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大学生文明修身系列教育模式

2019-10-08王维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王维

摘 要: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文明修身教育贯穿大学素质教育的整个环节,是大学生个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真实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本文从精品活动角度探析文明修身教育的必要性及初步构建模式。

关键词:精品活动; 文明修身; 系列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129-001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起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中谈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培养学生修身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以精品活动为载体规划文明修身的必要性

本文提及的精品活动是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开展的系列宣传教育。抓住了校园学习生活中的薄弱环节,具有针对性、教育性、实效性。

(一)新生入学修身教育的设计缺乏系统建构

对于高校来说,除了日常教学活动之外,最重要的大事件可能莫过于两件: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尤其是新生入学,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入学适应性教育作为工作重点,要求基层的院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帮助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相对而言,不同程度的问题也伴随着活动的开展而出现。

大学的生源比较复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对于这种新形成的集体,怎样设计安排入学教育无疑是必须攻克的难关。一旦目标不明确,非常容易把短期阶段式的目标潜移默化地转换成长期目标,而能延续的继续培养又不能有效地坚持下去,另外也会造成虚化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往往重视“讲座”,组织者随意性较大,发现问题再进行教育就起不到新生入学教育的作用。所以,系统地设计入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使他们环环相扣,能够使教育效果凸显,有利于文明修身的继续培养。

(二)文明修身教育缺乏參与度和操作性

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形式是小班讲授、大班讲座、报告会、参观、联欢会等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的方式进行。但是学生个人参与度不高,往往是“你在上面讲,我在下面玩手机”,活动吸引力根本比不上手机内容,学生没有兴趣听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分享的老师或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就不能完全投入,恶性循环致使文明修身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以使用手机做个例子,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做“低头族”?答案很简单,手机使用的参与度和操作性极强,每人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对自己想知道、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搜索和查询,每个人的使用都非常方便,效果也立竿见影。所以我们在进行文明修身教育时必须寻找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操作性的项目或话题。

(三)文明修身教育的节奏缺乏持续性。

大学生在校生活可以分为新生和老生两个阶段,新生入学时接受的教育仅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短,不符合文明修身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划。比如新生军训,学生在军训期间短暂地形成良好的行为,必须在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强化,使短暂行为演变成长期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

二、以精品活动为载体的文明修身教育的活动建构

(一)有利于明确文明修身教育的目标

“仁、义、礼、智、信”、“吾日三省吾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文言警句都是文明修身的精炼诠释,是中华璀璨的文化。当代教育比传统中国教育发生了跨纪元的变化。所以各大高校迫切需要文明修身教育,但是覆盖面极广就是一大难题,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就要改变学生们不正确的思想和理念;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要帮助学生建立独立人格和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等等方向,而每一方面又有许多分支可以延伸。采用精品活动模式,可以把每个阶段每个教育项目有目的的进行整合,有助于强化修身教育目标,使学生们了解自己被教育的方向和预期的效果。

(二)有助于文明修身教育内容多样化

第一课堂是学校主阵地,大学关于文明修身的必学课程都以讲授形式进行引导教育,大多数学生为了考试而上课,尽管授课教师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许多课堂互动环节,但效果不尽人意。第二课堂的辅助教学就能很好的解决参与度不高,操作性不强的情况,当然传统的第二课堂形式十分接近第一课堂,所以在精品活动中探索创新内容,无疑是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1.新生入学适应性修身教育。结合新生特点,了解新生关注的事物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制定系列的精品活动。比如大学校园的早知道、专业课程峰会、校规校纪有奖答题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能解决新生入学问题,也能达到文明修身初步教育目的。

2.校园问题常规化修身教育。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锻造场,学校的课程设置也会尽量的结合社会需要进行各种模拟。当然不仅是教学,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都在进行未来现实模拟,只不过程度较轻,失败后还可以回炉重造。所以各种趋向社会化的校园问题就层出不穷集中体现在:校园恋爱、校园霸凌、脆弱心理、寝室矛盾、不良恶习、荒废学业等等。这些校园问题不同于入学适应性修身教育,他们需要教育的时间长、效果不明显,有些同学甚至已经毕业在参加工作过程中才发现原来自己在校时已经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这类精品活动必须要形成长期教育系统,每个月每季度每学期都要按时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安排,避免设计者或者辅导者的随意性、重复性和学生参加活动的迷茫性。内容形式可以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学生话题性强、大家都能参与和操作的微信平台、自媒体、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和主动养成文明行为的意识。

以精品活动为载体的文明修身系列活动的前期工作是一个需要精心准备的浩大工程,需要组织者首先了解大学生文明修身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寻求最佳解决办法,最后设计形式内容丰富具体的系列教育项目。但只要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修身教育时就会事半功倍。并且精品活动也能作为文明修身教育的“传承”一届届有序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