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趣味横生的课

2019-10-08金玉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素养动手

金玉

摘 要:根据科学课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提高科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科学课堂;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84-001

一、加强探究实验的指导

一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和未来的世界都充满好奇心,要探索其中的奥秘,又常常不知如何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知道如何操作。听过一老师执教的实验课《找空气》,在指导实验方面非常细致。因为一年级小朋友刚刚接触科学,甚至不知道科学为何物,如何让孩子了解科学,体验科学探究是一个难题。而本节课张老师充分借助工具:从身边的空气入手,让孩子在教室里找空气,再用塑料袋来找空气,怎样证明塑料袋里装的是空气呢?借助图钉戳个洞,把洞对准手和脸,挤压塑料袋,看看有什么感觉?再借助水,把有洞的塑料袋全部放到水里,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呢?还出示了打气筒,气球,口哨等工具,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巧用故事,谜语的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快乐的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之前听过一年级科学课《糖和盐去哪了》,一开始以动画故事导入,毛驴驮着盐和糖过河,走到河中央,脚下一滑,摔倒在河里了,等它再从河里爬起来的时候,感觉身上的重量变轻了,提问毛驴身上的盐和糖哪里去了?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了讨论,纷纷举手,有的说:“盐和糖到水里去了。”有的说:“盐和糖消失了。”有的说:“溶化了。”老师借机在黑板上写下“溶解”这个词。下面让我们眼见为实来做一个实验,让学生们一起见证把糖放入水中慢慢溶解的过程,然后拿出搅拌棒慢慢搅拌,又有什么发现。从而得到“溶解”这个词的概念,让学生一直保持兴趣,又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又如在教《形形色色的动物》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猜谜语:“一个动物长得美,两只耳朵三瓣嘴。前腿短来后腿长,赛起跑来最擅长。”我话音刚落,学生们高高的举起小手,争着回答……这节课学生情绪高涨,不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以及它们的外形,特征,同时又教育了学生要爱护小动物,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国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改革的目的不仅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身边事物,获取必要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搞好科学课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明白科学课是生动的,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才能明白其中奥秘的道理。我听过一节课《声音的产生》,感觉本课紧扣教学的重难点,巧妙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体验环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操作,比较不同,发现问题,思考原因,交流结论。这节课其中有个活动就是让学生自己制作玩具,由于学生打结、穿线等活动不熟练,影响了本环节的预设时间,课后教师门对这一环节提出了很多改进办法,尽量简化方便地进行手工制作,节约时间。我个人觉得在平时科学教学中,还是尽量给予学生动手锻炼的机会,因为通过动手操作,既可以动手促进动脑,使课堂有活力,又能让同学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

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对当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及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要有科学、合理、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要掌握现代化教育理念、教育新观念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开放精神和合作精神,有较强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意向。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教育科研能力,能科学地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能够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动手综合实践能力。还要能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历史。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在教科研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行为和习惯、科学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格特征。

总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教師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素养。

一年级科学应该以科学教育的启蒙为主,新的教材主题也相对单一,会更加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我觉得一年级主要还是应该以游戏,活动体验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神奇,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从而爱上科学课。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素养动手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难忘的科学课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动手动脑多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