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贸易市场巨变下的种业出路

2019-10-08何明仁

农家科技 2019年9期

何明仁

摘 要:种业是粮食产业的重要基础。然而粮食贸易市场的变化,对种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文中就当前种业艰困、杂交种子全面滞销原因进行了分析,为种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种子产业;粮食贸易市场;粮食企业

“湖广熟天下足”充分说明我国中南粮食主产区产粮分量之重。而近些年湖广粮食产地出现了分化,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兴起,广西砂糖桔和粤西北葡萄等落叶水果带动千万亩水田粮改果(广西、粤西北自然条件对水果生产太有利了),几千万农民和市民的大米消费商品化,给东南亚中低端粮、国储粮和湖南江西相邻区粮食生产腾出了销售空间。过去种什么粮(有什么粮食品种)卖什么米与现今消费地吃什么米就得种什么粮的观念冲突和市场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硬犟的作死、灵泛的发财,不正是当前种业米业状况的真实写照吗?

据陈文军先生网上披露和市场先行者调研显示:两广普通大米消费市场(乡村农民群体和中小城市市民)消费的混配米以東南亚产粮(谷价50-70元人民币/担,下同)、国储粮(拍卖价60-80元/担)与中高端香型优质谷(160-200元/担)按不同比例混配再以适当价格供应。两广城乡卖水果买口粮,水田效益大大提高。

而粤北稻谷含镉低(0.01左右),再与被减价压价收购的湖南高镉粮拼配可保镉含量不超标,仍属安全大米范畴,粮企降成本增效益,既有利可图,又促进了高镉粮的消化。

回顾种业优质杂交稻品种引领种、粮风骚历程,从岳优9113到泰优390,间隔了差不多二十年,再到现今的野香优系列和桃香优莉晶等,则只间隔了十来年,说明优质稻新品种的选育更新步伐已经加快。目前种业绝大部分正规品种种子滞销而市面上订单品种(甚至散种子)大量上市更说明了种田农民对优质稻产业兴起的敏感与翘首以盼。

永州相邻两广,天龙1号、麻壳谷子多年大量种植既充分印证了湖南产粮行销两广的客观真实(前者为广东品种软粘13号、后者为广西品种百香139),又进一步证明了湖南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东施效颦走两广果业扶贫的旧路,只有大搞优质稻产业才是当前当地农民脱贫奔小康的最佳途径。种业应当顺势而为,引导顺应国家区域产业布局调整才是正确方向。

湘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有种植优质稻得天独厚的条件,昼夜温差达到8度以上的气候生产出来的优质稻是响当当的湘米品牌。同一品种两广种植的需要湖南种植的混配以增加食味品质。

湘南优质稻区和湘西高海拔高档优质稻区应输出更多高档优质谷赚取效益,当地大米消费则兼顾超高产中档米品种或返销国储粮与之混配的配方米。出高档优质稻的优势区域种口粮太浪费了。应该卖出高端粮购回普通米,两头赚差价来提高粮食主产区的整体种粮效益。

粮企米厂何以比种业对市场变化反应更敏锐和先行呢?因为这些被大量订单种植收购且经久不衰效益更好的品种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小颗粒(千粒重22g以下)、长宽比大(3.6—4.0),这样的品种碾米碎米少、整精米率高,外观漂亮,能为米厂带来更大的效益。现在再增加一个内在特质:米浓香食味品质高。这类品种如果富硒,则更符合人民大众追求健康的养生之道。

由此,对目前中南稻区中高端优质稻品种衡量指标界定为:1.千粒重21g左右;2.长宽比3.6-4.0;3.有浓香味;4.整精米率达到70%;5.适于机械化操作,抗倒伏能力强,抗稻瘟病。当前市场上接近这类指标的大多是常规稻品种,杂交稻品种很少。

那么,下一个适应粮食贸易和消费市场的优质水稻品种在哪里?当然在育种者掌握和创造的新品质资源上,更在于种业培育和创新推介新模式上。单一品种的纯粹好粮源又在哪里?当然在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上。

市场倒逼着种企必须与米厂合作,重点操作一、二个优质稻品种或特色品种,订单种植加价收谷激发种田热情。而目前种业分销模式的代理制,品种的独家代理限制了大品种的迅速推广,改革的方向是种业参股米业,以米业为龙头,依靠新品种选育创新,带动订单生产,种子直接分销到大户+全村散户上。经销商则成为种业米业混合制企业的小股东、打工仔,形成命运共同体,种子谷子一起赚。唯有如此,优质稻产业才能迅速兴起,产业扶贫和种植结构调整才有支撑,种业也才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