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地区稻茬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效益分析
2019-10-08邹贤斌刘易科刘健胡涛朱光王家宝
邹贤斌 刘易科 刘健 胡涛 朱光 王家宝
摘要 为了解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产效益的影响,于2016—2018年度在湖北省随县农作物试验示范展示基地进行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机械条播用种量较小,小麦出苗率较高,生育进程较快,抗逆性较强;播种量与出苗率和抗逆性成负相关,与各时期茎蘖总数成正相关,与生育期不相关;免耕机械条播更适合鄂北地区稻茬麦生产,与160 kg/hm2的播量为最理想组合。
关键词 稻茬麦;播种方式;播量;产量;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6-000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methods and sowing rates on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rice-stubble whea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methods and sowing rates on the growth,development,stress resistance and yield of rice-stubble wheat were studied in the demonstration bases of crop experiments in Suixian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from 2016 to 201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sing no-tillage mechanical drilling was to require less seeds,higher emergence rate of wheat,faster growth process and stronger resistance;seeding rat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mergence rate and resistance,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number of tillers in each period,but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growth period.No-tillage mechanical drilling was more suitable for rice-stubble wheat production in northern Hubei,and the most ideal sowing rate is 160 kg/hm2.
Key words rice-stubble wheat;sowing method;sowing rate;yield;benefit analysis
随县地处鄂北,是湖北省粮食生产大县,粮食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稻茬麦是随县小麦耕种的主要方式,也是鄂北地区小麦的主要耕种方式,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4]。为探讨鄂北地区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小麦生产效益的影响,2016—2017年度和2017—2018年度在随县农作物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國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武汉试验站随县点)开展鄂北地区稻茬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的试验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合鄂北地区小麦种植的播种方式和播量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随县厉山镇星旗村随县农作物试验示范展示基地进行,试验田块前茬为中熟杂交籼稻,地块肥力水平中等。试验品种选用半冬性偏春性、品质达到国家专用弱筋小麦标准品种鄂麦580。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播种方式和播量2个因素。其中播种方式设2个水平:机耕人工撒播、免耕机械条播,条播行距20 cm。播量设3个水平:195万、270万、345万株/hm2,对应的播种量分别为115、160、205 kg/hm2。
为了便于机械条播操作,将试验田分为2个相同大区,其中一个大区为机耕人工撒播,另一个大区为免耕机械条播,每个大区各9个试验小区。3次重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80 m2(4 m×20 m),于当年的霜降季节统一进行播种,试验田内沟系配套,确保试验顺利实施。田间管理、肥料运筹及病虫草害防治与当地丰产田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田间出苗率和基本苗的影响
由表1可知,实行免耕机械条播的小区出苗率较高,且不同播量间相对一致,平均值为75.2%;而以机耕人工撒播的田间出苗率较低,平均值为67.7%。免耕机械条播在田间出苗率方面较机耕人工撒播高约7.5个百分点,基本苗高约10%,田间出苗率随播量升高而降低。
2.2 对群体动态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同一种播种方式下,随着播量的增大,各生育时期的茎蘖总数均增大,但115~160 kg/hm2水平的增幅大于160~205 kg/hm2水平的增幅,而且返青期160 kg/hm2水平下大分蘖数最多。比较2种不同的播种方式,从返青前到拔节期,同一播量下,免耕机械条播的茎蘖总数比机耕人工撒播多,平均成穗数也比机耕人工撒播多54万穗/hm2;从成穗数上看,2种播种方式,免耕机械条播在160 kg/hm2时成穗最多,而机耕人工撒播在205 kg/hm2最多。由此表明,机耕人工撒播比免耕机械条播需要更多的用种量才能得到比较合理的有效穗数,耗费更多资源,而免耕机械条播的播量以160 kg/hm2为宜。
2.3 对生育进程的影响
由表3可知,对于同时播种的两大区而言,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免耕机械条播比机耕人工撒播分别提前3、3、3、3、2 d。与机耕人工撒播相比,免耕机械条播加快了生育进程,而播量对生育进程无影响。
2.4 对抗倒性和抗寒性的影响
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小麦的抗寒性和抗倒伏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在2016—2017年度试验中,受12月22日寒潮影响,两大区均表现出2级冻害症状,以机耕人工撒播较重,播种量205 kg/hm2的小区受冻叶片达55.7%,免耕机械条播受冻叶片在32%~43%之间。受2017年5月10日大风影响,5月11日田间调查,两大区均有倒伏发生,以机耕人工撒播较重,播种量205 kg/hm2的小区倒伏最严重,倒伏程度达3级,面积占25%,免耕机械条播该小区倒伏程度2级,面积占15%;机耕人工撒播播种量160 kg/hm2的小区倒伏程度2级,面积占8%,免耕机械条播该小区倒伏程度2级,面积占6%,播种量115 kg/hm2的小区未发生倒伏。在2017—2018年度试验中,未发生明显冻害和倒伏。综上所述,在不同的播种方式下,免耕机械条播抗逆性较强。播量则与抗逆性成负相关,特别是在抗倒伏能力方面下降尤为明显。在相同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条件下,试验田块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病虫害。
2.5 对产量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播种方式和播量对有效穗数的影响非常显著,有效穗数最多的是免耕机械条播播量160 kg/hm2的小区,最少的是机耕人工撒播播量115 kg/hm2的小区。播种方式与播量对穗粒数也有较大影响,穗粒数最多的是免耕机械条播播量115 kg/hm2的小区,为34.6粒;穗粒数最少的是机耕人工撒播播量205 kg/hm2的小区,为32.2粒。在同一种播种方式中,穗粒数随着播量的增加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播量和播种方式对千粒重也有影响,免耕机械条播播量115 kg/hm2的小区千粒重最高,为40.5 g;机耕人工撒播播量205 kg/hm2的小区最低。产量最高的是免耕机械条播播量160 kg/hm2的小区,为6 126.9 kg/hm2;产量最低的是机耕人工撒播播量115 kg/hm2的小区,为4 695.5 kg/hm2;免耕机械条播的平均产量要明显高于机耕人工撒播。
2.6 不同播种方式最佳播量的效益分析
由表5可知,免耕机械条播可一次性完成灭茬、旋耕、施基肥、开种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省工、省力、省本、作业效率高,可播种0.267~0.400 hm2/h。在肥料、农药等其他栽培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人工成本依据每人100元/d进行核算,免耕机械条播较机耕人工撒播,人工成本减少1 500元/hm2。免耕机械条播用种量约160 kg/hm2左右,比机耕人工撒播减少约1/3,节约种子成本300元/hm2左右。免耕机械条播最高的籽粒产量比机耕人工撒播最高的籽粒产量增产714 kg/hm2,增加收入1 428元/hm2左右。综上所述,免耕机械条播比机耕人工撒播的效益高3 228元/hm2左右。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方式和播量水平对小麦的田间出苗率、基本苗、生育进程、群体动态、抗逆性和籽粒产量及产量结构有显著影响。免耕机械条播、播量 160 kg/hm2、基本苗保持在270万株/hm2左右的产量最高,达到6 126.9 kg/hm2。也有研究表明,机械播种在小麦中前期发育较免耕撒播更好,但后期表现较差[5];孙中伟[6]则认为,在播期较早、土壤理化性质及播种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机械条播较大播量撒播产量更高;胡国平等[7]对鄂北稻茬麦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表现也做了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免耕机械条播对稻茬麦分蘖成穗具有促进作用;段建设等[8]发现,只有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才可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籽实产量。本研究中免耕机械条播在各个方面均优于机耕人工撒播,本次试验播期相对较早,机械条播小麦群体结构更适宜,对气候资源利用较合理,综合多种条件,稻茬小麦才可高产[9]。
通过对比试验还观察到,免耕机械条播表现出以下优点:一是同步完成全部播种工序,能耗低、效率高、节本省工;二是播量精准可控,种子分布均匀;三是播种深浅一致,有利全苗、壮苗;四是条状分布,田间管理操作方便,后期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利于高产稳产。
随着生产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态条件的变化,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目前在小麦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已由过去的 “三分种、七分管”过渡到现在的“七分种,三分管”,小麦播种质量的好坏对出苗、全苗、壮苗和后期生长影响很大。稻茬麦免耕小麦机械条播,可一次性完成所有工序,并可有效地保持土壤墒情,且播种行距、播量、播种深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出苗均匀一致,较好地解决了小麦撒播中播量不准、出苗不全、缺苗断垄、弱苗、难以提高单产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有利小麦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4 参考文献
[1] 唐清,赵翠荣,凌冬,等.鄂北小麦新品种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6(7):39-41.
[2] 郭光理,郑威,许燕子,等.鄂北地区稻茬小麦免耕机械条播增产增效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5669-5672.
[3] 凌冬,刘先斌,唐清,等.鄂北地区小麦隐性自然灾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4):6177-6180.
[4] 邹娟,高春保,许贤超,等.湖北省稻茬麦规范化播种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4):6188-6190.
[5]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等.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麥生长发育及产量建成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36-43.
[6] 孙中伟.不同播种方式下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7] 胡国平,邹建国,郑威,等.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14-4816.
[8] 段建设,朱红英,周平.稻茬小麦少免耕机械条播适宜播种量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2):4-6.
[9] 李进永,郭红,张大友,等.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稻茬小麦生长的综合效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