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体组织社会化、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的影响
2019-10-08徐荟华
徐荟华
摘 要:本文通过对南京、上海和安徽地区310位高校教师团队成员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高校教师个体的组织认同在组织社会化与进谏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及传统性对组织认同和进谏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组织认同在组织社会化与进谏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教师的传统性对组织认同和进谏行为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即教师的传统性越高,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弱。
关键词:组织社会化; 组织认同; 进谏行为; 传统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2-130-003
1.研究背景
“组织社会化”的研究起源于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社会化”研究内容,这一概念主要用来解释成员从组织外部人转变为组织内部人的过程①。由于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网”,因此,探究外部成员如何转变为内部成员的过程极为重要。同时,认同是一种非常普遍而又极其重要的社会现象,Ashforth等提出,组织认同是社会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②,可以解释和预测工作场所中员工的许多态度和行为,因此在规模更大、管理更为复杂的现代组织中,它可以作为组织提升内聚力、追求成功的手段之一,组织认同不论从理论上还是经验上,都与多种多样的工作态度、行为和结果相联系。
本文尝试从情境与个体的交互作用入手来探讨高校教师个体的组织社会化和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的影响。之所以考虑组织认同的影响,原因有二:一是目前研究组织社会化与其他变量关系的文献绝大部分都采用缓冲效应模型,即组织社会化要通过某些中介变量来间接影响结果变量,这种中介变量可以是认知框架、角色定向、自我效能感等;二是国内外关于组织社会化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是一大热点,因为组织社会化与相关结果变量的关系是一种复合关系,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并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这种效应会产生动态变化[24]。由于进谏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即使是最具主动性的成员也有可能视具体情况来确定在特定组织或工作情境中提出进谏,因此,对于重视和谐关系的中国人来说,进谏行为的发生尤为复杂,不得不考虑传统性这一中国人典型的文化价值取向在组织认同与进谏行为关系中可能发挥的调节作用。
2.理论与假设
2.1组织社会化对组织认同的影响
Hidalgo通过元分析发现,组织社会化的成败将直接影响个人的心理、行为与工作绩效③;Ashford通过纵向研究发现,以关系建立、观念形成及工作训练为核心内容的组织社会化策略能够提升员工的组织认同、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④,且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减少他们的角色模糊和现实冲击,有效促进个體的组织认同;钱颖等通过对组织社会化程度的影响效果探讨得出个体的组织社会化程度对他们的组织认同、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有显著的正效用。由于组织社会化程度高的个体往往更能适应工作任务,所以他们将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工作态度(组织认同、工作满意、组织承诺等)⑤。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教师成员组织社会化与组织认同正相关。
2.2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的影响
由于组织认同具有持久的情感纽带的特征,因此这些积极影响对于组织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同时,认同组织的成员会自觉地为组织利益而高标准的工作,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以及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的意图。不过总的来说,组织认同无论是从理论或经验上来讲,都与多种多样的工作态度、行为和结果相联系。Riketta[42]的元分析结果显示:组织认同与角色外行为的相关性较强⑥;游文慧亦认为,如果一个组织成员从积极的角度与所在组织产生了强烈的认同心理,那么必然会在组织中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公民行为⑦。由此,本研究预期:
假设2:高校教师的组织认同与进谏行为正相关。
2.3组织认同在组织社会化与进谏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组织社会化与其结果变量的缓冲模型揭示,组织社会化要通过某些中介变量来间接影响结果变量。Lind提出,组织认同是多项组织态度的中介变量,应注意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⑧。组织社会化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组织认同在语言、价值观和目标社会化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历史社会化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鉴于此,可以预期成员的组织社会化程度将通过影响成员的组织认同进而对其进谏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组织认同在教师成员组织社会化与进谏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2.4中国人传统性在组织认同与进谏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
Burris指出,进谏往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困境,即使组织需要生存和发展,即使人们高度认同依附于这个组织,却没有必要一定采取个人的进谏行为⑨。何轩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情境下,处于组织基层的员工会因为自己“位低言轻”认为领导接受自己进谏的可能很小而放弃进谏行为⑩;Park等发现,在强调忠诚和服从的垂直性集体主义社会中,个体的进谏行为会受到抑制 。可以预测,中国人传统性特征将会调节教师成员组织认同和进谏行为的关系,即教师成员的传统性越高,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的影响越小,这也意味着即使教师成员对高校有较高的认同,也会由于自己的传统性而抑制进谏行为的发生。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中国人传统性在高校成员组织认同与进谏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即与低传统性高校成员相比,高传统性的高校成员的进谏行为受组织认同的影响更小。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如下(图1)。
3.研究设计
3.1研究样本和取样程序
此次调查对象主要来自南京、上海和安徽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采用当场填写和电子邮件填写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回收率为77.5%。其中,男性占36.1%,女性占63.9%;在年龄分布上,30岁以下的占48.3%,31-40岁的占48.4%,41-50岁的占2.3%,50岁以上的为1%;在教育程度上,大中专以下学历的为4.8%,大中专学历为13.9%,大学本科最多,为76.8%,硕士和博士学历的共计4.5%。
3.2变量测量
(1)组织社会化。在借鉴应用较为广泛、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问卷的基础上,自行编制组织社会化问卷,包括了高校团队氛围社会化、工作胜任社会化、人际关系社会化、组织政治社会化和未来预期社会化五个方面的测量条目。该量表共有17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量表,从1-5代表“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信度系数高达0.904。
(2)组织认同。本研究在参考Mael和韩雪松的基础上,对一些题目进行修改,形成高校教师成员组织认同的量表,共包含5个条目,亦采用Likert5点量表,从1-5代表“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信度系数高达0.950。
(3)进谏行为。Dyne等编制的量表[63]得到许多学者的广泛认同,引用频率最高、信效度较好。该量表共有6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量表,从1-5代表“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信度系数为0.814。
(4)传统性。采用Farh等(1997)[64]在研究中使用的量表,国内绝大部分学者都使用此量表。该量表包含5个条目,亦采用Likert5点量表,从1-5代表“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先前研究中,该量表的信度系数都大于0.8[65],本研究问卷中该构念的信度系数为0.866。
(5)控制变量。本研究中的控制变量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3个。
3.3统计分析
本研究进行的统计分析包括:①通过信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②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③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成员组织社会化、组织认同和进谏行为之间的关系;④通过逐步回归来驗证传统性对组织认同和进谏行为的调节作用。
4.数据分析和结果
4.1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中的所有研究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见表1。由表1可知,成员的组织社会化与组织认同正相关(r=0.576,p<0.01)、进谏行为正相关(r=0.617,p<0.01);组织认同与进谏行为正相关(r=0.605,p<0.01),这些统计结果初步支持了假设1和假设2。
4.2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首先,使用SPSS19.0对教师成员的组织社会化维度进行验证。经过主要成分分析可知,高校教师成员组织社会化由五个因子(团队氛围社会化、工作胜任社会化、人际关系社会化、组织政治社会化和未来预期社会化)组成;而且五因素模型比任意模型的拟合指数都要好。
其次,继续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检验整个模型的构念效度。本研究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
表2中的结果综合验证了本研究所采用的测量4个变量的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和质量。
4.3中介检验
结构方程模型中,组织社会化为外生变量,组织认同和进谏行为为内生变量,同时将人口控制变量纳入所检验的模型中。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嵌套模型,并通过比较与基准模型的拟合指数来判断其优劣,两个模型的拟合指数见表3。
由表3可知,组织认同在组织社会化对进谏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设3得到验证。具体的路径如下图所示。
图2组织认同在组织社会化与进谏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路径图
由图2可知,高校教师成员的组织社会化对其进谏行为有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β=0.37,p<0.01),假设1得到验证;同时,高校教师成员的组织社会化对组织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69,p<0.01),假设2得到验证,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53,p<0.01)。
4.4调节检验
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来检验中国人传统性的调节效应。为了克服变量相乘可能带来的共线性问题,在相乘之前对自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表4)。
从模型1可知,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进谏行为都没有显著影响。从模型2可知,高校教师的传统性乘以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则教师对组织越认同,会表现出越多的进谏行为;传统性则对进谏行为有显著的负向作用(p<0.001),即教师的传统性越高,越不会做出进谏行为。从模型3可知,组织认同与传统性的交互作用显著(p<0.001,β=-0.153),且方差膨胀因子的数值都小于2[67]。由此可知,随着教师传统性的增加,其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的正向作用减弱;随着教师传统性的降低,其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的正向作用加强,传统性在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假设4得到验证。
5.结果与分析
(1)高校教师成员的组织社会化对其进谏行为有积极影响,组织认同在两者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论首先呼应了国内外大部分的实证研究结果,而本文又进一步探讨了组织社会化与成员进谏行为的关系,不仅拓宽了组织社会化结果变量的研究范围,也深化了进谏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同时,验证了组织社会化要通过某些中介变量来间接影响结果变量,本文发现的重要中介变量就是组织认同。
(2)传统性在组织认同与进谏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显示,即随着高校教师传统性的增加,其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的正向作用减弱;随着成员传统性的降低,其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的正向作用加强,传统性在组织认同对进谏行为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Hirschman A.Exit,voice and loyalty[M]Cambridge,MA:Harvard.1970
[2]Ashforth B E.,Mael F A.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the organization[J].Academy of Managemnt Review.1989.14:20-39
[3]Hidalgo M G.,Moreno P.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of volunteers:The effect on their intention to remain[J]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09.37(5):594-601
[4]Ashford S J.,Black J S.Proactivity during organizational entry:The role of desire for control[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6.81(2):199-214
[5]钱颖.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因素结构及其与行为绩效关系的探讨[D]暨南大学,2004
[6]Dutton J E.,Dukerich J M.Organizational images and member identific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4.39(2):239-263
[7]游文慧.社会资本与组织认同关系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5-87
[8]Lind E A.,Tyler T R.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ocedural justice[M].New York:Plenum
[9]Burris E R.,Detert J R.,D S.Chiaburu.Quitting before leaving:the mediating psychological attachment and detachment on voi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8.93(4):912-922
[10]何軒.为何员工知而不言——员工沉默行为的本土化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3):45-52
[11]Parker H.,Rehg M T.,Lee D.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ethics and collectivism on whistleblowing intentions:a study of South Korean public employee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5.58(4):387-403
①Hirschman A.Exit,voice and loyalty[M].Cambridge,MA:Harvard.1970
②Ashforth B E.,Mael F A.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the organization[J].Academy of Managemnt Review.1989.14:20-39
③Hidalgo M G.,Moreno P.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of volunteers:The effect on their intention to remain[J].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09.37(5):594-601
④Ashford S J.,Black J S.Proactivity during organizational entry:The role of desire for control[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6.81(2):199-214
⑤钱颖.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因素结构及其与行为绩效关系的探讨[D]暨南大学.2004
⑥Dutton J E.,Dukerich J M.Organizational images and member identific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4.39(2):239-263
⑦游文慧.社会资本与组织认同关系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5-87
⑧Lind E A.,Tyler T R.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ocedural justice[M].New York:Plenum
⑨Burris E R.,Detert J R.,D S.Chiaburu.Quitting before leaving:the mediating psychological attachment and detachment on voi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8.93(4):912-922
⑩何轩.为何员工知而不言——员工沉默行为的本土化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3):45-52
[?]Parker H.,Rehg M T.,Lee D.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ethics and collectivism on whistleblowing intentions:a study of South Korean public employee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5.58(4):38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