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经济学:农业依然是基础》读书笔记
2019-10-09席梦婷
席梦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份额在市场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不少人开始忽视农业经济的作用,因此《穷人的经济学:农业依然是基础》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兴趣。
《穷人的经济学:农业依然是基础》中强调,虽然农业份额不断下降,但农业所发生的结构变化仍然是市场机制调节的一部分。整本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世界农业的现状、两种政策的不适应和扭曲性、农业的进步、如何正确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四个部分。
一、世界农业的现状
在作者对世界农业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整个世界的全球食物分布和营养分配是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的,有些地区甚至仍旧面临着“马尔萨斯陷阱”的问题。一个国家的供给决定于国内的食品生产状况或农业水平,全世界的食品分配决定于农产品贸易秩序。所以整个世界的农业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的政策激励的扭曲,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贸易秩序的扭曲。
贫穷农业经济产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农民个人落后所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完善,而是当地农民所使用的技术状况落后,且没有相应的投资动力,使得最后在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实现了长期均衡。而现代农业在技术上、机械使用和劳动力素质上相比于传统农业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所以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交锋是最后形成了农业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之一。其次,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采取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剥夺了农业剩余,忽视了农业也可以對国民经济作出外汇贡献的现实,这使得农业发展缓慢。
二、两种政策的不适应和扭曲性
现阶段农业中存在两种政策扭曲,一种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是对农业征税的政策倾向和实践;另一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倾向根植于政治家的成本收益观。
在发展中国家中,政治家大多处于城市环境中,城市中的工业企业家会对政治家进行有利于自身的游说,且城市中的工业企业家和城市居民与农民相比具有更强的组织能力,这使得政治家容易受到其他行业的影响,作出有利于其他行业的决策,于此同时政治家无法正确认识到农业的真实情况,并作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所以,在农民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政策总是对农民不利,反而有利于人数较少的城市利益集团,形成农产品价格向低于市场水平的方向扭曲,促进工业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中,农民人数大大减少,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少数的农民无法完全负担整个国家的食品使用。同时,由于通讯水平、交通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影响力开始提高,且城市居民生活费用在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减小,大部分人民对于食品的价格没有抵触,所以政府偏向于实行对农业进行保护的政策。
三、农业的进步
农业的发展和进步,首先表现在该产业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的加强,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能力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一定的农业劳动者在既定时间内所能生产的农产品数量。但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的相对地位却开始不断下降,主要体现在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份额的下降和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份额的下降。这是因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减少了农业所需的劳动力,而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又是一定的,因此,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会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得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下降,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份额下降。换句话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其他一切产业得以发展的前提。
四、如何正确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在经济社会中,各个产业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所有产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体。农业也不例外。农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是技术变迁,而一定的经营形式和特定的经营规模是技术创新的载体,同时,农业又是以一定的产业地位与人类其他生产和非生产领域相联系而发展的。但是每个国家的资源存在差异,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正确发展农业经济成为了一个问题。
首先,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主要是他所面对的市场需求以及生产要素供给。由此可见,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信息的准确性和生产者对其进行反应的及时性,是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其次,建立充分竞争和发育的农产品市场,健全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开放的农产品贸易体制和完备的微观激励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率,使农业生产要素处于较高水平,使整个农业经济的资源配置与消费结构达到适应的状态,有利于实现技术创新。
在当今这个世界,不单单存在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农业也同样存在着两极分化的不平衡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整个世界的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中或转化后所产生的调整问题。在调整的过程中,不同经济实力下国家的政治家因为政治成本等原因选择了不同的方案,但两种方案都是扭曲的,损害了激励机制,延缓了传统农业改造。只有完善农业市场机制,保证农业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