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行知教育内涵,助力“完整人”的发展
2019-10-09崔敬伟贾二曼
崔敬伟 贾二曼
保定市沈庄小学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任务,深入挖掘“行知教育”的思想内核,积极借助新德育的理念和工具,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景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以解放教师的脑、手、脚,重塑学生的精气神,帮助每个学生实现“生命完整人”的华丽绽放。
一、凝心聚力,让德育工作有人气
每个孩子的教育,需要教师、家庭、社会凝心聚力,才能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在多次头脑风暴后,我校尝试推行全员德育网络工作,以心灵导师工程、智慧父母课程、社会研学课堂为载体,注重营造协同育人的氛围,建立协同育人的机制,努力提升德育工作的人气。
(一)心灵导师工程
学校打破班主任独自管理学生的困境,打通学科管理的界限,打造全员育人的机制,力求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一是着力建设德育研究共同体,综合考量学科、学段、性格、特长等因素,组建主题微班会、班级部委制、选择轮、语言自信等多个研究小组,解决发生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问题。二是着力建设师生互助团队。学校将“鱼仔关爱”引入团队建设,每位教师负责与一个孩子建立联络机制,以一个学年为期限,从心灵、身体、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给予关爱,并记录下孩子成长的点滴,让孩子在享受关爱的同时,学会关爱别人。三是着力建设年级分享团队。学校为全体教师购买《正面管教》一书,以年级组为单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班主任发帖解读、学科教师交流分享的方式,组织全校教师开展阅读分享活动,从而为共同解决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条件。
(二)智慧父母课程
每个孩子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我校结合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借助朱洪秋教授的“新德育家庭会议”育人模式,采取多种措施让更多的家长学会做“智慧父母”。首先,定期组织家长扫码观看家庭会议视频,找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法;其次,每学年组织班级家长会,开设“智慧父母讲堂”,让家长分享家庭会议的方法与效果;最后,每学年组织“家长学习日”,从幼小衔接、学生习惯养成等方面帮助家长找到适合的方法。
(三)社会研学课堂
我校以“致知于行、行中求知”为工作思路,实施以“行走的课堂”為主题的研学活动,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学校积极联系周边的优秀社区资源、社会团体和社会教育场所,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课堂中行走,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交往范围,培养综合素质,适应新时代发展。比如: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消防队,开展“水火安全记心间”研学;走进保定市电台,开展“童音传万家”研学;走进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开展“缅怀英雄祭奠先烈”研学……
二、纲举目张,让德育工作有底气
立德树人,需要找准学校德育发展的坐标。我校以“砺行厚知、时习至善”为育人目标,积极构建融文化育人、目标育人、活动育人于一体的养成教育新格局,形成行知文化育人体系,让学校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学段、每一次活动都能渗透行知文化,做到润物无声。
(一)建设“行知校园”
学校教学楼前的操场铺设“行知砖”,设计“行知雕塑”,打造学校的行知特色;升级改造学校的综合实践基地为行思苑,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且行且思;建设时习苑,设计孔子像和行知座椅,突出尊圣贤、温故而知新的“时习至善”文化;设计行墙和知墙,体现“行,知之始;知,行之成”的思想;楼道文化以“四行四知”为主题,展示了“千里行、笃实行、恒久行、三人行”和“知国家、知法律、知责任、知传统”的思想主题。总之,学校坚持以文化人,做到处处、时时育人,形成了独特的“行知育人”的文化氛围。
(二)创立“行知树”
学校独创“行知树”主题育人模式,帮助学生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逐步养成爱国、诚信、敬业、友善、感恩、自信、孝敬、主动、坚持、勇气、节约、优雅、忠诚、创新、勤奋等系列品质,并且把这些品质内化为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比如:一、二年级以习得行知为重点,以规范行为为目标,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三、四年级以内化行知为重点,以稳步过渡为目标,以自我管理为抓手;五、六年级以实践行知为重点,以健全人格为目标,以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
(三)制定“谱系表”
对照每年的节气、节日等时间节点,制定德育活动“谱系表”。每月至少突出一个“知”的内容,强调一个“行”的实践,进行一次“行知之旅”德育活动。例如三月份进行“知雷锋、责任行”的学雷锋活动,四月份进行“知英烈、爱国行”的清明祭扫活动,五月份进行“知感恩、自强行”的主题实践活动,六月份进行“知艺术、润艺行”的艺术节活动,七、八月份进行“知党国、志愿行”的主题活动,九月份进行“知规范、文明行”的活动,十月份进行“知国史、爱国行”的活动,十一月份进行“知感恩、爱心行”的活动,十二月份进行“知法律、明礼行”的活动,等等。通过各种行知活动,增强学生对行知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改革创新,让德育工作有朝气
德育是一个不断完善、永无止境的实践活动。我校借助新德育的理念和工具,在德育工作中积极探索求变,不断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育人效果。
(一)运用“选择轮”
对于学生来说,表现优秀来之不易,偶尔犯错也在所难免,因此,奖惩是学校里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以往的奖惩权利,都牢牢掌握在教师手里,学生是被奖励或惩罚的对象,只有被动接受,因此,这种奖惩方式往往并不为学生所认同。而选择轮的运用,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选择轮主要分为奖励选择轮、逻辑后果选择轮两种。奖励选择轮是对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时所使用的一种教育工具,以此表彰先进,激励更多的学生传递正能量,唤醒更多学生的主体性。相反,逻辑后果选择轮是对在校表现欠佳的学生进行惩罚时所使用的一种教育工具。当然,这种惩罚具有积极惩罚的性质,是对犯错学生进行的一种“积极行为补偿”,目的在于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让学生在心甘情愿的受罚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过失,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在设计奖励选择轮时,老师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设计不同的选项,比如:和喜欢的人做同桌、得到老师的小礼物、和喜欢的老师合影留念、当一次升旗手等等。对于犯错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的惩罚选项既有趣又有益,比如:打扫小管家(让没有完成值日的学生当一天打扫小管家)、礼仪小标兵(让打架、骂脏话的学生监督所有学生的礼仪情况一天)、记忆小超人(让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上讲台背诵三首学过的古诗)、自信才艺秀(让在文明守纪方面表现差的学生表演朗诵或唱歌)、小小志愿者(课间在操场捡拾一天垃圾)等等。
(二)开启“项目负责制”
为了更好地践行“共治”理念,致知于行,在行中求知,学校于2016年先后成立“两站一班一团一队”的特色学生组织,分别是“童言童语”小记者站、“音你不同”红领巾广播站、沈庄小学国旗班、“七彩虹”志愿服务团、“Supper Heroes”啦啦操队。每个学生组织都采用项目负责制,由专职教师进行管理。三年的活动中,小记者站的孩子们走进G20杭州峰会、全国两会、河北省两会等重大会议现场进行采访。广播站的孩子们多次走进电台直播间,进行传统文化、文明相约、雷锋精神的电声宣传活动。国旗班一次次承担起学校大型活动的升旗仪式环节,为全体师生树立了爱国在心中、国防在身边的家国意识。志愿服务团的孩子们无数次走进植物园、街道、社区、村庄、敬老院、聋哑学校,播撒爱心,传递责任意识。这些学生自己组织开展的多样化活动不但让他们收获了开心与快乐,更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明白了“致知于行、行中求知、知行合一”的道理。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我校的“三全”德育工作模式,就是要跨越知与行的距离,通过各种浸润与体验的方式,让德育“活”起来,让学生“行”起来,让特色“亮”起来。
【崔敬伟,河北省保定市沈庄小学校长;贾二曼,河北省保定市沈庄小学德育副校长】
责任编辑︱赵 庭
读者热线:010-6200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