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传播视野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分析

2019-10-08姚晓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活动

姚晓娟

摘 要: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传播,其中小学科学是一门参与性、趣味性較强的综合性科目,对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发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四个方面措施,优化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教育传播; 科学课堂;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42-001

教育活动是指教师通过适合的方法与渠道向学生传播知识、交换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和传播行为。小学科学作为副科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社会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其观察能力,但是目前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

一、在教育传播视野下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观察、实验为主的一门科目,在教育传播的视野下,运用教学活动进行授课具有以下好处,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科学知识是严谨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寡淡无味,而在教学中运用教学活动,即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内容,学生在具有学习兴趣的同时,会产生各种问题,并不断探索,寻求答案,在课程中既需要动手,又要动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三,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其自学能力。

二、教育传播视野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

趣味性强是科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第一,情景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景,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者有趣的游戏等内容与教材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磁铁有磁性》一课,教师在课堂内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本质,并且提出问题:“如果把一根磁铁截成两段,每根小磁铁是否还具有磁铁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根据教师的问题继续做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其对本节课内容的印象。第二,社会调查法。针对科学课中的内容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社会调查,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磨练意志,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素养。以《我们的生命周期》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寻找不同年龄段人的照片,并询问其所处阶段的感受,帮助学生探寻生命的周期变化,从而扩展其视野,加深对本节课的认识。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小学教师在教育传播视野下需要明确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提高自身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以教材为基础,制定教学计划,在备课时应该全面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兴趣以及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活动。其次,教师需要做到细致的观察学生在听课时的反映,在最短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下课后,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了解本堂课的传播效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是否清楚本堂课的学习任务。以《水和水蒸气》一课为例,在下课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如何加快水蒸发”、“水蒸气是怎样变成水的”等内容,从而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除了应该具备较高的学科专业水平外,还需要广泛涉猎与之相关的学科,适应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质量[1]。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育传播视野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必要的。第一,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与乐趣,教师需要借助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如果课程内容是理论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内容。如果是科学实践课,教师应该提前帮助学生分配小组,进行科学试验与活动,传递给学生怎样做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需要开发利用科学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一种文本资源,教师需基于教学传播视野,运用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到生活与家庭中学习科学。教室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的视角,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以《种植我们的植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里或教室里花朵生长的情况,提高其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2]。

(四)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在教育传播视野下,应该加强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精神。第一,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需要教师做到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结合教学目标与任务,从生活中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物,建立起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印象。比如在学习《温度与温度计》一课时,需要学生掌握温度计的读写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电子温度计带进课堂,并测量自己的体温,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了解温度计的计量单位及如何读写。第二,课后作业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传统的科学课后作业的布置欠缺探究性,并且与生活的联系不大,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较小,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策略,加强课后作业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综上所述,科学知识固然是严谨的,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在教育传播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曹小伟.小学科学课的生态课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周娴雅.小学生科学学习品质的教师支持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小学科学绽放异彩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