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19-10-08沈琦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沈琦

摘 要: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合作学习的理念和模式逐渐被教师接受,也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式主义、效率不高等问题也逐渐显露。于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就成了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学生的不同基础合理组织合作学习的小组,适时提出明确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发挥小组每个成员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自评和互评,把握好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等等,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必须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设计;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78-001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常见且又非常重要的形式,它是指教师根据分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随意,学生探究时间不充足;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不及时,评价不到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新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一、设计合理的小组分配原则和方法是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前教师往往是根据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这样的分配其实是不合理的,不利于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不利于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发现自身的缺点,从而改正。所以必须有合理的小组分配原则和方法,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1.小组分配原则

小组分配原则主要按照同组异质和异组同质原则进行。同组异质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能力、是否担任班干部等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尽量使每一组的情况都相对统一,这样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配合,合作成长。异组同质主要指保持小组间各方面能力的均衡性,这样有利于小组间的交流和竞争,也有利于评价各小组的学习活动。

2.小组分配方法

科学研究表明:4-6人的小组合作效率最高。小组分配后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小组中得到一个角色,一般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为小组长,统筹协调整组活动,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为汇报者,最后代表本组学生向全班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成果,书面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为记录员等等。

笔者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时候也是随意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结果效果不佳,后来按照小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调整后,每一个学生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习主动性很强,学习能力都有提高。

二、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是关键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精心设计,但由于时间紧迫,探究不够深入,草草了事,学生根本没有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提升思维,也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指导太多,以至于学生独立完成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少。

笔者曾经执教一年级上册《认识11-20各数》一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探索发现: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第一次执教做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索摆12根小棒又快又清楚的摆法。当看到很多学生都不是按照:一捆小棒和散开的2根这样摆的时候,笔者很着急,不断的问学生还有其他摆法吗?问了几个学生后还是得不到理想的答案,于是,笔者直接告诉学生:可以一捆小棒和散开的2根这样摆看得最清楚。由于此种摆法不是学生合作探索发现的,所以部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样摆最清楚,在后来摆11根,13根,19根小棒的时候很多学生还是按照自己原先的摆法摆,并没有用预设的方式摆。显而易见,这个环节笔者并没有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没有真正有效进行。

第二次改进后教法:学生分小组合作比赛哪个小组探索出的摆法最多。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内不断合作,研究,探索不同的摆法。当每一小组汇报了各自的摆法后,笔者并没有马上评价哪种摆法最清楚,而是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来小组比赛摆13根小棒,看哪个小组摆的又快又清楚。学生在比赛中发现:一捆10根和3根散开摆的小棒,这种方法又快又清楚。从而学生理解了: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获得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可以是学生面向全班的,也可以是学生面对自己小组的,也可以是学生单独面向教师的。学生将自己的思考与他人分享,在集体的智慧中发现不足,寻找思考中的漏洞,从而改进探究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不要让探索的学习过程匆匆而过,也不要因既定的教学设计而中断学生探索的过程。有了时间的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足够的合作空间,教师只要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设计多元的评价标准是保障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已经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转换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堂评价往往是教师忽略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厉害。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学生也用这样笼统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其他学生。如学生这样评价其他学生:他数学很厉害,他很聪明。问他别人的数学厉害之处,他无从回答,最常见的是觉得别人的厉害之处是解答很难的数学题目。这样笼统的评价是教师及学生没有看透事物本质的表现。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重要的是在活动后小组成员都有进步,可以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发现自身问题,寻求发展方向。课堂评价不再是单向的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评价教师,充分发挥學生的主体性。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应用数学,而不是单纯的会解答数学题目。每一个学生因个体差异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多元的评价标准保障了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收获,学生也会在多元的评价中找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兴趣。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自由、平等、合作的环境中学习。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在合作中学会交往,在互相启发下学会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