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挂职干部如何“挂有所成”

2019-10-08

新传奇 2019年16期
关键词:外号基层干部机会

随着干部培养交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挂职为干部提供了提升能力的重要机遇。但有的地方存在选派程序尚待规范、挂职管理有“真空”、考核评价欠严格等问题,少数干部挂职在实践过程中,也还有不同程度的尴尬。

从“不适应”到“搞得定”

从“绿蛤蟆”到“喻疯子”再到“雷书记”,这是湖南省湘潭市自然资源局干部喻培峰在湘潭县杨嘉桥镇挂职镇党委副书记期间,收获的三个外号。

“初到杨嘉桥镇时,因为不善用‘接地气的话跟群众沟通,在参与处理一起上访活动时,有的群众对我不满意,根据我当时穿的衣服颜色,给我取了个‘绿蛤蟆的外号。”喻培峰说。

一天深夜,喻培峰碰上一个团伙开着几台大卡车和挖掘机盗采盗挖砂石,“我把车横在路中间,和另外两位同事冲上挖掘机驾驶室抢钥匙。面对七八个气势汹汹的盗采者,我们毫不畏惧地阻止了这次盗采。事后,我的外号变成了‘喻疯子”。

随着处事的办法、解决的问题都越来越多,到挂职快结束时,喻培峰的外号变成了“雷书记”。在当地群众看来,这个小伙子做事雷厉风行,“难事、麻烦事他出面可以搞得定”。喻培峰的经历,是许多挂职干部的缩影。从“不適应”到“搞得定”,也是多数挂职干部有过的心理历程。

挂职锻炼也怕遇尴尬

挂职为干部提供了提升能力的重要机遇。但近年来,常出现“悬浮式”挂职、“旅游式”挂职、“升迁式”挂职等问题。

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干部挂职锻炼的时间一般定为两年左右,少的只有一年。一些受访干部坦言,由于挂职时限较短,有的工作尚未来得及开展,影响了干部挂职“炼金”的成效。

而从派出单位的角度来看,“在挂职干部的选派上,有时会出现资源不均衡现象”。一位受访基层干部说,有的地区挂职机会很少,往往靠当地“自谋”资源寻求挂职机会。再从接收单位角度看,一位受访的接收单位干部说,由于挂职时限不长,加之挂职干部能否融入当地文化、能否顺利了解实际工作情况等,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不敢对挂职干部委以重任。

还有的接收单位视挂职干部为“聚宝盆”,安排挂职干部向上级部门要政策、要资金、要项目。个别乡镇领导甚至对受访挂职干部说:“你不用到镇里上班,‘蹲在市里帮镇里拉资金、拉项目就行。”

也有个别挂职干部将自己视作“局外人”,主动承担意识不足,开展工作瞻前顾后;少数人甚至将挂职仅仅当作“镀金”和晋升捷径,“身挂”而“心不挂”。

“对这些干部,有的接收单位碍于情面,不愿管不敢管。”一位受访基层干部说。

多方助力挂职干部“沉下心”

湖南株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琪认为,要让挂职干部真正“沉下心”,需要凝聚多方合力。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和干部个人合力,严把制度关和评价关,健全完善挂职干部管理制度体系,让每位挂职干部都“挂有所成”。干部个人应充分认识到挂职背后是“职责”,将其作为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机会。

周琪认为,首先作为积累经验、提升处理各种复杂局面和矛盾能力的机会,挂职干部要积极调整状态、适应环境,在挂职中实现“炼金”;其次,派出单位要提供大力支持,在人员安排、待遇保障方面解决挂职干部后顾之忧,让派出干部身无所牵、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挂职工;再次,接收单位要主动接纳并压实担子。

(《瞭望》新闻周刊2019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外号基层干部机会
妈妈有个外号
给自己起外号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要严管更要厚爱
没机会下手
成长的机会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调皮的小河虾
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