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农区农户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9-10-09汤向向汤丽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汤向向 汤丽丽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速推进,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完善传统农区农村金融体系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河南省滑县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分别研究影响农户总借贷需求和正规借贷需求的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耕地面积、收入水平以及社会关系对农户的借贷需求有显著影响。(2)而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因素对农户的正规借贷需求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农村信贷担保体系、规范发展并创新农户借贷模式等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改革;农户借贷;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业都是整个国民经济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要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是关键,其中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居民的贷款供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农户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其金融行为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参考。因此深入分析影响农户金融需求的因素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户借贷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农户借贷行为及农户借贷原因的研究上,对农户借贷需求的研究大多是对某一地区农户正规借贷需求或非正规借贷需求的单独分析。实际上,即使同一地区的农民其正规借贷需求影响因素和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也并不一致,其偏好的借贷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以河南省滑县的农户为调查对象,以2018年为研究时段,并结合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分别对影响农户总借贷需求和正规借贷需求的因素作深入的分析,据此对传统农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从而使农村正规金融借贷的供给能够满足日益变化的农村正规金融借贷需求,并且规范和指导民间借贷,使农村金融体系服务于传统农业地区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而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1 研究区域概况

滑县有“中原粮仓”的称号,位于黄河北部,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3.7度,平均降水量634.3mm,日照2365.5小时,无霜期201天,适宜小麦、玉米、金银花,大豆、花生、棉花、红薯等农作物生长,是中原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作为传统农区农户,滑县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农户的自有流动资金水平不高,会增加农户对农村金融借贷的需求。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也逐渐机械化,这会产生更多的农村借贷需求。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Logistic回归模型

由于被解释变量农户是否有借贷需求是二元离散变量,数据全部是来自于对滑县农户的调查。所以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回归参数进行估计的方法采用了最大似然估计法。将Logistic回归的概率型非线性回归模型描述如下:

(2-1)

Pi为事件发生的概率,本文中指农户具有借贷需求意愿的概率,X是解释变量的矩阵,P是由X构成的非线性函数,β0和β分别为回归截距和回归系数。农户不存在借贷需求这一事件的概率为1-Pi,对借贷需求的机会比率两边取对数可得线性函数:

(2-2)

2.2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对向农户发放的农户借贷情况问卷所收集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调查随机选取了滑县万古镇、老店镇、八里营乡共15个行政村,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收回213份有效问卷,其中204份为农户户主所填写,占有效问卷总数的96%,调研数据真实可靠。

3 实证分析

3.1 变量设计

本文分别建立农户总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和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对于第一个模型其被解释变量为Y1 ,农户进行过借贷申请为1,没有进行过借贷申请为0。对于第二个模型,其被解释变量为Y2 ,农户进行过正规借贷申请为1,没有进行过正规借贷申请为0。其他解释变量分别用Xi来表示,根据问卷调查的设计,将各个解释变量定义列举如下:

(1)X1表示户主年龄变量,0=30岁及以下,1=30~39岁,2=40~49岁,3=50~59岁,4=60岁及以上。

(2)X2表示户主受教育的水平,0=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3=大学及以上。

(3)X3表示农户耕地面积,0=1334m2及以下,1=1334~3335m2,2=3335~5336 m2,3=5336 m2及以上。

(4)X4表示农户的家庭年收入水平,0=2万元及以下,1=2~6万元,2=6~10万元,3=10万元及以上。

(5)X5表示农户主要收入来源,0=传统农业,1=兼业,2=非传统农业。

(6)X6表示农户家庭负担水平,0=家庭负担水平为1,1=家庭负担水平大于1小于等于1.5,2=家庭负担水平大于1.5小于等于2,3=家庭负担水平大于2小于等于2.5,4=家庭负担水平大于2.5。

(7)X7表示戶主是否参加了信用评级,0=否,1=是。

(8)X8表示农户对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0=不了解,1=一般了解,2=很了解。

(9)X9表示农户家庭有无人员在政府部门工作,0=没有,1=有。

3.2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3.2.1 农户总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将数据导入Eviews7.0软件,滑县地区农户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本文采用的是二元Logistic模型,因变量变化较小,主要是自变量在变化,因此拟合优度度量值麦克法登R?值并没有太大意义。而似然比检验LR统计量的概率值为0.000086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该模型是显著的。

3.2.2 农户总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结果分析。(1)农户的年龄和正规借贷需求负相关,且达到了10%的顯著度水平。随着农户年龄的增加,农户反而产生较少的借贷需求。这一结论与部分文献中的结论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原因是滑县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年轻人的外部需求逐渐增多,依靠自身实力往往无法完成各种生活的需要,转而投向依靠借贷来实现结婚、买房上的支出;反而年龄较大的农户家庭资产积累较多,可以应对生活生产中的资金缺口,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部分群体往往是民间借贷资金的供给方,所以其借贷的可能性也较小。

(2)农户的耕地面积与其借贷需求呈正相关,并且达到了5%的显著度水平。农户的耕地面积代表着农户的农业生产规模,随着农户耕地面积即生产规模的增大,就需要资金购置更多农药、化肥以及农机等生产资料,如果农户资金周转困难就会产生资金借贷需求。

(3)农户家庭有无人员在政府工作部门任职与借贷需求之间呈正相关,并达到了5%的显著度水平。由于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员一方面给外界一种信用良好的直观感觉,另一方面拥有稳定的收入,因此无论是进行正规或是非正规的借贷申请都较易成功,可以激发出这类农户家庭的潜在借贷需求。

(4)户主的教育水平、农户家庭年收入水平这两个解释变量并没有通过10%的显著度水平检验。说明不同户主教育水平和不同家庭年收入的农户都有一定的借贷需求且差异并不明显。笔者分析这是因为低收入农户需要通过借贷满足生活消费需求,而高收入的农户需要通过借贷满足生产投资需求。

(5)农户的收入来源和家庭负担系数这两个解释变量都没有通过10%的显著度水平检验。这是因为滑县地区农户大多在农闲时期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兼业,因此大部分农户为兼业农户。并且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户和从事非传统农业的农户都具有一定的借贷需求,只是借贷的期限和额度有所差异;而家庭负担系数高的农户因为缺乏劳动力而产生一定借贷需求,家庭负担系数低的农户也可能因为有贷款买房或者生产投资意向而产生借贷需求。

(6)户主是否参加信用评级以及户主对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这两个解释变量也没有通过10%的显著度水平检验。笔者分析,这两个变量对于农户总的借贷需求没有太大影响,而应该对农户正规借贷需求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点在下文得到印证。

3.2.3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滑县地区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于本文采用的是二元Logistic模型,因变量变化较小,主要是自变量在变化,因此拟合优度度量值麦克法登R?值并没有太大意义。而似然比检验LR统计量的概率值为0.000000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模型是显著的。

3.2.4 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结果分析。(1)农户的年龄和正规借贷需求负相关,且达到了10%的显著度水平。年龄较小的农户户主对正规贷款的接受程度更高,年龄较大的农户家庭资产积累较多,可以应对生活生产中的资金缺口,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部分群体往往有一定的存款存入正规金融机构,他们还是正规借贷资金的供给方,所以其进行正规借贷的可能性也较小。

(2)农户的教育水平与其正规借贷需求呈正相关,达到了5%的显著度水平,此结果说明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规信贷需求。因为农户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就更有可能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并扩大生产规模产生借贷需求,同时随着户主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正规借贷的陌生和抵触心理会下降。

(3)农户家庭年收入水平对农户正规借贷需求有正向影响,在10%的显著度水平上显著。这个结果说明收入较高的农户比收入低的农户具有更高的正规借贷需求。笔者分析这是由于收入较高的农户在产生借贷需求时,由于具有一定的资产水平而产生正规贷款可获性高的心理,而敢于去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而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户则相反,由于不具备一定的资产实力,在产生借贷需求时大多通过民间金融市场满足借贷需求。

(4)户主是否参加信用评级以及户主对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这两个解释变量都通过了1%的显著度水平检验,对农户正规借贷需求有显著影响。参加信用评级的农户可能认为自己的信用评级有利于自己申请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此产生正规借贷的需求。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政策越了解越能消除农户对正规借贷机构贷款程序繁琐的偏见,从而激发农户潜在的正规借贷需求。同时笔者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交谈发现,这部分有过信用评级经历和对贷款政策较了解的农户,大多是在进行正规贷款申请时进行的信用评级或深度了解贷款政策的。

(5)农户收入来源、农户家庭负担水平、农户耕地面积以及农户家庭有无人员在政府部门工作这四个解释变量都没有通过10%的显著度水平。前两个解释变量不显著的原因与上文关于农户总借贷需求影响的分析一致。农户耕地面积这一变量并不显著,笔者分析耕地面积较多的产粮大户往往只在农忙时节需要短期贷款来满足一时的资金周转需求,因而受限于正规金融机构程序繁琐等弊端,只是通过亲友或互助社等民间融资渠道堵住资金缺口。家庭的社会关系对农户的正规借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公平度和透明度水平有显著提升。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通过对滑县地区农户借贷情况的调研,本文分析了调研数据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别对滑县农民总借贷需求和正规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滑县地区农户借贷需求日益多样化,非正规借贷需求与正规借贷需求占比相当,农户对正规借贷的需求较以往研究相比有所提升,但非正规金融中的亲友借款还是农民借款的首选,农户对贷款政策以及贷款相关流程了解程度不高。在实证分析中发现:农户户主年龄、家庭耕地面积以及社会关系变量对农民总借款需求有显著影响,其中户主年龄与总借贷需求呈负相关,而家庭耕地面积以及社会关系对总借贷需求有正向影响;农户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收入、是否参与过信用评级以及对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户的正规借贷需求有显著影响,其中户主年龄对正规借贷需求有负向影响,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收入、是否参与过信用评级以及对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户的正规借贷需求有正向影响。对比之后可以发现:户主受教育水平和家庭年收入只对农户正规借贷需求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户主受教育水平越高以及家庭年收入水平越高其正规借贷需求越旺盛;而耕地面积只对农户总借贷需求有显著影响,这说明随着农户生产规模提高其借贷需求也越旺盛,但并没有因此增加其正规借贷需求,可见生产规模大的农户更倾向于通过流程更简单的民间借贷满足一时的资金周转。

4.2 对策建议

4.2.1 放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自主权。为有效规范农村借贷行为,应积极拓宽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的范围,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仅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作用。要使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真正服务三农,关键是放宽基层金融机构自主权,要对商业银行进行政策指导,合理放宽基层的贷款权,并把重点放在农业金融产品创新上,增加贷款产品种类,简化审批农民贷款程序,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农业功能。

4.2.2 构建农村金融市场信用担保制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向亲友借款仍然是农民借贷的主要途径,非正规贷款凭借简单的程序,有限的时间和低成本,受到农民的欢迎。在满足农民生产经营投入和生活资本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却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信用担保制度、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框架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贷款涉及的财务或法律问题较为专业,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法律素质普遍不高,政府也应加强相关法律宣传。

4.2.3 建立基于农民借款需求特征的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户的贷款行为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改善。银行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动小额信贷,降低小额信贷门槛,加大力度开发小额信贷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信贷需求。其次,收入水平高的农户较收入水平低的农户有更高的正规借贷需求,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为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农民的借款需要创新借贷品种,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提高信贷效率。第三,正规金融机构应尽量简化贷款流程,并加大程度宣传其农业相关贷款政策,消除农户对其贷款流程繁琐且贷款可获性低的消极印象。

4.2.4 提高农户素质,加强责任意识。相比较而言,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农户往往处于弱势的一方。本文认为,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农民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诚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更多地接触学习新事物,新知识。根据上述分析,农民的教育水平与正规借款需求有高度相关性,农民教育水平越高,其生产经营方式会越先进,可获得的正规贷款规模和期限也会更高。另外农民要主动了解农村金融机构农业信贷政策的基本知识,农民对正规金融信贷政策有较好的了解更有可能得到正式的融资贷款。同时,农民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感,主动将信贷决策信息提供给财务机构,严格按照信用协议,及时还款,支付利息,以建立良好的信用档案,这也提高了其未来贷款的可获性。

[参考文献]

[1] 陈鹏.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主要因素[J].中国金融,2009(20):51-52.

[2] 鄧伟平.基于组织场域视角的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功能异化问题分析[J].南方金融,2014(4):50-53.

[3] 傅祖宏.对新疆昌吉州农村民间借贷情况的调查[J].新疆金融,2003(8):21-22.

[4] 李乔漳.农村金融改革、农户融资可得性与农民收入增长[J].南方金融,2016(5):95-102.

[5] 秦建国,吕忠伟,秦建群.我国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804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J].财经论丛,2011(5):78-84.

[6] 易小兰.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及其正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2):56-63.

[7] 赵栾,孙文凯.农信社改革对改善金融支农的政策效应评估[J].金融研究,2010(3):194-206.

[8] 张乐柱,刘娟,张少宁.传统农户正规金融借贷的需求意愿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广东省云浮市524户农户的调查[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32-38.

[9] 曾学文,张帅.我国农户借贷需求影响因素及差异性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9, 26(11):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