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矮生盆栽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2019-10-08李慕紫华仁锐李香旺张卫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品种选择出苗率发芽率

李慕紫 华仁锐 李香旺 张卫华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金蕾、黄玲、红玲、红蕾、红珍珠、黄珍珠等6种矮生番茄的发芽率、出苗率、植株生长性状、果实形态指标以及产量,并采用隶属函数标准差系数权重法对各个盆栽番茄品种进行综合评定,以筛选出适宜盆栽的番茄品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合阳台盆栽的矮生番茄品种为红蕾、红珍珠和红玲。

关键词    盆栽番茄;品种选择;发芽率;出苗率;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6-008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Six dwarf potted tomatoes(Jinlei,Huangling,Hongling,Honglei,Red Pearl and Yellow Pearl) were studied by pot experiment.Germination rate,emergence rate,plant character,fruit morphological index and yield were evaluated.The weight method of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of membership function was used to evaluate each potted tomato variety comprehensively in order to select the tomato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otted pla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is experiment,the dwarf tomato varieties suitable for balcony potted plants were Honglei,Red Pearl and Hongling.

Key words    potted tomato;variety selection;germination rate;emergence rate;plant character;fruit character;yield

盆栽蔬菜作为一种新型蔬菜,不仅外形美观、色泽绚丽,而且兼具食用价值,深受广大市民欢迎[1]。樱桃番茄既可食用,又可充当家庭盆花美化居室,应用前景广阔。常规樱桃番茄的株高一般在1.5~2.0 m之间,盆栽时需要较大的容器,还需要搭架;而传统的矮生盆栽番茄,虽有观赏性,但其食用性较差,且果实的颜色单一[2],两者均制约了居家盆栽番茄的广泛应用。经过多年选育,目前的矮生盆栽番茄因其具有品种多、颜色鲜艳、果形丰富、抗病性强、易于管理等特点[3],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张晓虹等[4]通过对盆栽番茄的植株形态、结果习性、果实外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适宜盆栽的番茄品种;曹晓燕[5]研究了盆栽樱桃番茄的育苗技术;张丽娟等[6]采用5种不同容积规格的塑料花盆栽培矮生观赏番茄红珍珠,探讨了根域容积对矮生观赏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择金蕾、黄玲、红玲、红蕾、红珍珠、黄珍珠等6种市售矮生盆栽番茄品种进行筛选研究,以期筛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为居家盆栽矮生番茄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矮生番茄品种分别为金蕾、黄玲、红玲、红蕾、红珍珠和黄珍珠。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8年5—11月在天津农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采用穴盘基质育苗,调查各品种发芽率、出苗率。5月22日移栽定植于20 cm×20 cm的盆内,每盆装基质1.2 kg。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5盆,每盆1株。定植后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使用2%生物肥皂防治虫害,适时观测研究指标。

1.3    测定方法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茎粗、果实横纵径,使用卷尺测量株高、株幅,使用天平测量单果重,并计算单株产量。

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个矮生盆栽番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隶属函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ij表示i种类j指标的果实品质变化隶属函数值;Xi表示i指标的测定值;Xmax和Xmin分别表示各种类指标的最大和最小测定值;如果果实品质各变化指标测定值与果实综合品质成正相关用公式(1),反之用公式(2)。n表示果实综合品质测定指标数的总和。对于不同的测定指标来说,有的指标变化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异非常大,因而该指标的绝对值在参與整个评价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就较大,对评价结果影响也就较大[7];其中茎粗、叶片数、单果重、果实数量、产量、株幅、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利用隶属函数公式(1)计算,株高利用公式(2)计算其隶属函数值。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相结合的方式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番茄品种发芽率与出苗率的比较分析

由图1可知,黄玲的发芽率与出苗率最低,分别为35.33%和14.00%;金蕾的发芽率最高(97.33%),红蕾的出苗率最高(91.00%)。所有参试番茄品种中,红珍珠的发芽率与出苗率差距最大,金蕾次之。

2.2    不同品种矮生盆栽番茄营养生长期植株性状比较

由表1可知,金蕾株幅最大,为29.60 cm,极显著高于其他番茄品种;黄珍珠株幅最小,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红玲与红蕾、红珍珠株幅差异不显著。红珍珠叶片数显著高于其他番茄品种,黄珍珠叶片数最少。金蕾株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番茄品种,其他品种间无显著差异。黄玲茎粗为0.880 cm,与红蕾、红玲、红珍珠无显著差异,极显著大于金蕾和黄珍珠。

2.3    不同品种矮生盆栽番茄结果期植株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结果期金蕾株高为32.25 cm,与红玲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红蕾叶片数为37.80片,与黄玲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多于金蕾、红玲、红珍珠、黄珍珠。金蕾株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黄珍珠株高最低,为39.20 cm,与黄玲差异不显著,显著低于红蕾、红玲、红珍珠。红玲茎粗最大(1.340 cm),与红蕾、黄玲、红珍珠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金蕾、黄珍珠;金蕾茎粗最低(0.96 cm),与黄珍珠差异不显著,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2.4    不同品种矮生盆栽番茄果实性状及产量比较

由表3可知,红蕾果实横径最大,为2.970 cm,与红珍珠、红玲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黄玲,极显著高于金蕾、黄珍珠。红玲果实纵径最大,为2.620 cm,与红蕾、红珍珠、黄玲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黄珍珠。黄珍珠果型指数最大,为0.930,显著高于红珍珠,极显著高于红蕾,与金蕾、红玲、黄玲无显著差异。

红蕾单株坐果数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112.80个;黄玲单株坐果数最少,与红玲、金蕾、黄珍珠差异不显著,极显著低于红珍珠。红玲单果重最大,为12.60 g,与红蕾、红珍珠差异不显著,极显著大于金蕾、黄珍珠。红蕾单株产量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金蕾单株产量最低,为308.60 g,与红玲、黄玲、黄珍珠差异不显著,极显著低于红珍珠。

2.5    不同番茄品种各指标隶属函数值比较

由表4可知,株幅、叶片数、茎粗、坐果数、单果重、产量、横径、纵经、果形指数与果实综合品质成正相关,采用公式(1)计算;株高成负相关,采用公式(2)计算。各指标均赋予100%的权重,先求出各个生长指标在不同条件下的隶属值,再把每一指标在不同条件下的隶属值累加求平均值,最后再将各品种不同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累加求其平均值,平均值越大则表明其品质变化越好,反之越差。故由表4排序可知,6个番茄品种综合表现由大到小依次为红蕾>红珍珠>红玲>黄玲>黄珍珠>金蕾。

3    结论与讨论

适于盆栽的番茄品种,需具备植株较矮、结果量大、果实品质好、持续结果能力强、采收期长、便于管理、病害轻等特点[2]。对6个番茄品种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番茄红蕾综合表现最好,综合表现最差的为金蕾,红珍珠、红玲也有较好的表现;黄玲因为坐果数、产量低造成其隶属函数值偏低,但其性 状较好,可作为观赏品种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董建明,陈虎根,陈大龙,等.浅析食用观赏盆栽蔬菜的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11(12):173-174.

[2] 董建明,陈虎根,蒋树德,等.彩色盆栽樱桃番茄的生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1):160-161.

[3] 王国强,陈燕红,赵艳丽.盆栽基质番茄架式栽培方法[J].长江蔬菜,2019(1):47-48.

[4] 張晓虹,林多,陈宁,等.适于盆栽番茄品种的筛选[J].辽宁农业科学,2013(3):34-36.

[5] 曹晓燕.樱桃番茄阳台无公害盆栽技术[J].农家参谋,2015(6):26.

[6] 张丽娟,曲继松,颜秀娟,等.根域容积限制对矮生观赏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10):24-27.

[7] 马洪英,张远芳,张晓磊,等.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七份番茄种质资源[J].北方园艺,2011(1):13-15.

猜你喜欢

品种选择出苗率发芽率
不同浓度量子肥对水稻种子发育率影响实验总结
影响七叶一枝花种子发芽率的因素探讨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土壤水分阈值研究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
早实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新陈菜种使用有技巧
人工干燥水稻种子二次休眠及不同破除方法对发芽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