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资源化利用、一体化开发和产业化经营模式及范例剖析
2019-10-09梁吉义
梁吉义
一、基本含义
生态农业发展的资源化利用、一体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共生的规律设计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对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循环开发利用,“种-养-加-销”一体化开发,产业化经营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实现了生态农业系统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效率与转化率,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从“种-养-加-销”一体化开发的系统整体,构建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行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推动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绿色生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高效统一。
该模式开发的主要技术包含立体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沼气制作、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生态农业清洁生产等技术和食品营销系统管理,生态农业产业链设计和“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化经营设计等。
二、开发路径
1. 农牧废弃物资源综合循环开发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农牧废弃物资源综合循环开发利用就是对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畜牧业产生畜禽粪便实行综合开发利用、集约化与田园生态化生产,实现农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零排放”和“全消纳”,创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①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循环利用,是对其实行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饲料,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机肥料,为食用菌发展提供基料,为沼气发展提供原料。据估计,中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7亿吨,生物资源十分重要,数量非常可观,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通过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利用玉米、谷类、豆类秸秆、番薯藤蔓、甜菜叶等采取脱水干燥、生物发酵、全株青贮等加工方式,生产畜牧业发展所需的畜禽饲料、蛋白原料或全混合日粮,畜牧业发展产生的粪便再返回农田,发展种植业(生态农业)。另一方面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有机质,对其采取直接还田、腐熟还田、堆肥还田等技术,实现肥料化利用。这些不仅是净化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还对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弥补磷肥、钾肥投入不足,促进农业、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农作物秸秆还可以作为发展食用菌和制作沼气的基料(原料),其基料利用后,经无害化处理还田,再用于发展种植业,实现资源循环往复利用。
②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如玉米棒、麦麸、豆饼等可作为主要原料加工成有机固体物料生产蘑菇等食用菌,加工成饲料用于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生的粪便又用于发展种植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③畜牧业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机肥。畜禽粪便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它包含农作物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据统计,中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26亿吨,如果将这些畜禽粪便综合开发利用,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机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禽畜粪便资源化循环利用,应构建“畜禽粪便—沼气—沼渣与沼液—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的物质转化系统,将畜禽粪便制作沼气,禽畜粪便经过沼气池消化分解,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为种植业(生态农业)提供宝贵的有机肥料,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沼气作为燃料提供给养殖场生产使用,或用于农户做饭燃料和照明,不仅节省了能源、减少了污染,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在大规模禽畜养殖场,可兴建禽畜有机肥生产厂。采用厌氧发酵、快速烘干、微波、膨化、充氧动态发酵等方法生产容易保存、运输、出售的有机肥,成为发展生态农业最好肥料,避免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上述方法可实现畜禽粪便污水“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禽畜粪便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增效的目标。
④农田耕作的集约化与田园生态化。一是实施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实施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生物防治、农艺新技术等,推进生態农业集约化生产,提高地、水、肥资源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经济收入。二是推广秸秆、地膜覆盖免耕技术,多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环境,丰富土壤生物多样性,提升土壤微生态功能。三是田、路、渠、林综合规划治理,农田林网化,田园生态化,营造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2. 生态农业“种-养-加-销”一体化开发
生态农业“种-养-加-销”一体化开发,是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系统有机循环开发,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利用、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系统整体。即在农田种植农作物,农作物为发展猪、牛、羊、鸡等畜牧业提供饲料;玉米、高粱、谷子等农作物的秸秆、畜牧业发展的猪、牛、羊、鸡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经过处理制作成沼气,利用沼气提供能源,供农民家庭使用,剩余的废弃物经无害化处理后返回到农田。利用种养业生产的农产品作原料,发展加工业,生产营养面粉、豆制品、肉食品、净菜等产品;利用加工农产品的副料,如豆腐渣、麦麸等作饲料,用来循环发展畜牧业。农产品经过加工的食品进入市场销售,获得的收入又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这样循环往复构成了一个生态农业发展的生物链、物质和能量循环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
3. 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立足当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确定生态农业的主导(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科学化管理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在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尽量延长生物链和加工链,形成“资源-产品-资源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过程,使投入的资源量最少,废物的排放量最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最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稻花香集团就是产业化经营的实证。该集团作为龙头企业,以白酒生产为支柱(主导)产业,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使支柱产业向饮料产业延伸,向养殖产业拓展,向生物化工产业推进,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循环经营模式。
稻花香集团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坚持以资源综合利用及再生资源回收的最大化为重点;坚持节水、节能型产业为重点,促进企业降低能耗,提高废弃物的优化处理效率;坚持以环保型产业为重点,着力促进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向绿色品牌、绿色产业、绿色市场的绿色发展目标奋进;坚持“农业绿色种植-食品加工-全混饲料-规模养殖-有机肥料”的五级循环开发的生产体系,即以种植业生产玉米、稻米、魔芋、甘薯等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成白酒、玉米浆、食用酒精、乙醇等产品,再将酒糟、玉米棒、秸秆、薯渣等下脚料加工成全混饲料,用于养殖奶牛、生猪和鸡、鸭等,随即将畜禽粪便集中收购,生产有机肥料,让农户用于发展绿色种植业,如此循环往复,从而构成一个产业化经营的循环经济,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范例剖析
安徽省颍上县就是生态农业资源化利用、一体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成功的范例。该县立足县域农业生产的实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实践中总结出“种植-养殖-加工-沼气”四位一体化开发模式、农产品加工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和农田、林地、池塘立体种养模式等生态农业多样化综合循环开发模式,取得了可喜成果,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
1.“种植-养殖-加工-沼气”四位一体化开发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颍上县把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和发展沼气有机集合成系统整体,形成一体化开发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业资源互补和循环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模式开发路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沼气制作”相互结合、相互利用、相互循环,用种植业生产的主产品及产生的副产品糠皮、谷壳、秧蔓、秸秆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生的粪便返还农田发展种植业。再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畜产品进行加工产生的废弃物、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作为制作沼气的原料,制成后的沼气用于农民烧饭、照明,用沼气渣、沼液做农家肥,用于种粮、种菜,既解决了化学残留,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种植-养殖-畜禽粪便制沼气-沼气供农家燃料-沼渣沼液做农肥”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2. 农产品加工与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模式
颍上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全县的优质稻米、小麦、甘薯加工已成规模,特別是在县域西部甘薯主产区,形成了“三粉加工-粉渣喂猪-猪粪还田或制沼气”的农产品加工、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如江店孜镇蒋郢村农产品加工业个体户236家,他们依托当地丰富的豌豆、蚕豆等农产品,大力发展淀粉、粉皮、粉条等豆制品加工业,每年加工原料9 200多吨,人均增收400元。把加工后的粉渣、粉浆作为饲料养殖猪牛,全村生猪年存栏1.2万头,年销售额近1 000万元,利润400多万元。
大力推广普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先行措施,全县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约40万吨。为了充分利用这部分农业资源,一方面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和制干技术,把玉米秸、甘薯秧、花生秧等转化为畜禽饲料,发展畜牧业,然后经牲畜过腹再返还农田,发展种植业;另一方面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燃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大力推广用麦秸、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制成食用菌的培养基,培植食用菌,发展食用菌产业,再把菌渣作为有机肥还田。大力推广草编技术,把稻草编织成草袋、草帘,提高稻草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每亩稻草可增收400元。
大力推广畜禽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建立完善畜禽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及利用配套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利用;对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实施雨水污水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
大力推广白色污染治理,对农用地膜实施回收,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大有机肥使用比例,逐步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3. 农田、林地、池塘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
颍上县充分发挥水、土、光、热资源,大力发展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多重、循环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主要做法:在农田发展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即小麦与西瓜、棉花间作套作,西瓜与棉花、花生间作套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套作,大棚辣椒或茄子、番茄与扁豆、花生间作套作等模式。在林地或果园发展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即林果地套作油菜、蚕豆、马铃薯、黄花菜、花生、牧草等耐阴性农作物,全县林果树下套作面积达5万亩。林地立体养鸡,全县林下养鸡45万只。在稻田发展稻-鱼、稻-蟹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莲池发展藕-鱼模式,池塘发展鱼-鸭(鹅)共养模式。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风街2号 山西农科院13号楼 邮编: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