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教学起点增强课堂实效

2019-10-08叶声洪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交换律起点乘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88-01

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教学效果好,师生关系和谐,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但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感觉自己的观念还是有些跟不上时代。在教学《乘法交换律》一课时发生的那件事,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反常表现,不但促使我深刻地去反思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还促使了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我重新认识他们并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

记得那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本中去寻找谭力恺的“那张纸”。他答应今天一定交,这家伙,说话还算数,总算对我有个交待。打开一看,一段文字表白跃然纸上:“叶老师,我认为事情并不像您理解的那样,可能有一些误会。下面我就把事情的详细经过说一下,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和张嘉豪同学讨论的和课程讲解的内容没有关联,我们是针对乘法分配律字母表达式这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争吵的。因为在这之前乘法交换律我们已经有大致的了解。我认为这些知识比较简单,我们自主学习就可以了。如果有不懂的同学可以寻求您的指导。我也了解惩罚有关的结合律分配律等等。这几种运算定律都可以让我们来解决数学问题。不信,我可以举个例子:8×28×125=28×(8×125)=28×1000=28000,这一道题就利用了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种运算定律。”看到这里,我明白他是真的懂了,我心中的不满也渐渐的消散。那昨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事还要从昨天的数学课说起,那是发生在学习《乘法交换律》一课上的事情。在研读教材、备课时,我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猜测带领学生进行验算运用规律。这个过程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在我考虑不周的情况下,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不愉快。

上课伊始,我出示两道生活实例:①体育保管室有4筐篮球,每筐10个,一共有多少个?②贺老师到学生时代文具店买了6盒签字笔,每盒12支,贺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支签字笔?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来解答?(现在想想这两道题还真是简单。)很快,学生准确无误地分别用两种方法来解答两题:4×10=40(个)或10×4=40(个),5×12=60(支)或12×5=60(支)。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算式的特征进行观察,并带领学生总结规律。有一部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概括出了这条定律,这对他们来说显然是有些简单的。我却让他们同桌说、小组说、全班说,反复说了好几次。(这个过程虽然很符合我事先设计的教学思路和“四学”——首学、互学、群学、共学的要求,是不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倒是没考虑,再说这么简单的规律说得也太多了。)

之后我邀请学生进行举例验证或者是分享一些自己的文字算式。得到很多等式:4×10=10×4,5×12=12×5,25×6=6×25……最后又针对规律进行讲解,让学生单独发表意见或者是以小组全班的形式来说。学生讲完之后就揭示出了有关乘法交换律的表达方法。在这个时候我观察学生,一部分学生已经有些不耐烦。

这一阶段的课程主要流程也要结束了,现在就要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了。我的心情放松下来,在这个时候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在进行练习,我心中十分的欣慰。在这个时候第六组突然传来了争吵声,我抬头望去发现我们班的两名同学正纠缠在一起,似乎有争吵的样子。这种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其他学生,但我并没有当场发火。而是选择课下解决。

下课之后我让这两名同学进入办公室,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但我发现他们并没有悔过的心情,也不愿意把事情的经过讲解出来。这让我感到十分的疑惑,因为这两名同学平时对数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学习成绩也比较好,也非常尊敬老师,难道事情另有隐情?想到这里,我心中逐渐好奇起来,于是我告诉他们,让他们把事件的经过写在纸上和老师沟通交流。他们两个在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答应了下来。开始把事件的经过写在纸上。所以,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要不是那张纸,不知道这两位同学到什么时候才肯向我吐出实情。那天课后,我把课堂的大概流程和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向本年级数学组的老师说了,他们也认为这节课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太低了,今天看了学生的日记,倒是不谋而合。看来,这次的事件真是我惹出来的祸!于是,我决定找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听听大家的看法,大家看法差不多,那就是“挺简单的”,没想到,我尽心尽力精心准备的课竟然根本不如他们自学强,但学生的话却说明了我课前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试著想想,班级中有几个像杨淳颖那样的学生(学习基础很差),就算有10%,那我这节课只不过是面对这些学生来设计的,教学的有效性也不会超过30%,一位老师,如果只为这30%的学生上课,那岂不是耽误了绝大多数学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来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的起点意义重大,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在研读教材、备课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生活经验及学习经验,找准教学起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实效。

作者简历:叶声洪,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小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本科。

猜你喜欢

交换律起点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
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