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路径研究
2019-10-09郭少华
郭少华
[摘要]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基层善治的实现至关重要。然而,现实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现代化的实现面临诸多挑战。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入手,分析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困境之原因,提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32.9[文献标识码]A
基层社会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没有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会进一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新时期基层社会面临着基层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剧、社会信任缺失等社会风险,影响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因此,研究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根源及出路,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
1.1 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传统,现代化理念不足
基于我国传统社会的一元化背景,传统的治理重在管控,群众处于被管制的地位,时代发展需要基层社会的管理向治理发生改变,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也在发生改变,但更多是疲于应付,治理跟风,运动式治理,缺乏长效机制,离人民的需求还很远,离党的要求还不够,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2 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单一,多元化治理主体发展不充分
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当中仍一家独大,什么事都要管,什么事都能管,不该基层政府承担的功能也都承担了,基层政府的压力剧增,由于管理的杂,致使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政社不分,浪费了纳税人的人力财力物力,但群众对取得的效果却不满意,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满意度比较低。
1.3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陈旧,治理方式亟待创新
十八大以后,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理念虽有所转变,但在治理方式上仍然陈旧,单一,更多是通过硬控制而非柔性化的方式来治理。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基层政府在治理方式上随之发生改变,基层社会治理在当前社会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单一的治理方式很难奏效,需要采用综合治理手段,形成各方合力,否则治理效果就难尽人意。基层社会治理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要坚持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
1.4 基层社会治理投入少,迫切需要加大投入
基层政府工作繁重繁杂,任务极其繁琐,在当前的财政分配格局中,基层政府的财政保障能力也许是最弱的,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政府创收能力基本没有,创收渠道也大打则扣,很多地方面临着无钱办事的尴尬局面,钱少难办事,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却日益提高,这也会对基层社会治理增加相应的难度。
1.5 基层治理实践与顶层设计偏离,需良性互动
当前,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当中,顶层设计和基层的社会实践缺少有机结合的桥梁,基层实践迫切需要顶层设计的理论指导,致使二者之间不能实现良性互动,要搭建起互动的桥梁,不断深化改革,对顶层设计者来说,要善于调研,听取基层意见,进行充分的吸纳;对基层来说,要把基层治理好的经验好的做法,通过媒体展现出来,以达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2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困境原因分析
2.1 基层社会治理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时代的发展需要基层政府不断更新治理理念,在基层治理活动中适应形势的变化,但是在实际中,理念的落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基层在重重压力面前,缺乏对社会治理形势的研判,目前的很多治理,都是采取的专项治理,运动式治理,缺乏长效机制。如果能建立长效机制,树立从源头解决问题的理念,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2 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尚未形成
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的需要。基层社会治理,不但需要党的领导、政府负责,同时也需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为新时代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参与提供了有效的路径。目前,基层政府作为治理主体一家独大,在基层的治理当中起主导作用,而社会、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在社会治理中处于从属地位或者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只有相关社会组织、群众以独立的人格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这种新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逐渐成型。
2.3 基层社会现代化的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基层社会治理,要坚持自治为基,推动基层法治政府建设。要实现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法治化,要加快转变基层政府职能,要通过相关简政放权利器,比如“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来让基层政府认识到,哪些政府可为,哪些不可为,让社会组织、群众等多元主体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基层社会治理,同样要依靠德治。德治是软治理,依靠的是群众的诚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以及老祖宗所传下来的传统美德,要让德治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和法治相得益彰共同起作用。
2.4 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就是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最新的信息技术,在拓展网络空间的基础上,重构具体生产、生活与基层组织之间的关联,以此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使得基层的社会治理过程更加科学、更加优质、更加充满智慧,也更加有效。智能化意味着治理更加精准,有的放矢,分析精准、服务精准、反馈精准、治理精准。
2.5 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需要加强
基层社会治理,涉及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比较复杂,其存在专业化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文化程度比較低,管理理念落后,服务水平不高、薪酬偏低等问题。只有增强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把新发展理念运用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因此需要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3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遵循的原则
3.1 基层社会治理要坚持系统治理,优化社会治理模式
坚持系统治理,既要党委起到领导责任、政府负起主要责任,也要把社会力量进行协同,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同时要立法有所保障,这样才是现代的社会治理体制。首先要强化党委领导,发挥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群众自治良性互动。针对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由一元主体治理向多元综合治理模式转变。
3.2 基层社会治理要坚持依法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新时代,基层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增强,在依法治理的社会背景下,基层社会的治理也必须依法而行。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要不断强化法律法规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方面的权威,使群众相信法律、依靠法律,遇事想到法律。基层的干部,要增加法治思维,依法办事;普通群众,要提升对法律的认知,提升法治素养,群众要学法、守法、用法,政府要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3.3 基层社会治理要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社会治理功能
环境的深刻变化和群众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得基层社会治理要把法制、德治、自治结合起来,既运用法律手段又借鉴道德手段,利用综合治理来协同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积极解决基层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切实增强基层治理的有效性。
3.4 基层社会治理要坚持源头治理,确立社会治理重心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要把源头治理纳入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实现事后控制向事先预防的转变,通过建构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制度化机制,形成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协调方法和手段,以此来提升解决各种冲突和矛盾的能力。通过源头治理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机集合,通过坚持不懈的为人民服务,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才促使公平正义的实现。最终是国家的强大、改革的成果来让基层的人民群众体会到、感悟到,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3.5 基层社会治理要坚持协同治理,惠及治理主体
基层社会治理要坚持协同治理,首先,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机协同、通力合作来达成对基层社会事务的合作,多元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搭建平台,实现社会组织、企业、社区、群众的无缝隙对接,做到畅通参与的渠道,拓宽服务的领域,实现服务的多样化。其次,要通过各种途径来使基层社会组织更加富有活力,更加充满能量,并以此来扩大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空间,形成为基层群众解决各种利益纠纷和冲突的比较好的机制,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潜力优势。
4 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4.1 提高认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认识
基层社会治理,认知的转变非常重要,只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才会在实践中加以转变。因此,要通过培训、参观、锻炼等多种渠道,既在理论上又在实践上感受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例子,让基层治理者认识到只有通过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基层社会的长治久安。
4.2 更新理念,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理念
共建共治共享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包含了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更加多元的主体参与,彰显了各治理主体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包含了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中,体现了治理依靠人民、治理惠及人民的理念。
4.3 完善体系,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首先对基层政府来说,要加快转变基层政府职能,要通过相关简政放权利器,比如“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来让基层政府认识到,哪些政府可为,哪些不可为,同时让社会组织、群众等多元主体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其次要改革基层社会治理的考核机制和任务分解机制,对基层政府的权力运作更加规范化的规定,并要依法行使。同时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也要规范,要有参与的途径,比如政府购买服务,如何购买,如何考核都要有规定,能落实到位;另外就是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流程体系要有明确的规定,基层社会治理通过系统的体系建设,要可检验、可跟踪、可追溯。
4.4 搭建平台,构筑基层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
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平台建设,要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群众可以根据自治的原则,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在基层政府的引导下,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就本小区或者本村中涉及民生的各项事宜,来共同的进行讨论并让群众来评判,并经过村民会议或者代表会议的决议,形成基层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氛围,使群众感受到主人翁的意识,并乐于参与社区事务。除了议事平台之外,还要有比较好的执行平台,不但收集整理归纳各项社区事务,还要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落实下去,统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行政服务,同时涉及比较特殊的个案服务,并通过培育具有特色的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承接社区内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标准。
4.5 立法先行,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环境
依法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以法治化手段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要求我们要有法治思维、法治精神,解决问题要运用法律手段,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基层立法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要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群众意志,得到人民群众拥护。
4.6 科技支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的崛起,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也是提升治理智能化水平的必然。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多元治理主体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自觉消化吸收互联网技术,整合大量的信息资源,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效率的提升和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做出应有的贡献。建设智慧社区,通过研发手机APP,打造居民指尖上的服务大厅,能在线上办不到线下办,使居民少跑路数据多跑路,提升服务社区居民的精准化程度。
[参考文献]
[1] 文丰安.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之理性审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
[2] 崔晶.回望传统与现代化转型: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基层政府与民众协作治理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2).
[3] 袁方成,罗家为.十八大以来城乡基层治理的新方向、新格局与新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16(1).
[4] 楊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N].光明日报,2017-04-10.
[5] 林闽钢.创新社会治理的四个关键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