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动物园 除了散步还有什么正经事?

2019-10-09杨建伟

看天下 2019年24期
关键词:长隆动物园野生动物

杨建伟

刺猬不是禁欲主义者,那你会好奇刺猬怎么交配吗?别看刺猬小,平均体重只有1公斤多一点,身上却背负着16000多根刺,但这层“盔甲”却成了爱情的阻碍。情到浓时,母刺猬要尽量放松肌肉,让刺服帖下来,而她背上的公刺猬则在爱人放下“盔甲”后开始交配。这几秒里,小两口的心始终悬着。

麝牛是你身边永远都喷着浓香水的同事。它的腺體能分泌麝香,一种能让上世纪的香水商人痴迷的昂贵香料。神似小鹿的麝散发出类似的气味。如果你看多了宫斗剧,对香水中的麝香退避三舍,那其实是杞人忧天。现代香水里只有人工麝香,娘娘们再怎么喷香水也不会流产。

成年的大象虽大,却仍是个“宝宝”。它们的皮肤虽厚,但十分敏感,像婴儿屁股一样柔软光滑,会对每次给自己打针的兽医师怀恨在心。这是因为大象是动物中的“好记星”,能在100米开外就认出上次给它打针的人,甚至有实验证明它能认出30年前有过亲密接触的生物学家。为此,美国人还给它造了句谚语:“大象永远不会忘记。”

这些动物知识都装在亨宁·维斯纳的脑子里。从1980年到2009年,每天早晨,作为德国慕尼黑海拉布伦动物园前园长,他都会接到孩子们的电话,回答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千足虫真的有一千只脚吗?断了一只脚会怎么办?寿命只有一天的蜉蝣又该如何度过一生?

为了在早上喝第一杯茶之前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在德国巴伐利亚三台,亨宁开设了一个广播节目,讲述动物知识。节目在人们每天刷牙和喝咖啡的间隙播出,反响热烈。

为此,亨宁还将这些问答集结成书,而上文的三个小知识都来源于此。他在序言《在动物园散步的意义》中写道:“现代的动物园旨在让游客在贴近自然的环境中亲身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和它们千奇百怪的行为……相信这样的奇遇会让孩子们终生难忘,比千言万语更容易加深他们对大自然的理解。只有被自然打动的人才更懂得珍爱和保护生命与自然,现代动物园在这点上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保育师在长隆飞鸟乐园给小朋友们介绍火烈鸟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科普课堂上,科普员教育小朋友们要爱护地球

2019年6月6日上午,连日阴雨天气的广州放晴,生活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狐獴在沙地上晒“日光浴”(@视觉中国 图)

在动物园长大

如果高菁阳那时生活在德国,她估计也会抢着给亨宁·维斯纳打电话。关于动物园,这个四岁半的小女孩有太多的问题。高菁阳的家在北京动物园边上,八九个月大时,爸爸妈妈就带着她去逛动物园,看看绘本上的熊猫、食蚁兽到底长什么样。高菁阳也去过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天津动物园。

去年九月,爸爸妈妈还带她飞到广东,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和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泡了六天七夜。有一晚,他们还住在海洋王国的鲸鲨馆里,高菁阳兴奋得不舍得睡觉。他们也看到了许多白天看不到的景象,比如白天到处游的海马晚上尾巴缠在水草上就睡觉了。最后,他们在缓缓流动的水声中,与世界上最大的鱼——鲸鲨一起入眠。

Dilo与Sissy则在动物园里约会。2016年4月,在交往一个月后,他们选择逛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作为纪念活动。Sissy最爱的动物是长颈鹿,在两次逛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时,两人都和长颈鹿合影了。后来,他们还一起打卡了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和长隆飞鸟乐园。在一起三年多了,结婚度蜜月时,Dilo和Sissy还可能会把逛长隆作为一个附加选项,就像爱情大餐里的一道甜品。

如果Dilo和Sissy听民谣,听My Little Airport,那当他们听到《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这首歌时,那种清新明快的情调肯定会让他们心领神会。“你照片留在一封情信里面,每一天仍是照旧看它一遍。我仍然还记得那笑脸,曾在当天我们流浪到夏天。”

动物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现代动物园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也不过是一两百年的时间。19世纪下半叶,英国“狮子乐队”有一首歌《逛逛动物园》颇受市民欢迎:“到动物园逛逛,到动物园逛逛,在星期天的下午,去动物园逛逛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它唱的是1847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动物园伦敦动物园向公众开放后的热闹场景。

在英国国家美术馆举行的安格尔画展成为时髦话题时,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去伦敦动物园和新来的倭河马度过一个理想的下午。他买了一个冰淇淋,边吃边看着倭河马在烂泥中打滚。“参观动物园,可以证明一句老生常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文章《成人参观动物园的启迪》中,阿兰·德波顿将逛动物园的意义大致归结为:认识成千上万种动物,并将其行为与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对照。“一个人的怪异行为从本质而言往往是简单的动物性目的——食品、居住和后代的繁衍——的复杂化体现。”正是因为发现了这种关联,看完倭河马后,阿兰·德波顿思考自己或许应该去申请一张伦敦动物园的年票。

所以,对于成年人来说,逛动物园不仅仅只是走马观花地看动物那么简单,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件“大事”。去年辞职后,动物园爱好者花蚀逛了国内外几十家动物园。总有人问他:“动物园有什么可逛的?在现代这个时代网络这么发达,新媒体这么发达,还有纪录片这么发达,我们看动物上网看视频就行了,为什么要去逛动物园呢?”

花蚀的回答是逛动物园是在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甚至是鼻子来感受动物的。在新加坡的夜间动物园里,花蚀看到一群白天安静的斑鬣狗晚上抢到肉后,兴奋得大叫,一时间,狂笑声在夜空中飘荡不停,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他听到以家庭为单位的长臂猿在与邻居“斗歌”,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宣示自己的“领土主权”。身处云南野生动物园中,一阵风吹过,他闻到一种夹杂着热带水果与臭味的奇异香味,那是熊狸的肛门腺分泌的气味。“想要通过纪录片或别人描述来感知这种气味是很难的,唯有自己去闻。”

而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动物保育师叶欣则从逛动物园“进阶”到了去动物园工作。她小时候住在广州动物园附近,从中山大学动物学专业毕业后,就进入长隆工作至今。“如果你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多动物的话,你可能根本不会关心这个,你只知道它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么漂亮、这么可爱。”

我的朋友不是人

“哇!好软!”高菁阳摸到水母的那一刻,立马叫了起来。在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夜宿鲸鲨馆活动中,高菁阳去了水母保育的后场,在这里她第一次触摸到了像果冻一样的水母。在展区内,成百上千只大小各异的水母漂浮着,有些刚繁殖出来不久的水母甚至还不到一个米粒那样大,随着水流摆动小小的身躯。过了一年,高菁阳还没忘记水母那种软软的触感。

逛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时,Dilo与Sissy也长了不少知识。在动物世界里,有一台猩猩的发声模拟器,它可以模仿猩猩在不同情况下的叫声,而令Sissy更惊讶的是,科普员告诉她,熊猫原来不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它也是会吃肉的。坐在观光车上,两人还恰好看见了斑马在交配,立马把眼前的这个场景拍了下来。“觉得很有趣,这么大型的动物就在眼前这样子(交配)。”

 标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物园模仿苏联,开始走公立动物园的模式。“这些动物园的状态是收集,看一个动物园好不好的标准就是收集、展示的动物多不多。”花蚀说。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城区地价上升,不少动物园开始迁移到郊区,并进行改造,掀起了一波野生动物园的热潮,但关于动物园的科普教育,却也没有太多改变。

直到最近几年,科普教育才被摆在了更为显著的位置。人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将动物园作为动物的生活地,浮光掠影地看一眼动物,而是将动物园视为了解动物的重要场所,观察它们的自然行为和生活习性。

在动物的世界里,有趣的知识其实俯拾皆是。火烈鸟的羽毛颜色鲜红,是因为它们吃了虾之后,无法代谢的虾青素堆积在了羽毛中,堆积得越多,羽毛的颜色就越艳丽;泡在水中的河马其实不会游泳,而是憋着气在水中行走,像狗刨一样;6到8个月大的考拉宝宝的肠道没有消化氨,它必须通过吃它母亲的粪便来获取这种消化氨,可谓是真正的“一把屎一把尿喂大”。

只是,这些知识都不能只是通过最简单的动物知识展板来呈现。据长隆统计,游客里会关注展板内容的人不超过12%。在这种情况下,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各种教育活动成了科普的主场。“科普教育是动物园的三大职责之一。长隆野生动物世界2018年有880万的游客量,而且这些游客主要的群体还是小朋友。如果我们做好科普教育,告诉他们如何去看待动物,如何去正确地保护动物,爱护动物,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而且在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动物园或者任何一个机构是有如此大的游客量,以及影响力去做这件事情的。”长隆科普工作者闫锐锋说。

7月11日那天,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丰容课堂里,保育师方婧教两位小朋友用一个纸圆筒和一些树叶,将放置圆筒中的水果、蔬菜等食物隐藏起来,再将这个玩具放在猴子一旁。猴子见到玩具后,迅速将它拿起来玩,并试图找到隐藏其中的食物,随后将其送入口中。她告诉小朋友评判一个玩具是否满意要看动物是否“领情”。“看在它手上能够玩多久,如果它会玩很久,我就觉得这件作品是OK的。也分(哪種)猴子,如果是山魈这种破坏力比较强的猴子,能在它手上玩半分钟就很好了。”

优秀的现代动物园都很重视科普教育,而且妙计横生。台北动物园为了让游客看到夜行的穿山甲行为,保育师会在白天定时喂食,让穿山甲在白天醒来一次。中午11时许,游客可以看到穿山甲用细长的舌头在食盒里刮取食物。除此之外,展板上还有详尽的穿山甲知识,游客甚至还可以把手指伸进一个包含着穿山甲模型的透明塑料球里,切身感受到它那温润的甲片的触感。而在台湾动物区,志愿者还会从包里掏出梅花鹿的一块冬毛和一块夏毛,人们抚摸它就能感受到梅花鹿在两个季节的不同身体状态。

有时候,动物园走得更远。从2017年开始,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科普组走进校园。在小学课堂上,他们对学生说出了三个数字,97%、3、30,让他们去猜这三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它们分别对应着:世界范围内97%的老虎已经灭绝,而“世界八大虎”中的巴里虎、爪哇虎、里海虎3种老虎已经灭绝了,中国境内的野生老虎也仅有30头。

在初中课堂上,他们的主题是“我的朋友不是人”。活动开始,先播放了一个短片: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救活了一头叫威廉的黑猩猩,在把它放归野外时,威廉走了一段路后又回来了,给了古道尔一个紧紧的拥抱,继而转身消失在非洲的漫漫丛林中。38年的时间里,为了观察、照顾黑猩猩们的生活,珍妮·古道尔窝身于非洲的原始森林,从一个妙龄少女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视频播放结束后,四位保育师便将黄金蟒、变色龙、猫头鹰等数样便于携带的动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自然行为。例如,将两只树枝放在两只变色龙身边,它们就会迅速地变色。学生们还可以给黄金蟒量体温、测长度。

“这些身边的、不那么难接触到的一些动物可以更好地帮助这些小朋友去和动物建立情感的连接。建立之后,他们才会想去保护这些动物。”闫锐锋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搭建这种连接,他还借用珍妮·古道尔的一句话来说明这种连接的必要性,“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

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猩猩Coco每次见到曾经照顾过它的叶欣走过,都会走过去打招呼,无论当时是正躺着,还是玩得正嗨。

有长假的时候,叶欣也会去野外观察动物。2017年时,叶欣去了老挝的南埃山—普类河国家保护区,寻找老虎的足迹,却无果而返。隔年,不死心的她又去了尼泊尔寻找孟加拉虎的身影。在坐了一整天的车后,她躲在树丛里,等了三个小时后,发现一只老虎从很远的河边露出了头来。“大中午的时候(老虎)跑了出来,太热了,它想下水凉快一下。”途中,叶欣还看到了它们的粪便与脚印。

“在动物园,人们不会把老虎当成很特别的(动物),但在野外跑那么远才能看得到它,说明这个物种已经是非常稀少的。”在叶欣的寻找野外动物名单上,已经有叶猴、马来大狐蝠等动物,她的足迹也踏遍了越南、老挝、尼泊尔等东南亚国家。

花蚀也爱到野外看动物。在新西兰的一个保护区里,一位年迈的科普员带他找南秧鸡。这种鸟类每天基本只栖息在一个区域,如果自己去找则很难找到。这时,科普员带着花蚀去到一块地方,学着南秧鸡的叫声把它给“召唤”了出来。“他学得一点也不像,未必是他‘召唤出来的,可能就是它正好出来遛弯被他找到了。”

“野外的动物,你可能跑一整天,结果就看到几坨屎、几个脚印,而在动物园你很轻易就能观察到一些动物。”在花蚀看来,也正是因为野外探险不易,现代动物园让人们能更好地了解、研究动物。

动物园设计师、中国动物园协会动物福利组组长张恩权曾经在演讲中分享过两个来自于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的统计数据。第一个数字是6亿人。每年有超过6亿人到全世界各地的动物园来参观。6亿人的概念就是全世界每1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到动物园参观。另外一个数字是29000公里。就是说,如果没有动物园,一个人想看到一个中型动物园里面的动物的话,他要走29000公里的距离。“这显然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动物园里这些动物是给游客看的,但是动物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

我们与动物保护的距离

把水母和水中的塑料袋放在一起对比,会发现两者十分相似,而要是有海洋动物不小心把塑料袋当作水母吃下去会怎样?生病,甚至死亡。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科普员滕淑晶经常给游客讲一个故事:一只小乌龟被一个塑料袋套住的身体,成年后它变形的身体仍然戴着这个“环”,触目惊心。

“科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让你去做环境保护,希望你有所行动,要做改变。”滕淑晶口中的科普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在水母课堂上,科普员们也会强调少用塑料袋及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2016年11月,在三亚海洋公园时,当时才刚满两岁的高菁阳走着走着突然蹲了下来,母亲云雪纳闷她蹲下来是要干嘛。原来高菁阳发现了自己前面有个塑料袋,蹲下去把它捡起来后扔进了个头比她还高的垃圾桶。“那个时候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她是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云雪连忙发了条朋友圈,说,“彤妹(高菁阳昵称)真的很令我自豪!”

动物保护的意识已经让高菁阳比很多大人都走得更远。去年,有一次逛北京动物园时,高菁阳在天鹅湖旁看到有人拿面包投喂天鹅,便大声制止:“不可以喂它们,它们会生病!”以前,她也在北京动物园尝试投喂动物,但后来被父母告知,未经动物园允许不能自己给动物投喂食物,便再也没喂过了。

游客的投喂之于动物园的动物来说,称得上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时常有动物因为吃下了游客们投喂的食物而生病,甚至死亡。上海动物园的猩猩“森泰”就曾因吃了游客投喂的大量点心而得了高血糖,而园中的长颈鹿“海滨”因为误食游客抛掷的塑料袋而死亡,遗留下出生仅28天的孩子。在无锡动物园里,一头长颈鹿也因为误食了游客投喂的塑料袋等物品而死去。如今,这两头长颈鹿都被制成了标本,立在园中,“亲身”警示游客私自投喂带来的危害。

那次在高菁阳的制止下,旁边的游客停止了投喂行为,走开了。

今年6月,在父亲节来临之际,Dilo与Sissy带着Sissy的父母逛長隆野生动物世界。在动物园里,Sissy的母亲像个小孩子一样追着科普员问问题,比如猩猩的屁股为什么会这么红,直到科普员要去另外一个地方才作罢。Sissy还记得,在动物园看了抵制象牙的宣传后,她的妈妈就再也没有买过象牙了。“我妈之前还挺喜欢象牙的,觉得挺好看,又比较高贵,从动物园回来后就再也没买过了。”

在妈妈去泰国旅游时,Sissy也会叮嘱她不要乘坐大象游玩。她还会随手把看到的一些保护动物的文章转发给Dilo。“以前觉得离动物保护很远,但是去过动物园后,你又会觉得跟它近一些了,好像更加应该设身处地地去保护它。”Sissy也会叫Dilo少点外卖,少用一次性餐具。

2016年10月,一个退潮的下午,Dilo与Sissy在广西北海边散步。两人在沙滩上发现一只鲎,Dilo一开始很惊讶,感慨在野外真是很少见到鲎了。鲎是一种“活了几亿年都没有变化”的动物,有着蓝色的血液,被称为“活化石”。以前,在北海,鲎非常常见,但是由于大量捕杀,已近濒危。“要保护这只小东西,在野外,它的成长周期可能要十年。要把它放远一点,不被别人抓去。”他与Sissy走了一段路,把这只鲎放在了距离人群较远的浅水中,拿沙子稍微盖住,免得被人发现。Dilo说:“之前觉得野生动物的生死都与我们毫无关系,但是去了动物园之后,发现它们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动物园,我们是真的没有机会亲身去接触它们,也不知道它们的生存状况有多严峻。”

猜你喜欢

长隆动物园野生动物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В Китае началось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проекта решения о запрете нелегальной торговли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再立重典
去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看“朋友”
与近五万人玩水过生日 潘玮柏燃爆“长隆水上电音节”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我家的动物园
会说话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