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从“跨城通办”到“湾区通办”
2019-10-09韩静
韩静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区位上毗连广州,是我国制造业门类最为齐全、民营经济最为发达、中小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南海也是“广东四小虎”之一,连续5年位居全国百强区第2名。经历了从农业大县到制造业名城的变迁,眼下的南海,正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崛起、广(州)佛(山)同城等历史机遇,朝着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目标奋进。
借助营造国际化环境探索打造制度创新高地,近年来南海一直不遗余力地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在“放管服”改革的实践中,南海区试点的“容缺受理”“跨城通办”“湾区通办”等举措,将标准化理念融入整个放管服改革过程,大力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在南海区迸发出蓬勃生机。
回望2018年,南海共引入超亿元项目166个,计划投资总额达1170亿元。而结合南海市场主体的总量和密度来看,南海市场主体在2008年突破10万户后,用了近9年时间,在2017年初突破20万户,再到今年8月,又突破了30万户。这也意味着,之前9年时间完成的10万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现在仅用2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
打造充满竞争力的投资热土,南海正在用实际行动展示自己拥有优良营商环境的“功力”。
精准放权 打造15分钟服务圈
只需跑一次,借助自助服务终端扫描经营者或投资人二代身份证,通过人像识别验证后,一张自主申报自助打印的营业执照便出炉了。这是《小康》记者在南海行政服务中心看到的场景。南海市民王小敏准备在桂城街道开办一家五金模具零售店。8月13日下午,她和丈夫早早就来到南海行政服务中心。了解到佛山商事主体自助终端上线,她到一楼大厅按照终端上的指引刷了下身份证,随后一一输入登记地址、企业信息等资料。不到十分钟,一张完整的营业执照即被打印出来。“我觉得非常方便,不用排队也不用专门跑部门,而且操作容易,节省了不少辦证时间,整个办证流程特别顺利,超出了我们的预想。”王小敏说,原本她和丈夫两人担心营业执照出证慢会耽搁开业时间,现在看来,月底开业能如期举行,她和丈夫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
几乎与此同时,在南海行政服务中心的三楼办事大厅,香港人黄先生在志愿者和家人的帮助下,顺利提交了办理营业执照所需的一系列资料。黄先生说自己已经在大沥镇生活了多年,对于南海已经非常熟悉。而在今年他和家人计划在大沥开办一家小食店。“像我来办事,从一进来就会有工作人员主动问询我需要什么帮助,态度服务特别好。我觉得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都是越来越方便。”在得知部分业务办理在日后可以在镇街一级实现,无需多跑,黄先生对此连连称赞。“如果是这样是最好了,我们行动不方便的市民能得到特别照顾,确实能更好地帮助到我们。”
企业方面,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政务服务的优化也使得诸多大项目选择在南海“落脚”。2018年以来,南海的氢能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虹吸效应,这种效应即体现在重点项目引进速度明显加快。以位于丹灶的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核心的片区为例,这里已经成为了氢能产业发展的一片沃土,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德曼公司”)就落址于此。
爱德曼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金属电极板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系统及总成的专业生产厂家,是目前国内唯一量产金属双极板电堆的生产厂家。2018年5月8日,南海区政府和其签订项目投资协议。爱德曼公司将投资30亿元,在丹灶推进广东氢燃料电池生产项目,建设氢燃料电池及动力总成生产基地,预计年产8—10万台氢燃料电池,年产值可达200亿元以上。这一重磅项目为何选址南海?爱德曼公司公司副总经理杨焕军表示,南海的政策先导促使爱德曼落户在这里。
“南海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上速度非常快,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只有有了这些硬环境,将来我们的产品推广才有物质基础。此外南海的区位优势上也能保证我们物流不受限制,路网的搭建扫除了交通障碍。”杨焕军表示除了硬环境的吸引力,南海区政务高效快捷,也让企业办事越来越方便。“只要有困难,政府都会全面跟进,包括项目涉及的水电消防,都有专门的政府工作人员帮忙跑腿,这些举措对企业来说都十分及时,企业也能在自身发展中更专注,对我们的发展树立了很大的信心。”
佛山市南海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高向伟向记者介绍, 无论是服务百姓还是服务企业,在职能履行上,南海政务数据中心犹如一座桥梁,上接审批部门,下连申请人,只要申请人有审批服务需求,就由“中心”出面为其“跑腿”和“干活”,也就是通常理解的中介服务,进再多的“门”、跑再多的“窗口”、有再多的事务,均与申请人无关。
在具体操作上,申请人的始(报送材料)与终(拿证、批文等)的“两头”,均由“中心”串联起来,中间整个办事办文的“过程”由“中心”来独立“承包”,做好与各审批部门对接、衔接、协调及事项的办理。
如此一来,申请人除了“中心”之外,不再与任何行政审批部门发生联系,只需静心地接受“中心”提供的“保姆式”服务,来大面积地减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感受或体验,从而提升政府为民服务的职能、责任与形象,同时把“中心”打造成真正的“跑腿”、“干活”的服务之家。
事实上,实现“保姆式”政务服务绝非一日之功。高向伟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南海区就成为广东省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试点区,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南海区共清理出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申请材料138项,界定可选材料情形91项,并对“兜底条款”“模糊条款”进行了全面清理,共删除了172项审批事项。
如今随着全力清理和优化涉及民生与重点行业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南海区已经削减审批服务事项530项,并将超过70%的审批服务事项延伸到镇街办理,80个事项下放至社区办理,南海全境共建成的行政服务中心达298个,在广东省率先实现了区、镇(街道)、社区三级办事大厅的全覆盖,形成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年均办件量已经超过650万件,南海群众“足不出镇”、“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大多数事项。
全国首创行政审批湾区通办
政务服务是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离不开的基础性政务工作。接受《小康》记者采访的佛山市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简陆芽表示,随着合作的深入推进,跨城通办越来越成为影响城市间产业、科创、民生等事业融合步伐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城市融合水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佛同城的深入推进,大湾区内企业和群众对政务跨城通办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面对异地办事没有先例可借鉴、跨越行政界限处理行政审批的限制因素多等难题,南海以自主开发‘市民之窗自助终端为抓手,努力破解跨城政务服务难题。2014年底,南海、荔湾两地市民可凭身份证在自助终端,全天候异地自助办理社保参保证明打印、个税清单打印、公积金证明打印等业务。” 简陆芽表示,在推动跨城通办的早期,不少群众担心办事耗时会延长,担心办理过程难以避免“踢皮球”现象。为提升办事效率,以工作实效取信于民,南海尝试实施规范办事时限。该措施规定申请材料须在1个工作日内转送至管辖地,办理结果需转送申请地行政服务中心的,须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确保群众办事时效性。
此外,南海还加快推动实体窗口跨城通办。2016年2月,南海、荔湾两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窗口,全面提供分公司设立登记、会计从业资格核准等首批14个事项的咨询、接件、发证等服务,在全国首次实现跨市业务的“一窗通办”。目前,实体大厅通办区域已拓展至广州荔湾、白云等五个区,可通办事项达1200项。
截至2019年5月30日,跨城通办业务超100万件,有力推动了广佛同城及大湾区城市群融合。政务跨城通办也作为先进经验,被列入《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是政务服务“跨城通办”的先行地,也是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正成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南海登记的港澳资企业增长率达382%。为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要求,南海继2016年与广州荔湾全国首创行政审批在实体大厅的“跨城通办”后,又将广佛“跨城通办”改革经验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南海政务服务正式从“广佛通办”进入“湾区通办”时代。
最新铺设在香港、澳门的“市民之窗”自助终端,利用视频交互人脸识别、材料扫描上传、电子签名等技术,可以让港澳市民在本地即可办理南海的商事登记、出口退税率查询、营业执照打印等18项业务。
这得益于南海自主研发的“湾区通办”政务系统。“政府部门办事服务数据互联互通、打破区镇办事审批层次、线上线下无差别审批是支撑起这套系统运作的三个技术要点。”高向伟说。
“湾区通办”让各类要素在大湾区内更便捷地流动、更优化地配置。今年5月30日上午,香港市民郑翰衍在香港观塘区,通过佛山南海设在香港的自助服务终端,成功打印了一张注册地址为佛山三龙湾南海片区工合空间的营业执照。这是香港与内地以自助终端机实现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的首个成功案例。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政务通办,南海迈出了第一步,推动改革再深化是关键。”佛山市副市长邓建伟表示,要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将政务数据资源应用到产业协作和协同创新的各领域,切实推进大湾区城市间的深度融合。
加大力度扶持知识产权发展
“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 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管理科科长陈秋长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企业间的竞争更多是先进技术的对抗、知识产权的较量。保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各个战略实施环节高效实施和有序开展,才能确保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南海区作为制造业大区,企业知识产权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知识产权保护愈加重要。
陈秋长表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南海不仅建立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还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工作。据悉2018年以来,南海区共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125件,罚款总额达111.82万元,没收、销毁侵占商品近37万件。
陈秋长表示,当前南海区正在优化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建立起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根据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行业集群式发展的产业特点,南海区组建镇街知识产权工作小组,成立商协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在企业建立来了“专利管理师”,在服务机构建立来了“专利特派员”,在镇街则建立了“商标专管员”队伍,逐步形成“区—镇/商协会—服务机构—企业”四个层次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协同互动的运作机制。
同时,南海区也深化培训工作,在企业中挖掘人才,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内生动力。“依据企业专利管理师千人培训计划,我们已经累计培育了1600家企业3000多人次,特别是南海区专利代理从业人员实现了倍增,从2016年的30人增加到目前的240多人,足够的专业力量对促进企业管理工作起到了很直接的作用。” 陈秋长告诉记者,接下来南海区会结合“互联网+”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仲裁、調解、鉴定、公证等保护机构,用好中国(佛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及知识产权巡回法庭的资源,为企业提供成本低、专业强、效果好的维权服务。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