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初一体数学衔接教学策略探究

2019-10-08秦永祥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探究策略

秦永祥

摘 要:现阶段,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数学成绩明显下降。这表明小初数学教学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实现小初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才能使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连贯性、统一性。

关键词:小初一体; 数学衔接; 策略;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64-001

初一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必须从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开始抓起。但是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对于小初数学衔接的策略进行了几点探究。

一、形成研究的共同体

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不适应都是在小学升入初中后。因此,要想做好小初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认真研读教材,分析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在小学和初中的教学中所处的位置和占据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也就是说,初中的数学教师需要熟悉小学的数学教材,而小学的数学教师也要能够了解初中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小学、初中的数学教师共同参与数学教学研究,从而形成研究的共同体,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衔接。作为区域内率先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充分发挥我校小初一体优势,我们尝试实行轮岗教学机制,也就是说,打破学段的限制,实现小学、初中数学教师的轮流执教。目前我校已安排两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任教初中数学。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才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

二、创建整体知识结构

小学、初中同属九年义务教育,这从《数学课程标准》可以清晰看出,课标将小初数学分为三个学段,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想完成小初数学教学衔接,就要实现创建整体的知识结构,并且要在思想上确立整体的观念。例如小学毕业总复习时数的分类的教学中,笔者整合了六年级和初一的知识点,为学生讲解了整数的分类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而正整数和0又是自然数,并结合数轴帮助学生理解。可见,将小学的知识点稍作延伸,就能够和初中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又如,在解方程的教学中,传统教材都是按照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来教学的,苏教版修订教材为了和初中数学接轨,采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答方程。然而,当遇到诸如a-bx=c这类方程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一些学生又出现了疑惑,于是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传统的运用四则运算的关系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构建起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明确地掌握等式的性质,笔者将两种解题模式整合在一起,为学生重点讲解了等式的性质。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构建起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三、重视知识点的融合

数学教材是有核心知识点存在的,并且它处于数学知识的核心地位。核心知识具有主导的力量,它对枝节的知识点起着统帅作用。只要将这些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完成小初数学教学的衔接。同时,教师要明确课标对各个学段的要求。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虽然在小学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问题,但到了初中还是有很多学生因为觉得列方程麻烦,从而采取算术方法解题。事实上初中基本上所有问题都需要用方程解答,就算是不需要方程,也要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来思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知识点的融合。也就是说,要注重列方程解题的思考过程。同时,要想完成从算术法解题到列方程解题的过渡,就要引导学生挖掘和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辅导学生解决销售问题时,笔者将其转化成了利润=售价-进价的问题。如:一件衣服标价120元,打八折卖出去还有百分之五的利润,那么,这件衣服的进价多少元?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就能够以利润=进价×利润率=5%x的形式构造方程。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要重视知识点的融合。叶圣陶先生提倡“教是为了不教”,而“不教”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学”,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初中数学教师,都要了解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知识点。

四、关注新旧知识联系

实验研究证明:学习者只有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存在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时,旧知识才能够被改造,新知识才能够获得真实的意义。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要引导学生类比和对照新旧知识,使学生能够区分新旧知识的异同,进而揭示新知识的本质,使学生能够从根本上理解新知识的内涵。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关于概念的衔接,很多数学知识到了初中以后,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都扩展了。

比如小学阶段学生就接触到了正数、负数的概念,学生如果仅仅将负数理解成带负号的数是不够的。因此,如果学生这样记忆的话,在初中绝对值与相反数的学习过程中,就无法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构建起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掌握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能力,筆者引导学生将绝对值的比较转化为了数轴上数的比较。同时,笔者让学生以只有符号不同为主题展开了讨论,学生经过分析和讨论之后,就能够掌握符号不是判断相反数的唯一依据。同时,学生也就能够明白只用前边带-号的形式来判断负数也是不对的。在前后知识的对比和联系下,学生就能够从根本上明白除0以外,绝对值相等的数有两个,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它们仅仅是符号不同的道理。可见,关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小初数学衔接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校课题组编写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数学衔接教材》,主要是关于有理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这为学生进入初一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小初数学教学衔接方式是非常值得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探索。而且教师要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核心知识点的融合。同时,要积极构建研究的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小初数学的衔接,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版

[2]成尚荣.《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探究策略
设问引导探究
我的手机在哪?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