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驱动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研究
2019-10-08黄浩原宇
黄浩 原宇
摘要 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而丘陵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对于弥补农业发展短板、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南充市丘陵地区家庭农场3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家庭农场发展对策,以期为丘陵地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驱动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丘陵地区;四川南充
中图分类号 F324.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6-0230-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具有规模经营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村基础设施难以连片建设、农业生产长期成本高、农业科技水平难以提高等局限,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社会化,增加了农民经营效益。国内学者对家庭农场的研究多集中在发展条件、运行机制、路径选择方面。①发展条件: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具有稳定明晰的产权且可规模化集中的土地制度,以农业机械化、金融服务、市场信息与科技信息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制度等。②运行机制:包括家庭农场的认定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等[1]。③路径选择:构建与家庭农场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大家庭农场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遵循深化技术帮扶、规范农用地使用流程、有效构建农场保障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以及建立“示范农场”发挥示范效应[2-4]。
目前,国内的研究多数针对平原地区,对于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模式选择涉及较少。在对策建议方面,针对的点往往较为单一、关联性较弱、普适性不强,缺乏对家庭农场发展模式较深入的综合性探究。
四川省南充市具有典型的丘陵地貌,是农业部2010年8月确定的51个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南充丘陵区土地具有细碎化和平整度低的丘陵区地貌特点,丘陵区空间分布与地域组合不匹配。南充丘陵区地势呈高低错落之态,土地分布呈分散之状,在土方的移动、田型的规划、农具的配套等方面,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与时间成本较高,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土地产出率的提高。由于南充丘陵区同时存在坡地、谷地与山丘,地形交叉错落,农用地面积占比较小而坡度较大,使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要素与禀赋,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地域上的组合与农业产业要求的均衡规划不相匹配,难以进行土地集约化与适度规模经营[5],土地整合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大大制约了农业产出效率。丘陵区独特的地势条件与水土资源特征,给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尚未根据丘陵地区特点提出适用于丘陵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本文以四川南充丘陵地区为例,探索家庭农场发展路径,以期为全国丘陵地区推广家庭农场新型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1 南充市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2014年,南充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南充市家庭农场注册登记暂行办法》提出:“家庭农场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应采取家庭经营形式;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应以家庭共有财产出资;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是具有亲属关系的家庭成员。”当地丘陵地区家庭农场经营者申请工商登记时,除按其选择登记的市场主体类型向登记机关依法提交材料外,还需提交其亲属关系证明和用于经营的土地经营权证明。根据家庭农场注册类型的不同,在注册资本与验资问题等方面也有所差异:申请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的家庭农场不具有法人资格,对注册资本没有门槛要求,不需要验资,但需承担无限责任,家庭财产有可能被用于抵偿经营危机所致的债务;申请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家庭农场具有法人资格,要求注册资本最低为3万元,需要验资,并以注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家庭财产不受经营风险可能引发的损失所牵连。根据现阶段四川省南充市丘陵地区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经营结构和经营目标的特点,目前其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主要包含3种(表1)。
2 南充市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农场法人资格界定困难,资产抵押制度支持不力
近年来,南充市丘陵地区家庭农场注册数量迅速增多,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较小、从事的经营活动也是以单一的种养殖业为主、家庭成员之间难以明确分工、组织化程度较低。由于不具有法人资格,家庭农场经营者需要以家庭财产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面临风险较大,投资积极性较低。现阶段,南充市丘陵地区除少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提供房地产、大型农机具等金融机构认可的传统抵押物外,家庭农场普遍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融资风险较大,金融机构发放信贷资金的意愿程度不高。法人资格难以认证与金融政策的缺位,造成了家庭农场主难以在短期内筹措到流转成片土地需要的大量资金、规模化经营需要的土地整理费用以及购置生产资料所必须的前期投资费用,因而难以形成有效帮扶。
2.2 丘陵区机械化难以实现,技术多样化支撑不足
南充市丘陵地区耕地分散、形状各异,且存在相当一部分坡度较大的梯式耕田。丘陵地区农场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多使用平原地区推广的微耕机、粮食收割机等,用途单一、耕作效果不理想、与当地农田水利和公路设施配套不协调。在雨水充沛季节遇到积水难以转移至相邻田块,操作便利性不高。在农机设备的选用方面,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丘陵地区适应性强与实用性大的专业化机械设备;政府对新型农机具的研发缺乏重视,对日本、韩国等相似地貌区域的机械化经营技术引进不够,对农机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足。不同类型的农机企业间难以形成充分合作与合理竞争,行业创新性不强。
2.3 农场技术型劳动力短缺,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丘陵区不少村庄出现了“劳力荒”;留守的务农人员多为老弱妇孺,其技术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决策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博弈市场的能力、盈利能力等都非常有限,以致于多数农民只能盲从。此外,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家庭农场规模较大、生产效率较高;但部分家庭农场出现的内生动因仍在于套取政府提供的各项补贴,农场实际上处于“空壳”状态。这主要表现在经营主体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却以家庭农场名义套取国家農业补贴资金与政策优惠,不仅分散了国家公共财政资金的支农效力,还压缩了实际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生存空间,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明显。
3 南充市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对策
根据丘陵地区的地势特点和相关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应该采取适应丘陵区的定制化机械耕作和金融扶持创新相结合的双驱动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3.1 驱动一:提升丘陵区定制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丘陵区家庭农场耕作效率
3.1.1 加大中小型、轻便型作业机械的研发力度,保证技术供给与机械化水平。在南充市丘陵区家庭农场已形成的发展模式中,应根据地势条件、自然环境、农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评价目前丘陵区机械化供给情况,考虑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的可行性,加快对新型农业机具的研发进程。针对目前南充市丘陵地区小型农机具短缺或不完全适用的现状,应加大该地区科研力量的投入,有效保证机械化技术供给;加大新产品、新机具的开发力度,研发出适宜当地的中小型、轻便型作业机械;同时还要加强对新产品、新机具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进而促进南充市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多样化发展[6]。
3.1.2 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将农机农艺有效结合。应结合南充市丘陵区的土壤类型、温湿度状况和农业经营制度等具体情况,重点研究调查各种经济作物与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栽培、育种技术等,总结出产量与效率双管齐下的高标准机械多样化农艺规范措施,促进南充市丘陵地区农机农艺有效融合和标准化生产发展[7]。参考周边地区的农机保有量及作业范围,根据现实供需状况合理配置农机资源,避免重复配套或农机具需求短缺情况的发生,实现土地流转规模与农机具配给的合理承接。
3.1.3 加强丘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机械化耕作支持体系。针对南充市丘陵区地貌复杂、耕地坡度较大且高低不一的特点,应结合当地农机具适用状况,制定宏观的农田规划方案和土地改良措施,加快推进田型的整改、公路的整修,提升农机具在乡村公路上的通行性与相邻田块间的可达性。同时,适当修筑机耕道,提高农机作业的可行性与便利性,健全农业机械化耕作中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3.2 驱动二:加快丘陵区家庭农场抵押贷款方式的创新,开发适应性强的丘陵区专项农业贷款
金融机构应加快丘陵区家庭农场抵押贷款方式的创新,开发适应性强的丘陵区专项农业贷款;同时,政府应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丘陵区家庭农场的创新,分散家庭农场风险关联性,保障家庭农场受灾后及时恢复生产能力。
3.2.1 加快丘陵区家庭农场资产抵押方式的创新。2015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建议除开展家庭农场设施用房、农业器具等生产资料的抵押创新外,将丘陵区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家庭农场可预见的未来收益作抵押,在实现土地经营权商品化和资本化的同时,开展产品收益权抵押的新型融资方式。另外,金融机构要改变在抵押方式创新方面“搭便车”的心态,政府也应对金融机构在抵押创新上的“拓荒”成本进行补贴,激励金融机构开展丘陵区家庭农场资产抵押方式的再创新。
3.2.2 强化丘陵区家庭农场法人地位,开发适应性强的农业贷款。应强化家庭农场的法人地位,准许其申请信用贷款,帮助其得到区别于从事传统小农生产农户联保互保贷款的专项贷款。金融机构应根据家庭农场认定类型,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消除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家庭农场年收入和经营规模作为可获贷款金额的参考指标,制定与其还款能力相匹配的期望融资规模以及合理的期望融资期限。建议金融机构主动开拓和发掘丘陵地区农业贷款市场,切实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并结合当地家庭农场的发展类型和经营类型等,开发适应性强的信贷支持方案,采取多样化的产品利率和贷款期限,提高农业贷款授信额度,匹配资金需求。为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经济效益的家庭农场开放1年以上的中长期农业贷款,延长贷款期限,减轻农场主的经营压力。
3.2.3 政府应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对丘陵地区家庭农场的保险创新。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的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在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风险承担主体依旧是农场主个人,农业保险的空缺显得尤为明显。在农业生产存在双重风险的背景下,农业保险市场化水平往往不高,商业保险很难开展支农业务。建议政府将财政手段与市场机制对接,通过政策导向、保费补贴与管理费补贴等政策扶持,进行合理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引导,在以农作物和养殖动物为保险对象的条件下,拓宽农业保险责任范围,增加家庭农场农产品覆盖的广度与深度,尽可能减轻农场主保费负担与因灾损失,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家庭农场受灾后及时恢复生产的能力,保障丘陵区家庭农场健康快速发展。
3.3 机械化驱动与金融驱动之间的内在耦合
机械化驱动与金融驱动是丘陵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的两大引擎。①机械多样化有利于金融创新驱动。农业机械多样化是突破丘陵区农业生产技术限制的重点。丘陵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能优化家庭农场生产方式,显著提高农场土地生产率及劳动生产率,为农场主创收并积累大量农村资本,减轻前期创办家庭农场时的购置成本和还款压力。这有利于提升农户资产信用等级,推动金融机构在抵押模式和贷款权限上进一步创新。②金融创新驱动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起到支撑作用。优先考虑丘陵区家庭农场农业贷款的级别,有效提升丘陵区生产性投融资,促进农机企业对新型农机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农业机械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建立更加完善的丘陵区农业机械公共服务体系。丘陵区农业机械多样化与金融创新2个驱动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二者的有机耦合促进了丘陵区家庭農场的发展。
4 结语
本文从技术与资本2个角度对四川南充丘陵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丘陵区应推行以机械多样化和金融扶持创新的双驱动型发展模式。一是加大中小型、轻便型作业机械研发力度,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将农机农艺有效结合;根据现实供需状况合理配置农机资源,实现土地流转规模与农机具配给的合理承接;加强丘陵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机械化耕作支持体系,促进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多样化发展。二是加快丘陵区家庭农场抵押贷款方式的创新,开发适应性强的丘陵区专项农业贷款;加快丘陵地区家庭农场资产抵押方式的创新,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家庭农场可预见的未来收益作抵押,开展产品收益权抵押的新型融资方式;强化丘陵区家庭农场法人地位,开发适应性强的农业贷款;采取多样化的产品利率和贷款期限,提高农业贷款授信额度,匹配资金需求;政府应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对丘陵区家庭农场的保险创新,拓宽农业保险责任范围,增加家庭农场农产品覆盖的广度与深度,保障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廖冀,兰勇.我国家庭农场运行机制及成效分析[J].农业经济,2017(5):19-20.
[2] 何劲,熊学萍,宋金田.国外家庭农场模式比较与我国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纵横,2014(8):103-106.
[3] 尹哲友.我国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和路径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267-269.
[4] 王建华,杨晨晨,徐玲玲.家庭农场发展的外部驱动、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苏南363个家庭农场的现实考察[J].农村经济,2016(3):25-26.
[5] 丁建军,吴学兵.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及其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荆门市66家种植类示范家庭农场的调查[J].农业经济,2016(10):9-11.
[6] 王燕燕.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7(18):29-30.
[7] 宗锦耀.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战略[J].农机市场,2009(1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