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保障体系下的高校课堂管理探析

2019-10-08苏清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合力

苏清芳

摘 要:本文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要优化课程建设,明确主渠道作用,还要构建闭环式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形成管理合力,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稳定、持续提升。

关键词:课堂管理; 全线质量保障; 合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126-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教育的满意度。

高校课堂管理作为当前各大高校教学管理的重点内容,还存在着单纯关注课堂内部,忽视课堂的前后联系;保障体系不健全,持续改进动力不足;各方分散管理,未能形成合力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加强课堂全线管理,构建闭环式质量保障体系,多方合力,打“组合拳”,共同致力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瞻前顾后”,加强课堂全线管理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應优化课程设置,切实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对标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教学工作评估指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制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健全课程审核、评优和退出机制,施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坚持以课程体系的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学科特色和课程优势的发挥为着眼点,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管理机制的创新为动力,以教研室为支点,分类推进五大“金课”建设,推出一批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兼具的优质课程,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2.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率。要以学生为中心,推动教学模式转变和提升,推行精细化、小班化和分层教学,探索实行“翻转课堂”,突出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转变,实现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提升以及师生互动效率提升。课前,教师应明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精准定位学生的水平和兴趣,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精巧设计教学环节,做好备课程、备学生、备教学;课中,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后,教师应做好教学反思,并充分利用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和其他评价意见,用来指导备课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各环节,打造高效课堂。

二、“环环相扣”,构建闭环式质保体系

以制度为基础、以体系为保障、以过程监控为载体的闭环式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1.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健全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学籍考务、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教学各环节、各项材料的教学质量标准,优化教学工作流程,强化全体师生质量意识,形成质量自觉,打造质量文化。

2.构建闭环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质量保障要求,结合学校管理特色,采用“多级联动、协同保障”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健全“检查—诊断反馈—改进—检查”质量监督反馈机制,形成“教学单位自查—学校检查—反馈—教学单位整改—学校回头看”的闭环式质量保障体系,对课程建设和课堂质量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控,保证“检查有通报,评价有反馈,整改有落实,落实有核查”。

3.全过程全方位开展教学质量监控

严格全过程监控,推进全方位督查。突击检查教学秩序,开展教学档案检查,组织专项检查,召开教学座谈会,健全听课评教制度;加强专业督导,发挥教学督导组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将教学督导贯穿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检查和评教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学单位或任课教师,对于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组织复查,形成闭环。建设校内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大数据,对教学状态进行全方位监控。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三位一体”,齐心协力促提升

教师、学生、管理三位一体,各司其职,各展其能,打好组合拳,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托。

1.开展师资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通过讲座、经验交流、学习提高等方式,引导教师将师德师风规范转化为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推进“三全育人”,建设一批“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审核教师任课资格,切实落实教授上课基本制度,坚持优秀教师进入教学一线;提高教学业绩奖励水平,激励教师热爱教学工作;分类开展教师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培训交流机会,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举办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明确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风建设

通过教学、管理、服务等手段,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严谨踏实、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是以制度建设促进学风建设。规范课堂管理,严格请假制度,全方位加强学生课堂出勤督查与考核,提高上课效率;建立学风情况通报反馈制度,完善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和成绩通报制度;严肃考风考纪,严肃处理考试作弊学生,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二是以风气引领促进学风建设。不断加强教风建设,以教风引领学风,以学风促进教风,教学相长;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外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积极营造优良班风、舍风,开展评比活动,以班风、舍风促进学风;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先进榜样的激励作用,以先进事迹促进学风。三是以指导竞赛促进学风建设。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做好大学生涯与职业规划,使学生明确阶段目标和努力方向;支持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在课程改革、大学生科创项目、学科竞赛中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著名教育评价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开展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价,开展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对标培养目标,区分类别层次,构建起科学合理、灵活有效的评价系统。通过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析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和优缺点,让教师更加了解自身课堂教学实践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让教师之间增进了解、互相学习,激发内在动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让学校管理者全面了解评价系统,促进学校的管理服务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本文主要探讨了以课堂全线管理为核心,以闭环式质量保障体系为抓手,以通力协作为依托,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做法,希望能对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的满意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胡小玲.高校课堂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6):114-120.

[2]张瑜,沈玉洁,段其伟.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9):28-29

[3]王庆丰.和谐视角下高校课堂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合力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合力套纸杯
合力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人类的咬合力不及蟑螂的五分之一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