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儿童教师

2019-10-08王涛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儿童课程课堂教学

王涛

摘 要:课堂是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归根结底是要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同时要求教师实现优秀传统的传承。课程、儿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三个主体,课程的设置依赖于教师主体,教师主体需要结合课程目标以及儿童的需求进行双向的匹配与协调,另外,教师群体自身也要秉承行“教”与“学”的宗旨,做到终身学习,丰富自己教学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 儿童; 教师;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1-071-001

一、课程革命的挑战

1.课程概念的跌进

课程是通过课堂为载体,实现教学的两个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的传输。课程是研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视角,从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中所知,在现阶段教育工作者视角下“课程”大体存在两种含义。一个是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的、学科门类、教学内容、年级分配、教学目标、上课时数等,不牵涉每一个儿童的经验、兴趣、想法、需求、教师的意图和设想,先行于教育活动的存在。通俗的理解即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门类,一至六年级年级分配等。这为后续的课程设置标准以及教师教学重点限定了合理的框架规范。其二是依据于教育计划,即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性而编制、实施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主动性,一方面能够体现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教学设置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教师群体的创造积极性。

儿童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超越了教师的意图与计划的,不是被动的全部接受课程的所有设置,会对自己获取的知识点加工整合成自己的看法与认知。如今使用最广泛的“课程”术语是“学习者赋有的学习经验的总体”或是“儿童学习的履历”。这种课程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儿童经验的设计上体现其专业的创造力与构想力。作为基层的老师,我们关注最多的是本学科的课程教材,尤其是本学科的教材内容,这是教学开展的基础。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根植于教材而又突破教材的局限,教师要研究所教学科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在吃透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创新教学内容,也能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

2.新时代课程发展的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阶段的课程设置不仅仅局限于通过课堂授课,“网络课程”“微课”等新形势下的授课方式也受到广大教师与儿童及家长群体的关注。这种授课方式不会受到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资源等的限制,学习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对自己需求的知识点进行获取。但任何新鲜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结合目前教学实际,课程教学被固定成统一标准的视频音频模式,目前地区的差异,教学条件的多样性等都会影响到教育的共同发展。从另外一个主体出发,教师群体同样也是信息时代的参与者,现在网络教学视频层出不穷,一方面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参考,但另一方面固化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使得课程教学缺少了创新性。

二、倾听儿童的声音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内容改革固然重要,但是关注每个儿童内心发展也不容忽视,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关注学生内心,体现全面发展的原则,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也要时刻关注到学生们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课堂上儿童内心的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在考虑到学习者的共性的基础上,考虑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回想起自己在过往的教学实践中,每个学生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有不一样的理解与认知,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的进行简单的灌输知识,要走进儿童,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在刚任教时,也就是2015年、2016年教体育的经历中,由于是教低年级的学生,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就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些学生们喜欢的游戏。其中有一个学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每次游戏过后,这位同学总是天真活泼的跟我讲:“老师这个游戏太好玩了,我们能不能再玩一次?”或者快下课的时候对我说:“我们能不能下节课再玩这个游戏啊?”我听到也是非常开心的,而且基本都会满足、照顾到这种学生的想法。可以看的出,这位同学对于我的体育课是非常热爱的,以至于后来学校需要调换老师,他妈妈告诉我他仍然不想换,仍然想让我继续教他们。当然还有好多这样的学生,我也由衷的感到高兴。

倾听儿童的声音不单单指教师群体,作为儿童家长也应该做到。儿童的教育场所不局限于学校,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同样是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途径,由于现在社会压力的普遍存在,大多数家长多忙于工作,陪伴儿童的时间少之又少,对于儿童的成长无暇倾注更多的时间关注,很多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代替父母的一些职责与角色,这样长此以往,儿童内心真正的想法会无法进行倾诉,家长也不能更好的与教师进行配合,做到更好的教育与聆听。

三、教師要成为“教”与“学”的专家

现在倡导“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群体也不例外,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教”,但是本质上其实是“学”。事实上,我们在学校是在教学生知识,离不开“教”这个角色,但是我们更是一个学的过程,在教书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学习进步,教学能力才能得以提升,教学经验也得到丰富。通过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的学习,在与儿童沟通反馈的过程中学习,在教学备课的过程中学习,在与同事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在教学培训的过程中学习。有了这些实践学习的支撑,才能不断将理论结合于实践中。

回想起自己执教的三年里,同事与师傅给予的教学经验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指导帮助太多。在一定的教学周期里,师傅都会进行评课指导,对于实践教学课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指导与建议,用自己资深的教学经验来指导自己,让我在未来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少走弯路,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另外,教学观摩对于自己的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走进同事的课堂,观察同事的教学现场,并通过跟同事的讨论,认识自己与他人教学见解的异同,从而学会如何把握儿童的学习与教育,如何做出应对等实践性知识和行为理论。教师的成长是在教学创造的步伐中实现的,教师的工作是认知性的,同时也是情感性的,是知情意的统一体。教师之间彼此开放课堂,分享各自的经验,是提升教师素养的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行为。

猜你喜欢

儿童课程课堂教学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自行车的发明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