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2019-10-08张珊珊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新时代

张珊珊

摘 要:基于出场学研究范式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进而深刻地揭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环境、发展轨迹之间的联系,以及将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关联,最终呈现新时代思想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出场学; 新时代;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159-002

在关于国内外学者对出场学范式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成果研究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时空背景,旨在出场学的视阈中考察马克思主义范式研究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逻辑,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中所蕴含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其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路径的选择。是思想主体在不断的与时俱进的理论觉醒。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思想主体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发挥思想理性,在解决错误理性的过程中,实事求是,探索规律,才能逐渐走向真理。在唯真、唯实、与时俱进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路中再反思。

一、出场学研究范式的内涵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范式一词给出了相对清晰而且明确的理论阐释。库恩的范式理论指出:前范式科学的建立和形成是在不断的经过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建立起的范式,是在常规科学的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反常和危机的现象,使得原先既有存在的范式权威性发生动摇。在被动摇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竞争与选择,进而逐渐建立起新的范式,库恩将其称之为科学革命。而在语言学的语境中其含义可以被引申为模式、模型、范例等多重意思去理解。因此,范式的变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简单堆叠,而是在不断的自我更替、自我创新中进行的螺旋式的上升与发展,从本质上说范式是通过在科学的体系框架上所建构的方法论支撑,最终带来常规科学的推陈出新。从这里可以看到范式研究本是应对在研究具体科学中存在的“反常”现象所导致原有科学的瓦解,通过建立新范式以取代旧范式,来针对“反常现象的危机”。[1]范式一词就是出自库恩该理论中,有对库恩理论的借鉴与发展。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思维方式与发展逻辑的转换。

任平先生首倡的出场学指明:“出场学,是一种理解马克思主义出场过程创新本性的辩证视阈。”[2]它包含出场语境、路径和形态三重意蕴。反观从1848年的幽灵出场,到十月革命幽灵在场,再到苏联巨变幽灵退场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过程前提背景下,探求出场学研究范式的视阈中,追问和反思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在中国当代秉持出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范式的逻辑重点是:重新出场,不断出场,秉持在场三种形态或者三种外在表达。学习出场学可以明晰:出场学范式研究的任务,要寻求当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史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出场的条件,构造当代世界的历史观,要对中国和世界关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追问。基于出场学研究范式,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样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和与时俱进的语境,探究其中运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邃理论:如何在解决中国问题中,更好的引导中国向何处去的发展道路。

二、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语境

马克思指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真正的内容体系,都是基于那个时期的现实需要而逐渐形成起来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之无愧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道路具体实践中的发展和伟大创造。不同的历史时空,其时代发展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是脱离时代的土壤,脱离具体问题,脱离人民群众,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求相背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包含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等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生产力不断发展,原先合理的生产关系会逐步落后,阻碍生产力继续向前。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生产关系作出调整亦或是变革。这正是新时代的历史时空形态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问题的出场语境。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阈中,对于历史的、具体的、现实人的要求,与之相统一。即解决现实人的三大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场学范式研究的发展也在积极向着新时代目标迈进。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另外,在注重民族性的同时,也积极思考其与世界的关系,更加注重时代化、大众化,在参与时代发展中思想主体积极进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具体实践的,能够作为中国特色道路发展不断前进方向的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从无到有,从学习借鉴苏联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模式到思想主体理论觉醒。其发展历史较短,但成果显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学者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增多和提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出场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发展创新,呈现一片辉煌景象。基于出场学范式研究考察理论的历史逻辑,发展主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紧跟新时代的时空背景,结合新时期的新内容、新变化、新特点,呈现出新的形态、新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理论自觉。

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的强大的理论逻辑发展目标,指明了党的新目标、新使命。[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在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表达。

三、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形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长期坚持的又一指导思想。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指征。[5]对于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解读,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的角度出发,即社会存在物、谋生、占有三个层面作为其中深层次意蕴。其中最高层面的意蕴就是自我实现与自我的最高发展。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人的需要的满足也是不断丰富的和无限发展的。这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人的需要,蕴含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内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同样是立足于人民群众,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首位,寻求此中的民族性。切实合理的解决人的三大要求,即物质需要的需求、精神需要的需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的需求,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要求。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