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栖霞苹果园土壤状况分析

2019-10-09刘汉涛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9年9期
关键词:栖霞市苹果园酸化

刘汉涛

(山东省栖霞市果业发展局,265300)

山东省栖霞市辖16个镇(街)、开发区,总面积2017平方千米,65万人口。苹果园总面积达100万亩,果品全年总产量220万吨,年出口量约20万吨。栖霞苹果以色泽鲜艳、个大形正、果面光洁、皮薄肉脆、风味香甜、汁多爽口而著称于世,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苹果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还远销东南亚、欧美、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果品年总收入120多亿元,农民经济收入的90%来自于果业,果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栖霞苹果的主栽品种有红富士、嘎拉、红将军、乔纳金等,其中,红富士苹果约占80%,成为栖霞苹果的代表品种。树龄1~30年不一。栽植密度为3米×2米、4米×3米不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建园的占绝大多数,幼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在这部分果园中得以广泛应用。

1 果园土壤现状

据报道,栖霞市土壤有机质平均水平为9.15克/千克,全氮含量0.628克/千克,碱解氮含量70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35.1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92毫克/千克。微量元素含量平均为硼0.25毫克/千克、锌2.41毫克/千克、铜5.75毫克/千克、锰24.49毫克/千克、铁61.57毫克/千克。苹果园土壤pH值4.4~6.7,其中18.7%的苹果园土壤pH值5.6~6.0,呈微酸性,64.6%的苹果园土壤pH值小于5.4,酸化反应明显,总体83.3%的苹果园存在土壤酸化问题。普遍存在土壤总孔隙度偏小、通气孔隙度偏大的不良因素。大部分土壤质地粗、结构差,土体紧实、板结严重。13.4%左右的果园土壤总孔隙度大于50%,接近适宜范围(50%~55%);12.2%的果园通气孔隙度属于适宜范围(小于10%);仅36.8%的果园土壤容重在适宜的范围。

2 原因分析

2.1 单一的农业经济产业发展

以苹果为支柱产业的特色农业经济给果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果农特别重视,倾注了大量精力,忽视了其他农作物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导致有机肥肥源严重不足,进而导致苹果园有机肥投入不足。

2.2 轻视有机肥的投入

由于化肥有着巨大的增产潜力,用量少、肥效快、运输快捷、搬运方便,而有机肥用量大、施用有机肥用工多、搬运不方便,人们逐渐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甚至根本不施有机肥,完全以化肥当家,土壤中有机质日渐贫乏,活性逐年降低,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保水保肥性能及缓冲调节功能变差,地力下降明显,从而影响了各养分的有效性,使平衡施肥失去了基础。根据山东省苹果园土壤养分分级标准,果园土壤有机质适宜范围在15~20克/千克。而烟台市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10克/千克,离发达国家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25~60克/千克的标准相差甚远。总体概括为果园土壤有机质贫乏,土壤肥力差,保肥保水性能低,缓冲调节能力不足,产量和质量难以提高。

2.3 盲目加大化肥的施用量

主要表现在化肥用量过大,一般为200~400千克/亩,个别园片用量更多,约为500千克/亩,栖霞市100万亩果园的肥料用量在30万~40万吨,其中60%以上为速效氮肥,如尿素、碳酸氢铵等,而该类肥料的利用率极低。据专家分析,可被果树吸收利用的仅有30%~35%,而65%~70%有效成分在土壤中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或被固定或流失。其次是化肥种类选择不合理,且长期单一使用,各养分间的消耗与积累矛盾日益突出,比例严重失调。另外施用化肥的氮磷钾比例不合理,化肥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不能综合发挥各营养元素的增产效果,且肥料利用率低下,使土壤酸化严重形成障碍,肥害时有发生。

2.4 生物肥投入不足,施用不当

长期施用杀菌杀虫药剂,致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等菌落严重枯竭,有害菌大量滋生繁殖,导致土壤环境恶化,各种真菌病害和生理病害加重,引发恶性循环。

2.5 滥用微肥

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量微肥产品涌上市场,生产者、经销商夸大其辞地宣传,农民难以辨别。不是根据土壤的丰缺状况及作物需求有针对性地购买施用微肥,而是乱买滥用。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造成了土壤污染和毒害,导致果树各种真菌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

2.6 施肥方法不科学

施用没经过充分发酵和腐熟的有机肥,极易引发各种病虫害,因为有机肥在土壤发酵腐熟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分,产生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和有毒有害气体,易造成烧根、烂根,严重的还可伤到近地面的叶片和果实。另外,不是根据土壤中养分丰缺状况及苹果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需肥规律进行施肥,大多数是采用集中“一炮轰”,表层撒施、冲施,或者施肥后大水漫灌等方式施肥,施肥坑、穴等施肥点少,施肥深度、部位也不合理。这些错误做法导致肥水有效结合率低,养分挥发、流失、淋失严重,造成肥料利用率不高。不合理的水肥施用方法不但造成了水、肥资源的过度消耗与浪费,投入产出效益降低,还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3 在生产中的表现

根据山东省苹果园土壤养分分级标准,栖霞市果园土壤平均养分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大体上是氮低、磷高、钾缺;微量元素铁、铜丰富,局部缺锌,普遍缺硼。另外,由于土壤严重酸化,树体吸收养分不均衡,造成土壤中养分消耗与积累严重失调,土壤表层养分含量的比例为N∶P2O5∶K2O=0.87∶1∶0.9,明显不协调。而且镇、村间区域性差异明显,户主各地块间丰缺差别悬殊。

总之,栖霞市苹果园土壤这一严峻现状,特别是土壤酸化问题,已经导致苹果生产中各种真菌病害和生理病害发生严重,明显影响到了栖霞市的果品产量和质量。如果不及时彻底地解决,势必会降低栖霞市苹果的对外声誉和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栖霞市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4 对策

针对栖霞市果园土壤总体退化的实际情况,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栖霞市果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栖霞市苹果产业的长盛不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国内的优势地位,提出以下措施。

(1)成立普查工作小组迅速摸清全市果园土壤酸化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一是市里成立领导小组,16个镇街区各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立即着手逐村进行果园土壤普查,争取人人都参与、户户都调查,以取得真实数据。二是根据真实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针对由于pH值低造成的土壤出现障碍的果园,选择用含有聚谷氨酸的微生物菌肥进行改良。因为在实验室中聚谷氨酸水溶液既能中和酸性的硫酸铵水溶液,又能中和碱性的硝酸钙水溶液,可尽快改善果园土壤环境,从根本上遏制土壤酸化势头。针对由于重茬造成的土壤出现障碍的果园,重点选择进行杀菌处理。因为重茬果园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有毒物质,是多年来果树根系分泌的酚酸类物质在恶劣的环境下衍生出的一些毒素,主要以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为主,它们均为真菌属,因此,在因重茬造成的土壤出现障碍的果园中使用多菌灵处理效果比较明显。

(2)开展技术培训。结合国家农业部标准果园创建项目、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化学肥料使用零增长行动及山东省农业产业发展平台项目的实施,全面组织实施“沃土工程”和“风光工程”,围绕这2项工程的实施,全面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免费测土、进村入户巡回讲座、现场诊断配肥、现场高光效果树修剪技术演练等形式,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科学进行果园施肥,同时配合搞好老劣果园更新改造工作。通过长期大量施用优质生物有机肥或经过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来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力争5年内达到15克/千克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逐步减少化肥施用量。从根本上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缓冲调节能力,缓解土壤酸化趋势,增强园地综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创建示范园。通过示范带动提高全民意识。加大示范园的创建力度,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技术帮扶和现场指导等不同方式,开展示范园创建,培养过硬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巡回讲课、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提高广大果农的意识,重点宣传测土配方施肥、酸化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等技术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宣传科学用肥施肥常识。同时,及时汇总分析化验结果,根据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情况的动态变化,围绕科学改良、利用土壤,合理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把握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内容,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科技致富。

猜你喜欢

栖霞市苹果园酸化
栖霞市贯彻“两山论”促进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探析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海洋酸化之时间序列研究进展
一种半干旱地区苹果园贮水棒
对栖霞市生态工业发展的思考及对策
栖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