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竞争力要靠营商环境的吸引力
2019-10-09郭煦
郭煦
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无论是提升城市竞争力,还是产业发展转型,都不再是简单拼优惠政策、拼资源储备、拼成本低廉,更多要靠营商环境的吸引力。
營造好的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是经济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需要不断向纵深推进,切实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针对河北省新乐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新乐市委书记李志勇接受了《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专访。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小康》·中国小康网:营商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一个地方营商环境优不优,关键要看服务氛围浓不浓。近年来,新乐市从党员干部到广大群众,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工作作风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营造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具体做法?
李志勇: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一种服务方式的转变,更是一场思想认识的革命。为此,新乐市紧紧抓住党员干部群众这个关键,把弘扬正气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抓手,在全市深层次、常态化开展了“扬正气、做贡献”活动。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深入开展讨论凝聚共识。我们把激发全市上下热爱新乐、建设新乐、奉献新乐的激情和干劲作为重点,连续3年开展了“爱我家乡,实现增比进位、更好更快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扬正气、做贡献”大讨论、“深入扬正气、聚焦提效能、大力转作风”大讨论,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在全市汇聚起了爱家乡、建家乡的强大合力。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从党员干部、窗口单位、人民群众三个层面抓起,着力营造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在党员干部中,分行业、分系统开展了“比忠诚、比干净、比担当,争当新时代合格党员”“三比一争”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扬正气、发挥职能做贡献。在窗口单位中,开展了“转作风、树形象、比服务”活动,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观摩,促使各窗口单位真正把服务群众放在心上、把服务发展抓在手上。在人民群众中,开展了“我为新乐发展献一策”活动,动员群众围绕“优环境、促发展”出主意、想办法;组织了“涵养好家风、培养好子孙”“争当最美新乐人”等活动,着力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社风。
三是坚持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坚持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每月推荐先进典型、全市每季通报表扬,电视台集中宣传报道,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教育群众见贤思齐,在全市营造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奉献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成为全市上下的行动自觉。近年来,我们落地开工项目61个,新建改造城市道路近50公里,涉及群众、商户1200多户,正是由于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各项工作才得以顺利推进、圆满完成。
《小康》·中国小康网: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乐市在优化环境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志勇:民营企业在经济建设、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新乐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以“放管服”改革和“双创双服”活动为载体,严格按照省委“三深化三提升”和石家庄市委机关“效能革命”部署,重点从政策激励、入企帮扶、招才引智三个方面入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截至目前,民营企业达到2352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82个,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93.2%;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1.9亿元,占全市GDP的64.8%。
一是强化政策激励。我们对国家和省市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并召开5次民营经济座谈会,进行政策解读,为企业减税6955万元,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金额3300万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意见》,对在境内外主板、创业板成功上市的企业补助50万元;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在落实上级政策基础上,按国家级和省级、市级分别再奖励50万元、20万元、10万元。
二是强化入企帮扶。实行县处级干部、乡科级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对5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实行分级分包,公开联系方式,构建“服务直通车”。同时,推行服务企业“一单一卡一会”制度:“一单”,即每月问计企业,形成问题清单。“一卡”,即针对问题,下发督办反馈卡,限时办结、及时反馈。“一会”,即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各类问题。上半年,企业提出的占地、资金、环评等5方面32个问题全部解决。
三是强化招才引智。为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我们大力开展了“研发机构、研发投入、研发人才”提升行动,扶持协调久乐汽囊、鑫乐医疗等企业在北上广深建立研发基地,组织15家企业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建立校企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在此基础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引进各类高精尖人才40名,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等方式,为企业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品牌提升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有力促进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目前,省级知名品牌达到13个、省级优质产品达到10个;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18家、402家、21家。
图为新乐市委书记李志勇。
为产业保驾护航
《小康》·中国小康网: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在全力推进。作为京保石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的重要节点城市,新乐市以此节点有哪些新的产业布局?是如何服务产业项目建设的?
李志勇: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近年来,新乐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重大机遇,按照石家庄市“4+4”产业定位,结合新乐实际,着力构建“5+2”现代产业格局,即做大做强现代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绿色包装印刷、现代物流五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建材、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两大产业集群。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把项目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精心服务项目,全力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一是全程帮办。对每个项目,实行“市领导+部门”全程服务制、项目专员负责制,县处级干部从洽谈、签约到落地开工、竣工投产一包到底,项目专员从立项、环评到各种证照办理全程帮办、领办、代办,为项目快落地、快开工赢得了时间。
二是定期调度。为全面提速项目建设,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坚持每周二组织发改、国土、环保、开发区等部门和项目单位,到施工现场、项目工地,一对一看进展、定措施、解难题,有力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三是全程无干扰服务。对竣工投产的项目,实行了“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全程无干扰服务模式,由1名专员联系3家企业,针对企业所需所急所盼,及时召开直供电推广会、银企对接会、销售渠道对接会等,为项目投产达效提供精准服务。同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破坏干扰项目占地、阻挠项目施工等各类违法行为,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全力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