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对策探析
2019-10-09常利超王晓方
常利超 王晓方
[摘要]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重要阵地,更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时刻注意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工作,牢牢地将意识形态主动权握在手中。实践离不开真理的支撑,因此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脑,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积极探索解决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寻求解决之法。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高校应依照自身的根本职能,在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渗入日常工作之中,营造高校内部的和谐稳定环境。而高校内部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不仅对人才培养和学校的自身发展至关重要,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桥梁式环节。
构建高校稳定安全是当前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且严峻的课题。高校稳定安全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首当其冲。党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观,党不断地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掌握,目前收效颇丰。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际掌握着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话语权,控制着校园主流发声渠道的方向。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斗争形势持续严峻。
1 当前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1.1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被淡化
意识形态问题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而高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所争夺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安全至关重要。如果问题刚刚萌芽时得不到重视,就会成为很严重的意识形态安全隐患,甚至若被居心叵測之人用以破坏社会稳定,就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宁,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纵观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态势,其重要性被淡化的表现有几种:第一,忽略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丰富、属性特殊,应秉持大局意识在宏观层面,以战略性的重视程度进行工作部署。一些高校领导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追求“短平快”的工作模式,缺乏谋划,等到问题出现才去寻找解决方法,往往造成窘态;第二,科研领域中“去意识形态化”。科学研究是高校办学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培养人才、推动创新的重要途径。正是由于其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导致一些高校中出现意识形态工作给科研工作“挪位置”的情况。一些科研工作者鼓吹“科学没有国界”“一切给科研让路”,殊不知忽略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1.2 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开放、共享已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正以不可估量的力度和速度活跃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文化在国际交往中与世界各民族的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我们的意识形态也在与西方的意识形态交流中对抗。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世界震惊,同时作为全球少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国,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虎视眈眈,不仅利用文化输出、宗教传播等常规手段,企图进行资本主义思想渗透,更有甚者歪曲社会舆论、拉拢极端分子,不断侵蚀着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
高校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聚集着全国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的希望一代。这些学生大多数为“90”后甚至“00”后,他们在高校中学习的这一时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迎来了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普及可以说是迅速又全面,西方的文本、影视剧、民俗节日等文化产品跨越时空即时地来到中国,各种文化产品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数量广巨,监管部门压力巨大,稍有疏漏,有害文化产品极其容易流入高校,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如若不能在校期间接受健康的信息,十分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因此这不是简单的高校教育的问题,更是事关国家希望的发展大计问题。
1.3 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有力
据统计,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目前拥有8700余万名共产党员,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占比非常可观,可以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包括了高校党委及其下辖的二级院(系)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基层党组织里都是一线工作者,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基础性保障,具有堡垒性的战略地位,应该发挥其政治上团结、思想上引导、方向上掌舵的重要作用,为学校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但是,在一些高校中,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甚微,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党员干部不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对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信仰不够坚定,既没有做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更没有做好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所言所行与一名合格党员相去甚远;第二,一些基层党组织建设方式缺乏创新理念,队伍成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态势不佳,成长速度较慢,甚至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毫不思辨,阻碍了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1.4 思政课教学效果不显著
思政课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从个人层面来讲,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便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正确面对各种诱惑,寻求积极人生道路。从集体层面来讲,思政课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社会主义办学态度,加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有待提升,无法深入剖析理论,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使得理论学习流于形式,使得理论不能说服人,学生难以信服真正深入到内心,思政课程无法体现出自身必修的价值;第二,部分高校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和创新思想,教学形式单一固定、讲授理论照本宣科,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敷衍了事,抱着混学分、混及格的态度来上课,形式化的背诵与考试,根本没有深入思考思政课程的价值内涵;第三,由于思政课教材理论性强,更具抽象性,若思政课教师不能将理论与变化中的国内外局势、社会热点性结合,那么教学内容就会脱离现实,不能发挥好思政课的时效性与灵活性。
1.5 网络新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上指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本世纪,互联网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新媒体发展态势持续走高,我们国家俨然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时代。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指数式增长,冲破重重封锁进入到人们的视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必然是一个思想文化碰撞的场所。做不好网络新媒体的管控工作,高校意识形态的稳定安全就将陷入一种被动局面。现如今,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新媒体向高校青年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已是不证之实。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这种高效渠道控制舆论话语权,弱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学生的积极影响。如何破解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难题,也是高校领导者和学校稳定安全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2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对策分析
2.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更是我们立国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的、先进的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我们必须遵守的信条。高校作为各种意识形态交汇、各种文化交融的场所,意识形态安全无时无刻不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渗透。高校领导者必须要坚持用一元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引导多样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形成广泛共识。
首先,必须坚持党管高校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高校领导干部要有理论意识,系统地、经常性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读马列经典,学系列讲话,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牢记于心,体现于行。要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凝练成高校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在事关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大决策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其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有服务意识,坚持围绕社会主义建设中心,形成具有体系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宣教工作,坚持将工作落到实处,聚焦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的策略和方法,增强高校学生和教师的认同感。
2.2 构建意识形态安全“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校领导者应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摆在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将意识形态工作贯穿于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指导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明白,构建意识形态安全的“顶层设计”是为了维护学校、社会乃至国家的稳定安全,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首先,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宏观的视角。意识形态工作是管方向、管道路、管前途的战略性工作,必须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方针大计;其次,必须秉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群众路线,凝心聚力地搞好意识形态工作,这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高校来讲,就是要把学生和教师团结到学校发展的建设中来,团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
2.3 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活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各项工作中政治方向的领导和向心力领导,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同样要发挥核心作用。习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各级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敢于“亮剑”,直面各种形式的挑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快速、有序的发展。
完善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机制,争取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级党组织、各级工作人员要有责任意识,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应将此的落实情况纳入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管理中。重点提高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统筹意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部署,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定期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例行检查之外还应进行不定期地工作抽查,切实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风向和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在工作层级上形成一级抓一级,明确高校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格局,各层级要在管理中监督,在监督中合作,在合作进步。
创新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角度形式。总结存在的各种“不作为”“懒作为”的消极情况,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行动力,探讨具体成因以及解决方式,实时监督改善情况,将教育学习和监管督促相结合,双向发力。除此之外,党组织要积极了解意识形态的最新动向,紧跟时代发展的具体情况,要有危险意识,谨防各种破坏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和行为,做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
2.4 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课,应从战略高度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时刻坚守马克思主义。更要从理论走向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外化于行,更要内化于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得高校思政课更具实效性。高校思政课要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体现思政教育课的针对性,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有为服务学生的意识,给学生营造一种舒适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家发展形势和国际局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意识和远大理想。
首先,思政课教师必须在马言马、在马信马,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滋养新一代的青年。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改变过往“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形成师生良性互动;教学内容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将深邃的理论与日新月异的党情国情校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接受度与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