示一系列的控制变量,包括户主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土地特征变量、村庄特征变量等。α、β、δ分别表示各自方程的常数项,ε、η、μ表示各自方程的随机误差项。

不同于其他单要素效率指标,技术效率是从投入产出角度衡量生产单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现有技术达到最大产出的能力,一般用生产单位的实际产出与其所能实现的最大潜在产出比值来衡量[12]。因此,对于方程(1),做如下展开:选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来估计技术效率,该函数通过设定明确的生产函数形式,能够同时将不同技术效率的农户一并纳入分析,因而在实证检验中被广泛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假定误差项由两部分组成:即随机误差(θi)和非负随机误差(μi)。前者由测量误差、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控制因素引起;后者则主要代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无效,即样本单元的产出与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距离,反映的是某样本农户的技术效率损失[44]。假设随机误差(θi)独立于其他投入变量,且服从N(0,σ 2θ)正态分布,而非随机误差(μi)则服从半正态分布。

式中,n表示可变要素投入量;Xji表示农户在作物生产过程中要素j的投入量;Ci是其他可能影响农业产出的控制变量;β0、βi、βik和δ均为待估参数。Mi为农地流转和农地经营规模以及其他影响技术效率的变量;θ0和θ为待估参数。

3.3 变量选择 在变量选择方面,为了计算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需要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方面的变量;同时,还需要有农地经营规模、农地流转以及其他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变量。

3.3.1 投入产出变量。

(1)产出变量Y。关于农业产出,可以用“物质数量”或“价值量”表示。若研究单一粮食作物如水稻的话,用物质数量更能准确描述生产率的概念[5]。鉴于研究区域的水稻生产分为单季稻和双季稻,所以采用单季稻和双季稻产出加总量表示水稻生产总产量,单位为“千克”。

(2)投入变量K。以农户年内水稻生产物质支出总费用作为资本投入量,单位为“元”。水稻生产的物质支出费用包括种子、化肥、农家肥、农业机械、农药、灌溉、薄膜大棚、信息技术等费用。

(3)投入变量L。是指农户年内在水稻生产中投入的劳动力投工数量,单位为“工”,包括自家劳动力的投工数量和雇佣劳动力的投工数量。

(4)投入变量T。是指农业生产所投入的土地数量,该研究采用农户年内水稻生产的播种面积表示,单位为公顷。

3.3.2 农地经营规模变量及农地流转变量。农地经营规模变量是研究中最关键的变量,用农户年内实际投入生产中的耕地面积表示,单位为公顷。需要注意的是,农地经营规模变量与投入变量T不完全相等,若农户只进行单季稻生产,则農户农地经营规模与T相等;若农户既进行单季稻生产又进行双季稻生产,则农地规模经营变量与T不相等。同时,将农地经营规模变量取对数后引入模型中,并判定该变量的符号及其显著程度,以探究研究区域是否存在经典的IR关系。

此外,根据研究目的,将农地流转变量引入模型中,若农户发生流转行为(包括农地流入和流出),则为1,若农户未发生农地流转行为则为0。

3.3.3 户主特征变量。户主特征变量包括户主的年龄、性别、是否为村干部或党员、户主受教育程度以及户主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次数。

(1)户主年龄。以调查中所获得的户主实际岁数为户主年龄,一般来讲,农户中户主年龄越大,其从事农业生产的经历和知识越丰富、农业生产技能运用越熟练,同时年龄越大,意味着非农就业机会较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较低,因而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不过,户主年龄越大,意味着体力的下降,而农业生产活动是一项消耗体力的活动,年龄越大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会产生负向影响。因此,预期户主年龄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不确定。

(2)户主性别。若户主为男性,则性别为1;若户主为女性,则性别为0。

(3)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或党员。理论上,村干部或党员一般比普通农民更强,无论在学习、接受、利用新技术程度方面,还是资源、信息的获取程度方面,都比普通农民具有优势,从而村干部或党员身份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但另一方面,由于村干部或党员的社会活动能力较强,他们较少将时间分配到农业生产领域中,致使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因此,预期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或党员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不确定。

(4)户主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被归结为人力资本的重要度量,采用户主接受正规教育的年数作为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一般地,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利用现有技术的能力也越高,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然而,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获取非农就业机会的能力也越强,有更多的机会从事非农产业,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会产生负向影响。因此,该研究预期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不确定。

(5)户主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次数。户主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户主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掌握,为熟练使用现有农业技术打下坚持基础。预期户主参加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次数越多,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越明显。

3.3.4 家庭特征变量。

家庭特征变量包括3个指标,一是家庭被抚养指数,二是家庭农业资产价值,三是家庭在外打工人数。

(1)家庭被抚养指数。被抚养指数是指家庭17岁以下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所占家庭总人口的比例,可以预期的是,家庭被抚养指数越高,意味着家庭需要被照看和抚养的人数越多,则越分散了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精力,从而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

(2)家庭农业资产价值。农业资产包括打谷机、收割机、脱粒机、水泵、耕牛等,以“元”表示农业资产价值。农业资产的多少代表了农户农业生产技术力量的强弱,农业资产越多,农户技术力量越强,越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3)家庭在外打工人数。该研究所指的在外打工是指家庭成员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范围外从事非农就业,在家庭人口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在外打工人数越多,对家庭从事农业生产投入劳动力的约束越大。特别是在江西省丘陵地区,在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的情况下,这种约束更为明显。因此,预期在外打工人数越多,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负。

3.3.5 土地特征变量。土地特征变量包括农户耕种的土地块数。土地块数是土地细碎化的衡量指标之一,土地块数越多,表明土地细碎化越严重。土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一方面,在农业生产季节,农民于各个地块之间进行工作转换时,必须将机械、工具等一并进行转换,不仅浪费了工作时间,更消耗了农民的体力与精力,进一步降低了有效投工量;同时土地细碎化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采用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率[45]。另一方面,土地细碎化是农民理性自由选择的结果,农民为减少自然和市场风险,促进种植多样化,缓解农业劳动力在农忙时不足、农闲时冗余的局面,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灵活分配(卢华等,2015),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正向影响。

3.3.6 村庄特征变量。村庄特征变量包括两个指标:①二轮承包以来村庄是否进行过土地调整。②村庄到乡镇距离。

(1)村庄是否进行过土地调整。若村庄进行过土地调整,则为1;若村庄未进行土地调整,则为0。多数研究表明,土地调整会弱化土地产权的稳定性,进而会影响到农户的农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而农业生产投资对农业生产率有重要影响,若农业生产投资较多,则会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反之,则会降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2)村庄到乡镇距离。若村庄到乡镇的距离越远,表明该村庄的农户获取市场化信息越困难,对农户的生产决策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负向作用。

此外,也识别了丰城市虚拟变量,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详见表1。

4 实证分析

采用递进回归模型分析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递进回归模型不同于联立方程模型,各方程之间并不存在联立性,也即随机误差项之间可能并不相关,因此笔者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递进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即对递进回归模型中的3个方程进行单方程估计,估计结果如下所述。

4.1 农地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的关系

技术效率反映的是农户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现有前沿技术达到最大产出的能力,它是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效果的综合体现。表2中第2列汇报了农地经营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农地经营规模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随着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技术效率越来越高,意味着大农户和小农户在技术效率上存在差异,这验证了该研究的理论假说。

对于农业技术来讲,以农业生产机械变革为代表的农业技术型进步倾向于劳动要素替代,其不可分性产生的规模偏向特征会对农户农地规模提出一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农户更具比较上的优势,因为规模大的农户一般会持有农业生产机械,从而实现集约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而以育种技术变革为代表的农业生物良种技术作为一种纯粹的技术进步,是可变投入密集型和规模中性的,其本身和互补性投入都可以无限细分,不会对农户耕地规模提出要求[12],也即是说,对于育种技术的利用,小农户和大农户不会出现差异。而以化学技术变革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型技术进步亦是规模中性的,小农户和大农户在利用化学技术上也不会出现差异。

很显然,农地经营规模对技术效率的显著正向影响预示着大农户拥有较高的技术效率,特别是在当前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政府应继续鼓励农户持有农业机械,继续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并向大農户倾斜。

表2中的第三列农地经营规模方程中显示,农户是否进行农地流转对农地经营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也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一致,表明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变化的主要途径是农地流转。因此,在当前鼓励农地规模经营的政策背景下,应大力推进农户进行农地流转。

4.2 其他各特征变量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

在技术效率方程中,户主受农业技能培训次数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理论预期相反。一般来讲,农户受农业技能培训次数越多,其掌握技术就越娴熟,越能提高农户生产的技术效率。但笔者却发现相反的结论,这可能是因为尽管农户接受了农业技能培训,但是却难以将培训所获得的知识转化到生产中,反而对已经掌握的农业技术产生反向作用。家庭外出打工6个月以上的人数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表明汇款收入效应所带来的汇款有利于农户购买机械、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有利于农户优化配置资源,提高生产的技术效率。土地块数对技术效率亦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是因为土地块数越多,土地细碎化越严重,不利于农户大型技术(如机械)的使用,因而对技术效率产生抑制作用。

5 结论

利用2015年1月江西省丰城市和遂川县的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基于农地流转的视角,探讨了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农地经营规模可通过土地市场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规模效应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验证了理论假说。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继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削弱土地细碎化对技术效率的负向影响。虽然在技术效率方程中,农地流转变量对技术效率无显著影响,但农地流转所形成的农地经营规模对技术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表明继续推动土地流转有利于农户形成规模经营,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同时,推动农地流转是改善资源配置、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技术效率的有效办法。

(2)继续鼓励农户外出打工(非农就业)。该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外出非农就业的人数越多,越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大力发展城镇非农产业、吸引农户异地转移,有助于提高技术效率。其中的机理是农户异地从事非农就业,将有利于农地的流转,有利于形成规模经营,进而可以提高技术效率。

参考文献

[1] 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1):65-73.

[2] 陈美球,廖彩荣,刘桃菊.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组织与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基于江西黄溪村的实践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27-34.

[3] 顾天竹,纪月清,钟甫宁.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块规模经济及其来源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7(2):30-43.

[4] 谭淑豪,NICO HEERINK,曲福田.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水稻小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2467-2473.

[5] 石晓平,郎海如.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研究综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76-84.

[6] 李然,李谷成,冯中朝.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基于湖北、四川等6省市68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22.

[7] SEN A K.An aspect of Indian agriculture[J].Economic weekly,1962,14(4/5/6):243-246.

[8] BARDHAN P K.Size,productivity,and returns to scale:An analysis of farm-level data in Indian agricultur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18(6):1370-1386.

[9] CARTER M R.Identification of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 size and productivity: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easa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84,36(1):131-145.

[10] HELTBERG R.Rural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the farm size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Evidence from Pakistan[J].World development,1998,26(10):1807-1826.

[11] 高梦滔,张颖.小农户更有效率?——八省农村的经验证据[J].统计研究,2006(8):21-26.

[12]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来自湖北省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2009,9(1):95-124.

[13] WANG S L,NEWTON D J.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of U.S.field crop farms:A lok at farm size and operators gender[C]// Aaea & waea joint meeting.San Francisco,California: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 & Wester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2015.

[14] 唐軻,王建英,陈志钢.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粮食单产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基于跨时期和地区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7(5):79-91.

[15] TOWNSEND R F,KIRSTEN J,VINK N.Farm size,productivity and returns to scale in agriculture revisited:A case study of wine producers in South Africa[J].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8,19(1):175-180.

[16] LAMB R L.Inverse productivity:Land quality,labor markets,and measurement error[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71(1):71-95.

[17] DEININGER K,JIN S Q,LIU Y Y,et al.Can labor market imperfections explain changes in the inverse farm size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rural india[R].2016.

[18] KIANI A K.Farm size and productivity in Pakistan[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08,7(2):42-52.

[19] 范红忠,周启良.农户土地种植面积与土地生产率的关系:基于中西部七县(市)农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2):38-45.

[20] 王建英,陈志钢,黄祖辉,等.转型时期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关系再考察[J].管理世界,2015(9):65-81.

[21] 夏永祥.农业效率与土地经营规模[J].农业经济问题,2002,23(7):43-47.

[22] 卫新,毛小报,王美清.浙江省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10):31-36.

[23] 辛良杰,李秀彬,朱会义,等.农户土地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及其解释的印证:以吉林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5):1276-1284.

[24] BARRETT C B,BELLEMARE M F,HOU J Y.Reconsidering conventional explanations of the inverse productivitysize relationship[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38(1):88-97.

[25] 王亚辉,李秀彬,辛良杰,等.中国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4):539-552.

[26] 張忠根,史清华.农地生产率变化及不同规模农户农地生产率比较研究: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农地经营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1):67-73.

[27] AHMAD M,CHAUDHRY G M,IQBAL M,et al.Wheat productivity,efficiency,and sustainability:A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analysis [J].Pakistan development review,2002,41(4):643-663.

[28] 张海鑫,杨钢桥.耕地细碎化及其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农户微观数据[J].资源科学,2012,34(5):903-910.

[29] 沈雪,张俊飚,张露,等.基于农户经营规模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湖北省的调查数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6):995-1001.

[30] HELFAND S M,LEVINE E S.Farm size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in the Brazilian CenterWest[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31(2):241-249.

[31] 刘强,刘琦,杨万江.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对我国水稻生产成本效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4):153-161.

[32] 贺振华.农户外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4):95-103.

[33] 陈训波,武康平,贺炎林.农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率的影响: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8):65-71.

[34] 陈海磊,史清华,顾海英.农户土地流转是有效率的吗?——以山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4(7):61-71.

[35] HUANG J,GAO L,ROZELLE S.The effect of offfarm employment on the decisions of households to rent out and rent in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2,4(1):5-17.

[36] 周来友,饶芳萍,马贤磊,等.丘陵地区非农就业类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基于江西省东北部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资源科学,2017,39(2):209-219.

[37] DEININGER K,JIN S Q,XIA F,et al.Moving off the farm:Land institutions to facilitat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J].World development,2014,59:505-520.

[38] HOKEN H.Development of land rental market and its effect on household farming in rural China:An empirical study in Zhejiang province[R].Ide Discussion Papers,2012.

[39] 曾雅婷,吕亚荣,王晓睿.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多维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3-21.

[40] 仇焕广,刘乐,李登旺,等.经营规模、地权稳定性与土地生产率:基于全国4省地块层面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7(6):30-43.

[41] 卢华,胡浩.土地细碎化、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利润和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苏农户的微观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5(7):4-15.

[42] 刘涛,曲福田,金晶,等.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8,30(10):1511-1516.

[43] 戚焦耳,郭贯成,陈永生.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的分析[J].资源科学,2015,37(9):1816-1824.

[44] MA X L,HEERINK N,FENG S Y,et al.Land tenure security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New insights from a case study in Northwest China[J].Environment &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7,22(3):305-327.

[45] TAN S H,HEERINK N,KRUSEMAN G,et al.Do fragmented landholdings have higher production costs? Evidence from rice farmers in Northeastern Jiangxi province,P.R.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3):347-358.

猜你喜欢

农地流转江西省
模拟成真
江西省审计厅“三个到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审计法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吃两个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