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匠村的银饰锻制技艺

2019-10-09黄莎莎杨舰

乡村地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银匠银饰苗族

文/黄莎莎 图/杨舰

“以前造日月,举锤打金银,银花溅满地,颗颗亮晶晶,大的变大星,小的变小星。”在苗族古歌中,有很多关于银的记述,反映出苗族很早就掌握了金银冶炼技术。

在贵州,就有一个以银饰锻制闻名的银匠村——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

控拜村离大名鼎鼎的西江千户苗寨不远,历史上家家有银匠,户户都打银。

杨光宾、李正云、龙太阳,都是控拜村的银匠。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父辈的银饰锻制技艺,也目睹了控拜村鼎盛时的辉煌。

然而,受上世纪90年打工潮的影响及机械化生产的冲击,祖传的手艺养不了家。面对生活的重担,他们远走异乡外出打工。但因心中对银饰锻制手艺的热爱,在外数十载后,他们又回到家乡。

杨光宾苗族银饰传承工作室坐落在雷山县银饰刺绣博物馆1楼。来到工作室时,正好见到杨光宾的儿子杨昌杰拿着相机在给银饰作品拍照。杨光宾和儿子近年来一直积累素材、深入研究,准备出版一本关于贵州银饰锻造技艺的书,一方面展示银饰传统锻制技艺,一方面供爱好者参考学习。

56岁的杨光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自13岁跟随父亲学习银饰传统锻制技艺,敲打、雕刻银饰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坐在砧板前面,我的眼里就只有银饰。别人跟我说什么,我都听不见,手里的银饰就是我的全部”。身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光宾将自身的责任看的很重,一直致力于更好的传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出书只是完成他理想的一部分。

观看杨光宾的银饰作品,不难发现,其中苗族传统元素更明显。娴熟的锻制技艺,使得他有十几个作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苏州工艺博物馆等多家展馆收藏。

在杨光宾工作室有一个苗族少女头上佩戴的银冠,人们习惯将它成为牛角。杨光宾极力为我们解释,这是羽翼不是牛角。你看它的两端点缀有羽毛,你可以称它们为银角但绝不是牛角。

身为传承人,杨光宾每年要花大量时间外出宣传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甚至受邀去高校授课。余下的时间,杨光宾则会沉浸在自己的工作台上,创作银饰作品或者教授徒弟、传承后人。

48岁的李正云被业界誉为“银饰教头”,他很早就摒弃了银饰锻制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旧习俗,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凯里学院等诸多高校的客座教授,教授过的学生不下1000人。

如今,他在凯里开设有自己的公司兼工作室,除加工制作售卖银饰品外,还是北京工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等学校的教学基地。

作为家中银饰制作的第九代传人,李正云结合时代,不断推陈出新。他不断创新控拜银饰图样与功能,将银饰打造的更适合现代审美需求,并曾远赴法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多国展示、交流苗银锻制技艺。

在四处讲学,传播苗族文化及银饰锻制技艺中,李正云不停思考控拜银饰文化的发展之路,积极在期刊上发表论文,表达观点,分析苗族银饰当下的不利境遇,思考苗族银饰的创新发展之路。

李正云认为,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辟邪祈福的寓意,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神圣庄严的象征意义,银器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认同感。应更好的利用银文化的世界属性,传承创新,以“民族风,时尚感”为定位,开拓国内及国外市场。

如今,身兼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等多重身份的李正云,正以自身为支点,自己的工作室为平台,不断对外宣传苗族文化及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只要愿意来学,我都愿意毫无保留的教授。”

与前两位银匠选择从控拜走出去不同,龙太阳是常年留守在控拜村中,并将工作室、家与开设的民宿合而为一。

龙太阳的家很好辨识,在控拜村的最高处。与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不同,它是一座颇有都市意味的深蓝色玻璃结构的高层建筑。不过走进去才发现,里面还是典型的吊脚楼建筑。龙天阳解释,因为他的家建在山顶,坐北朝南,北面容易受到雨雪侵袭,为了减少气候损害建筑寿命,所以想到了在建筑物外加装玻璃墙的主意。“整个玻璃花了我十万元。”龙太阳说。

43岁的龙太阳年轻时曾在外打工7年,31岁回到控拜,重新拾起银饰加工手艺。一枚银质的胸罩,是龙太阳的成名作,也是通过这个作品,打开了龙太阳突破常规,标新立异的银饰制作大门。

银制的奔驰商标带车牌号、栩栩如生的鹰、比基尼造型的吊坠,山水画造型的银质手镯、蜂之恋胸针,龙太阳的作品总有一款突破你的想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做个有故事的手工艺人是龙太阳的理念。他的很多作品背后都有故事。如蜻蜓胸针。一日窗外偶然飞进来的蜻蜓落在女儿胸前,吓哭了小女儿。龙太阳目睹这一场景,萌生了制作蜻蜓胸针的想法。

随着贵州旅游市场的热闹,2013年建立的龙太阳工作室的接待量从最开始的每年两千多人,发展成现在的上万人。九米长的银饰工作台时长爆满。

龙天阳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在外的银匠回家,让银匠村重回往昔的热闹。

离开控拜,车行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麻料村,贵州知名的另一座银匠村。这里已于去年建立了全国第一所银匠免费培训学校——麻料银饰刺绣传习馆。

传习馆分两层,大门的牌匾上写着“为民传承 为生活创新”九个字。一楼左间是培训工作室,布置有20多个工作台。村中的银匠师傅会轮流免费为前来学习银饰锻造技艺的人授课。二楼是博物馆及银饰品展览售卖室。

寒暑假间,越来越多的游客到麻料村体验田园生活和打银技艺。麻料村内的银匠们,有的忙着重新装修房子,准备扩大经营,有的开起了农家乐,对麻料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如今依托银饰锻制的非遗技艺,控拜、麻料两个僻静山村开始重现生机。

猜你喜欢

银匠银饰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高浮雕银饰
银匠
银饰
银匠和铁匠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千家锁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