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2019-10-08唐薇
唐薇
【摘 要】导学案不仅有利于整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双主性”的共同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可以说,导学案是顺应时代发展、深化课改教学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基于此,以高中物理为例,详细介绍导学案的概念及特点,并从课前预习、课堂应用、课后复习三个方面阐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提出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为推动导学案的运用做出努力。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特点;运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12-01
引言
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导学案作为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学科都在实行的教学模式,既顺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又契合了课堂教学的需要。导学案不同于教师的教案,它不仅能够给教师提供教的提示,更主要的是它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导学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所带来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它也成为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时的首选教学方法。为此,从导学案的概念及特点入手,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浅谈导学案的设计及具体运用。
一、导学案的概念及特点
1.导学案的概述。
导学案是指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联系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案。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学方法,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思考与探究、讨论与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学会知识,学会学习,从而真正落实课堂主体地位。
2.导学案的特点。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实践性强。导学案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切入,再借助生动的教学案例、探究性思考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并通过习题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从而层层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形成物理能力。第二,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从教材出发,在导学案上写出明确而又具体的教学目标,供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参考。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重难点。第三,符合认知规律。教师普遍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教学实际设计导学案,这样导学案中的教学目标、问题切入等都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第四,结构严谨,引领思维。导学案的设计一般结构严谨,教师设计层层递进的疑问,学生在解疑过程中步步深入,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导学案的设计。
想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要对导学案的设计有细致了解。导学案一般要遵循以下两个编写原则:第一,遵循课时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以课时为单位。课时之间有延续关系,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也必须具备延续性和完整性。第二,运用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要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应利用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对策
导学案的运用能够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使用导学案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呢?主要从三个步骤对导学案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1.课前预习。
总体来说,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通过预习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的,因此,物理教师在设计和编排导学案时应该设计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并给予学生一些学法指导,引导他们学会控制和安排时间,从而提高预习的时效性。举例来说,在设计《摩擦力》的导学案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预习小任务,主要有:第一,了解摩擦力;第二,探究摩擦力的测量方法;第三,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第四,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预习任务具有衔接性,而且是由浅入深的。
2.课堂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其中课堂应用这一步骤主要是对导学案的讲解和完善。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使用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学习。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再结合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当讲完基本知识点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去探究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足反思和实践的时间,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举例来说,在运用《摩擦力》的导学案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导学案上用文字描述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引导他们尝试总结摩擦力的规律。当这些基础问题讲解完整之后,再向学生提出探究性话题,并组织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利用实验去探究和总结。
3.课后复习。
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课后导学,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针对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延伸拓展。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设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习题,以此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对依旧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辅导,从而真正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点,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后延伸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后复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后复习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这样的课后复习占用了学生很多的课余时间,容易使他们产生厌烦心理。而基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后复习,一般是在课上完成的,这样既不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也能在学生记忆曲线呈下降趋势之前加深认知。
三、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首先,导学案教学模式虽然是变“教案”为“学案”,但教师不能直接把导学案“扔”给学生,而弱化其教学的指导作用。其次,无论是在课前预习、课中应用还是课后复习阶段,导学案教学一定要落到实处。最后,教师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善于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完善导学案的内容。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设计和运用导学案时必须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邓怀科.“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8).
[2]黄钊凤.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导学案”[J].中学教学参考,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