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谈判前的行动套路,中方已很熟悉(社评)
2019-10-09
在中美新一轮经贸高级别磋商举行的前夕,美国商务部于北京时间8日宣布将28家中国机构和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理由是它们“涉嫌打压新疆的穆斯林”。另外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再次表示贸易谈判必须解决所谓中国的“七宗罪”,包括侵犯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等。美国方面还同时发出了中美新一轮磋商有可能取得额外进展的乐观估计,相互矛盾的信息可谓不胜枚举,这一切让两国磋商开启前的氛围显得愈发扑朔迷离。
美方在以它的方式为中美新一轮磋商开展紧锣密鼓的准备,把极限施压和释放乐观信息混杂起来使用。美方在谈判前行动的密集程度常常对应了它对谈判的实际重视程度,美方的这种打法应当说已经很老套,中方也已相当熟悉了。
美方出多大的牌,中方都已经见过了,华盛顿如果想再打一张牌,产生超过以往出牌的心理奇效,已完全不现实。中美新的磋商不能靠“用计”来实现突破,它必须是解决艰难问题老老实实的谈判。
一年半多下来,中美可谓已经相互知根知底了,无论美方再为贸易战增加多少筹码,都已在中方的战略预期之中,我们也为更糟糕的情况预备了充分的承受力。中方希望达成协议,但并未给自己制定紧迫的时间表,我们相信瓜熟才能蒂落,这已是中方应对贸易战的稳健方略。
目前无论中国社会还是美国社会,都对两国能够很快达成协议不抱太高期望。原因是两国的贸易分歧显然还有不少,美方的态度不够诚恳,使得双方包括其他冲突点的整体战线越来越长,战略上的互不信任仍在增加。为达成协议,需要中美两国政府真正拿出政治决心,并做出重大努力。
美方一直强调自己的实力优势,但问题在于,它的实际优势程度远远支持不了其向中国提出的要价,而华盛顿似乎一直没有搞明白这一点。贸易战持续了这么久,如果说它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就是应该帮助双方都搞清楚自己的要求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我们希望过去的近20个月已经足够完成这样的厘清了,两国人民无需再为此付出额外的代价了。
《纽约时报》7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了美方针对贸易战的几大误判,包括中国不会采取反制措施,贸易战会促使美国制造业回流,贸易战是可以轻松赢得的有益战争,美国农民将是贸易战的最大获益者之一,美国贸易赤字将因贸易战而消除等等。那篇文章写得挺客观的,但它少写了美方最大的一个误判,那就是认为中国已经处在意志崩溃的边缘,只要再多加一点压力,多增一波关税,中国将可能在下一秒妥协。
中国代表团是带着诚意去华盛顿开展新一轮磋商的,这种诚意经历了打打谈谈的锤炼,变得更加成熟。中美需要一个协议,这是两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真实呼唤。达成协议对双方都必须比将贸易战持续下去是一种实质性的改善,这是底线。协议不能是对某一方的新的胁迫。
美方在谈判之前搞的动作与双方谈判的实质内容没有关系,它们只会对脆弱的神经形成考验。将28家中国实体拉入制裁清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也将很有限,这一佯攻不会分散中方的谈判注意力和意志。
中美两大经济体处在塑造21世纪国际关系的前沿位置,双方只能摸索相互能够接受的关系模式。什么是贸易的公平、合理,需要在磨合中加以定义。这些概念本身就内含了双边和多边因素,不是单方面说了算的。我们希望过往打打谈谈的过程能够最终贡献出一些最大公约数,而不是将中美之间分歧的鸿沟越挖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