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川南浅丘区农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2019-10-09范琳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偏离竞争力

范琳梅

[摘要]以川南浅丘区及所包含的泸州市、宜宾市、内江市、自贡市、乐山市5个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该片区2010~2016年农、林、牧、渔总产值为数据指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该辖区农业的结构偏离份额、经济份额增长、竞争力偏离份额三个方面进行指数对比,分析该区域农业结构和竞争力,结果表明,川南浅丘区农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导致效益低。

[关键词]川南浅丘区;农业结构;竞争力;偏离-份额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19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对农业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再就其结构加以优化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小康。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四川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担任着重要职责,而川南浅丘区在四川省的农业发展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已基本形成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形势,研究该区域的农业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调整四川省产业结构,平衡四川省农业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分析方法及数据选取

1.1 分析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是由美国学者丹尼森·B·克雷默于1942年首次提出,后引入动态思想集各家所长总结出现在普遍通用形式,其基本思路是:把区域经济的发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两个因素进行统计,其中竞争力因素选取除产业结构以外的如生产经营水平等因素,将该区域经济的变化视为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从结构、份额、竞争力三个方面分析不同时间段各地区、各因素对区域经济变化的影响。结合本文研究区域经济,可以将川南浅丘区农业经济变动分解为农业经济偏离份额和农业区域经济增长份额,同时农业经济偏离份额又可分解为农业竞争力偏离份额和农业结构偏离份额,通过偏离份额找出经济增长或衰退的原因,进而能确定改善和优化结构的方向。因此,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能有效分析产业竞争力及结构变化,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

1.2 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川南浅丘区及所包含的泸州市、宜宾市、内江市、自贡市、乐山市5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将四川省和川南浅丘区整体两个标准区域作为参照;选取2010年为初期年,选取2016年为末期年,选取四川省、川南浅丘区和5个市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及农业部门产值作为数据样本进行研究。

2 川南浅丘区农业结构及竞争力分析

本文选取四川省整体对比度标准区和川南浅丘陵区为研究对象,则区域份额为该区域按照标准区域经济增长量所需达成的份额,若该区域结构偏离份额为正,说明该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优于标准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且区域结构偏离值越大说明结构效益越显著;反之,则农业结构不合理,需待完善。同时,若该区域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说明该区域农业竞争力大于四川省农业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农业竞争力,可以积极的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且竞争力偏离份额越大说明作用越大。对选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数据结果见表1、表2。

就川南浅丘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而言,从 2012到2016 年间,农业经济增长额比四川省总体增长额多 97.26亿元,增长速度为 173.28% ,比四川省整体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高 6个百分点,说明川南浅丘区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略微快于标准区域整体水平。同时,本文引入农业结构指数和农业产业竞争力指数,用以衡量其效益;结合结构偏离份额分量和农业结构效益指数分析,若区域结构效益为正值且结构效益指数> 1,则区域农业结构合理,且对于经济增長有较强促进作用;若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且区域竞争效益指数>1,则区域农业产业竞争能力较强。由数据可得川南浅丘区农业结构偏离份额分量为 119.77亿元,并且农业结构效益指数> 1,说明该区域农业结构合理,适应当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从川南浅丘区农业内部结构分析,种植业的结构偏离份额分量为69.64亿元,占据川南浅丘区农业结构偏离份额的一半,说明种植业在农业总体发展过程中起着较大作用,同时林业的结构偏离份额分量19.27也为区域结构做出了贡献,渔业的结构偏离份额量为3.73亿元,在总体结构中处于较稳定位置。因此,结构效益最差的是畜牧业,畜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为负值-115.15亿元,导致川南浅丘区农业结构整体优势被大幅削弱。分析其原因是川南浅丘区地理位置平缓,气候适宜,产业大都采用种植业,且畜牧业结构过于单一,以乐山市为例,乐山片区以生猪饲养为主,因此猪肉总产量占畜牧业80%以上。

川南浅丘区竞争力偏离份额分量为负值,且竞争力效益指数小于 1,说明川南浅丘区域的农业竞争力相对于四川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较弱,竞争力劣势造成了22.51亿元的农业经济损失。从川南浅丘区农业内部结构分析农业竞争力可以看出,林业、畜牧业及渔业竞争力水平都高于标准区域整体水平,对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起促进作用,而种植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农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这是由于四川省是农业大省,因此相较于川内其他区域,川南浅丘区种植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根据2010年到2016年川南浅丘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数据分析,畜牧业竞争偏离分量为106.9亿元,远优于标准区域,其较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猪肉、家禽产量较大,且得益于不断上涨的猪肉价格,为畜牧牧业的竞争力优势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地理优势,川南浅丘区河流面积宽阔,且拥有众多塘、堰、溪流等 ,因此在农业竞争力提升上也做出贡献。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川南浅丘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经济的发展比四川省的整体水平更快。农业结构是合理的,种植业和林业的结构合理性贡献了很多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然而,与全省相比,区域农业竞争力水平低,制约了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提高。

3.2 建议

3.2.1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川南浅丘区自然条件,在种植业方面可以突出发展现代化农业,改善农业品种结构。在浅丘地区不适合放牧业,但可以改良生猪品种,发展壮大生猪养殖,同时还应积极养殖牛、羊、兔、鸡、鸭、鹅等家禽家畜,提高畜牧业的多样化和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

3.2.2 增强农业竞争力。(1)继续巩固地区优势农业竞争力。实现优势农业经济由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如增强内江市的种植业竞争力优势,乐山市畜牧业竞争力优势,最终提高川南浅丘区整体竞争力。

(2)提高弱势农业部门的竞争力。川南浅丘区具有发展种植业的天然优势条件,因此种植业上弱势区域应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提高种植业竞争力。

(3)科技兴农。川南浅丘区整体区域应将农业科技大力推广给农民群体,提升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务农技能水平,逐渐提升各农业部门的劳动效率,促进川南浅丘区乃至四川省整体的农村经济又快又稳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永昆,车明诚,王金武,等.哈尔滨市农业结构效益及竞争力的县域比较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J].农机化研究,2012,34(07):84-88.

[2] 王颜齐,郭翔宇.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农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经济师,2008(07):257-258.

[3] 魏霜,翟有龙.川中丘陵区农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5):11-15.

[4] 潘雄锋,李名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我国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03):32-37.

猜你喜欢

偏离竞争力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中国城市竞争力最新排名
英文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