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9-10-09叶善椿欧卫新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考核互联网+院校

□ 叶善椿,欧卫新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工程系,广东 东莞 523808)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中,物流管理排第四,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为718所,可以看出,整个社会极为重视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为物流行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成为了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任务。

专业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主要环节,始终得到各高职院校和教师的重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与新形势下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还有差距,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师关心的问题。《仓储与配送实务》作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发展水平,所以结合《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与学生的特点,研究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

1 课程情况

1.1 课程特点

《仓储与配送实务》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将来进入生产制造型企业或流通型企业从事仓储与配送类工作打好基础。目前高职院校的《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两大部分,理论部分主要讲授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的理论知识,一般在多媒体教室教学;实训部分主要是仓储与配送作业的实践环节,一般是在实训室实践。最终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卷面分两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平时考核包括平时课堂考核、实训环节考核。

1.2 学情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有三类:普通高考、自主招生、学业水平测试,学生来源形式的多样性,导致学生文化基础也有所差异;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90后,甚至00后,对移动互联网比较熟悉,能适应网络学习;文化理论功底偏薄弱,对形象化的趣味性东西更感兴趣,相较于理论知识更偏向于动手实践。此外,经过大一一年的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对物流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1.3 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仓储与配送实务》的师资大部分都是直接从高校研究生毕业后到高职院校任教的,企业实践经历较少;而且即使有企业实践经历,也是多年前的实践经历,与现时的企业实践存在一些差距[1]。《仓储与配送实务》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仓储与配送的知识点分章节或分项目编写的,内容还是以理论介绍为主。课堂教学也以理论讲授为主,除了实训部分是在实训室内上课外,其他基本都在多媒体教室教学,学生在课堂时仍然还是停留在抽象而枯燥的理论部分,极易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兴趣[2]。课程考核主要以期末卷面考试为主,平时考核为辅;理论考核为主,实践考核比重低。另外,传统卷面考核的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缺乏反馈,学生在考前准备期末考试,阅卷结束后试卷存档而不会发还给学生,学生无从知道自己考试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对于仓储与配送理论的掌握情况。

2 “互联网+”对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要求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也是基于大数据对传统行业的精准服务。“互联网+高职教育”就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高职教育的服务,对传统的高职教育进行升级换代[3]。教学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高职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将“互联网+”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得“互联网+高职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互联网产品都能无限地接近。现在高职院校的在校生都是90后,甚至部分是00后,出生于这个年代的群体对互联网都不陌生,加上近年来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都能随时随地用移动互联网了解各种资讯、学习各种网络资源,碎片化学习成为一种新的现象[4]。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高职学校教育也应该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出符合移动互联网特点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在课堂外的其他时间其他地点也能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减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依赖,增加课外学习的灵活性[5]。

2.2 深入分析学情

在课程标准制定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对授课对象进行详实地分析。在课程的教学设计环节,要充分考虑当前授课学生的情况,包括已学课程、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与课程有关的各方面,为后期设计符合学生情况的课程教学内容、学习资源和项目练习做好准备。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的沟通交流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课程讨论QQ群、微信群和邮箱等便利的联系方式,了解学生最新学习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及时调整学习内容。

2.3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有多种方式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课程,对学习资源可以达到无限地接近。学生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手段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课前积极了解相关任务,查询各种资料,通过在线教育资源学习相关内容,认真完成相关项目,遇到问题积极与教师沟通,使学生就由单纯的教育接受者慢慢地转变成为教育的创造者。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3.1 PBL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

“互联网+”时代下,每个个体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也极其便利。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每个学生都几乎是24小时在线。《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应该利用好这一便捷的条件,改变以前的LBL的授课模式,引入PBL教学模式到课程教学中。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极为有限,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前布置任务,学生在课前探究式地完成任务,课堂交流汇报,课后继续完成任务的做法,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成为极易获取的资源,通过网络可以查找到很多课程讲解视频、相关知识点解释、仓储与配送实践视频等相关资料,学生在自学时可以到网络上查找课程内容信息,遇到问题时可以先到网上查找相关资料,PBL教学法非常适合“互联网+”时代下的《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教学。如,学生可以先自学教材上的相关内容,然后与小组同学一起尝试教师布置的任务,在遇到问题时候到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学习网络上的相关内容,然后把在网络资源上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任务的解决中去。这种带着做好一项任务的目的的学习,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也更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图1 PBL教学法的运用

课前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工作任务可以是理论部分的,也可以是实际操作部分的。理论部分,如配送项目中的任务可以是:给学生配送中心和一批货物与配送点的数据,学生根据配送相关理论制定配送方案。学生拿到这份任务后就需要自己到借助教材、参考书或网络资源学习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先完成任务,课堂时候再讲解自己完成的小组任务。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其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实践部分,如入库项目中的任务可以是:给出入库货物的信息和入库要求,根据实训室内的设施设备,制定一份模拟企业的入库流程,完成入库作业操作,将整个操作过程录制成视频,并上传到《仓储与配送实务》的在线课程平台。教师在学生上传视频后,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评。这样在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视频制作能力。

3.2 翻转课堂教学贯穿其中

翻转课堂由可汗学院推广成为一种被广大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上课之前,学生学习教师发布在网络上的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课堂上主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遇到的问题,减少学生课后再复习的时间,同时教师课堂内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学生在QQ群、微信群、邮箱以及在线平台上反馈的问题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近年来高职教育领域兴起的慕课、微课,正好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在“互联网+”时代,适合于像《仓储与配送实务》这类短期内主要教学内容变化不大的课程。这样,任课教师提前将课程的重要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录制成慕课或微课,上传到学校统一的在线教学平台上,学生在课前在线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课堂就可以直接解决学生在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为了录制课程实践操作视频,教师必须很熟悉企业实际运作和实训操作内容,教师积极主动申请到企业实践锻炼和了解生产实际,促使专任教师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不断提升教师的“双师”水平。

3.3 课程评价多方面兼顾

“互联网+”时代下,《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评价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坚持课前评价与课堂评价相结合,坚持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将学生课前在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学习时间、互动情况纳入平时课前评价,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情况、课前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学生个人对本组队员的课前任务参与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学生个人对班上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情进行评价。

教师在课堂期间将学生在在线平台任务完成情况反馈给学生,根据学生在在线平台上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解答学生疑问。课程结束后,教师将学生的终结性测试结果反馈到在线教学平台上,这样学生知道自己的测试结果,知道自己哪些内容掌握不够,这样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补漏。

整个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组成,比例分别是60%和40%。

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在线平台学习情况、课前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占平时考核的比重分别为:30%、40%和30%。在线平台学习情况主要考核学生在校内的《仓储与配送实务》在线课程如慕课、微课的学习情况,如学习时长、在线课程中的作业完成情况、在线平台上的互动情况,这部分主要是用在线学习平台自动统计汇总,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在线学习平台汇总结果评价学生在线平台学习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包括任务参与情况、任务展示和任务修改后情况三部分,其中,任务参与情况是指学生小组内各成员学生参与任务的情况,包括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评和教师对小组内成员的评分;任务展示是指学生在做完教师布置的任务后课堂展示,包括班内其他组同学们对本小组的评分和小组评分;任务修改后情况是指学生在课堂展示完后根据教师和班上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本组任务进行修改,修改后学生继续上传到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对上传到平台上的修改后的任务进行考核。课堂表现主要是考核学生在日常课堂内的表现,主要有学生课堂讨论参与情况、课堂出勤情况和学生课堂学习态度表现三部分,其中课堂讨论参与情况、课堂学习态度主要由教师考核,课堂考勤主要根据学生上课前在签到App上的考勤记录汇总而来。

图2 课程评价构成

期末终结性考核包括储运方案设计与实施、期末卷面考试,其中,储运方案设计与实施是有学生分组完成一份仓储与配送综合方案,并在校内实践基地完成方案的实施;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仍然还是需要有纸质版笔试考试,传统的期末卷面考试仍然保留,主要考查学生对仓储与配送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教师在批阅完学生的试卷后,将学生出错率高统计并公布到在线学习平台上供本班学习查看,以解决学生不知道自己考试情况的问题。

4 保障条件

以往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缺点与不足,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引入各种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更好的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发展。

4.1 校园网络建设,建设相关在线资源

校园网络建设,提供满足“互联网+”教学所需要的教学环境,是学校实施各种“互联网+”相关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学校慕课、微课的建设及发布,都需要学校有稳定的校园网络和相关的在线平台。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开展慕课、微课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都要建成慕课或微课,并在学校在线平台上发布,供学生学习。

4.2 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信息化素养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能按照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要学习新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将新PBL教学方法、慕课、微课教学模式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以利于将相关课程建成高质量的慕课、微课等在线平台课程;学习各种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也便于课前课后与及时发现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学生遇到的课程疑问。

4.3 学生提高在线学习积极性

“互联网+”背景下,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内更倾向于是教师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针对某些重难点的解释、探讨针对任务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他大部分内容的学习都放在了课外部分。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自觉主动学习教材、慕课和微课教学平台、其他网络资源上的相关内容,在遇到问题时候能正确运用QQ、微信、邮件、在线教学平台互动模块等互联网工具进行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互动交流,同时充分利用课外业余时间积极学习网上教学资源。

猜你喜欢

考核互联网+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内部考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