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月秋高柿子黄

2019-10-09任宏丽

养生月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医学养颜柿饼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03)

柿子是中国本土的水果,种植栽培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两晋。《本草纲目》述其“南北皆有之,其种亦多”。又因为柿子是木本植物,在金秋十月才挂果成熟,这时候草木凋零,凉风送爽,金灿灿的柿子挂在枝头,尤其炫目,不禁让人注目垂涎,也因此这柿子成为文人竞相歌咏的对象。白居易《慈恩寺有感》诗“李家哭泣元家病,柿叶红时独自来”,用泛红的柿叶烘托心境;陆游《秋获歌》诗则曰“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用丰收的柿果描摹“秋获”的景象。古人认为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字)。

柿子品种众多,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实地考察,把柿子根据贮藏方法分为“烘柿、白柿、乌柿”等几种:烘柿不是指烘干的柿子,而是把“生柿置器中自红者”;白柿是“日干者”,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柿饼”,就是柿子经过日晒抽失水分,放在瓷瓮中,等柿子上慢慢生出白霜就可食用,这层白霜叫柿霜;乌柿是“火干者”,现在民间已经很少看到。

现在我们在市面上买到的柿子,相当于古代的“烘柿”,因为柿子已经放置一段时间,涩味已去,自然红熟,吃起来甘甜如蜜,非常可口。《本草纲目》载其“甘,寒,涩,无毒”,具有“通耳鼻气”,治“肠澼不足”的功效。“肠澼”是古代的病名,特征是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类似于现代的“痢疾”“急性肠胃炎”一类的症候。传统医学认为,柿子甘寒可养胃阴,是“脾、肺血分之果”,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食柿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预后很有帮助。

秋天来说,平常可以多吃一些“白柿”——柿饼,《本草纲目》载其性味“甘,平,涩,无毒”,主治“虚劳不足,消腹中宿血,涩中厚肠,健脾胃气”,“润心肺,疗肺痿心热咳嗽,润声喉”。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咽干、喉痛,声音嘶哑,甚至咳嗽、咳痰不畅等症状。所以为预防这些症状发生,读者朋友们可以每天适当吃些柿饼,既可以润肺化痰,又能健脾补虚,也是传统医学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表现。

同时我们还要强调一下柿霜,古代医家认为柿霜可以“清上焦心肺热,生津止渴,化痰宁嗽,治咽喉口舌疮痛”。如果有中老年朋友着急上火,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可以选用一个白霜满布的柿饼,一块块掰开含在嘴里,含软以后细细咀嚼咽下,然后再喝一大杯鲜榨的猕猴桃汁,小口频饮,连服三天,口腔创面就可基本愈合,疼痛也可迅速缓解。

营养小贴士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个保健食疗方“润肺养颜粥”:组成是柿饼50克,绿豆100克,粳米适量。先把米淘净,加入绿豆、1500毫升矿泉水,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煮60分钟,再加入切碎的柿饼,同煮20分钟后食用。这个粥口感香甜,具有清热养颜、润肺平疮的功效,适合各年龄段成年朋友在秋季食用,特别是脸上容易生痤疮的青年读者。

同时还要提醒大家,柿子不能与螃蟹同食,因为柿子性寒,与同样大寒的螃蟹同吃,会加重胃肠负担,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食物中毒。

猜你喜欢

传统医学养颜柿饼
传统医学认识层面的新知新解及其要义
伊朗2009-2016年间传统医学使用及家庭费用支出情况概述
成功也会上瘾
MINORITY REPORT
评《黄帝内经中的女性养颜养生经》
家乡的柿饼
晒柿饼
常吃三种蔬果有助排毒养颜
富平柿饼
补水养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