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龄期儿童跆拳道横踢教学中的问题
2019-10-08曲一铭
曲一铭
跆拳道既是一种传统的搏击技击术,又是一种能让人娱乐、健身、竞技和心灵修養的现代体育运动,因而深受广大初学者的喜欢。而跆拳道横踢技术是跆拳道竞技实战以及日常生活中运用和使用最多的腿法技术,它以最快的速度击打目标,使对手猝不及防。学龄期儿童学习横踢技术是其跆拳道技术入门和成型的关键所在,教练员和老师积极应对学龄期儿童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之中遇到的问题,就会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就着重探讨一下学龄期儿童跆拳道横踢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方法,以供大家思考和借鉴。
一、习练跆拳道之于学龄期儿童
1.学龄期儿童
学龄期儿童指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各国学制规定不一,英国规定5岁儿童入学;朝鲜、罗马尼亚、美国、法国、日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规定6岁儿童入学;中国现行教育法令规定7岁儿童入学,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学龄儿童是指6-12岁的人群。
2.跆拳道运动
跆拳道源于朝鲜半岛,古老而又新颖,是利用手、脚等肢体和身体能力进行自身修炼和格斗的一种东方武术运动项目。它分为传统跆拳道和竞技跆拳道两种。传统跆拳道包括基本技术、品势(套路)、实战、击破和特技以及防身术、表演等,练习者通过训练可以达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的目的。竞技跆拳道是指奥运会形式的竞技性跆拳道,其是以击败对手为目的,并取得胜利的实战比赛。运动员按照世跆联竞赛规则,穿戴道服、护具进行比赛,在3分钟×3局的比赛时间内,使用各自的技战术,击败对手取得胜利。
(1)跆拳道起源
跆拳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已知最早的关于跆拳道的记载是在两千年前高句丽王朝的皇室墓葬的壁画中,画中有两名男子用跆拳道的攻防姿势互相争斗。在跆拳道没有正式命名之前,跆拳道作为徒手搏击流派的一种,有跆跟、手搏、唐手、托肩、花郎道等称呼。
(2)跆拳道发展
1955年,韩国将国内各种武技统一命名为“跆拳道”。现代跆拳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参加比赛为主要目的竞技跆拳道;另一种是被称为武道的跆拳道,即大众跆拳道。1996年,韩国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跆拳道组织——国际跆拳道联盟(简称I.T.F)。1972年,国际跆拳道联盟总部迁到加拿大的多伦多。1973年5月,第二个跆拳道联盟——世界跆拳道联盟在韩国汉城成立。同时第一届跆拳道世界锦标赛也在汉城举行,当时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加。1975年,世界跆拳道联盟(W.T.F)被接纳为国际体育联盟正式会员。198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了世界跆拳道联盟。在短短30多年里,跆拳道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1988年,跆拳道作为奥运会表演项目首次出现在汉城奥运会上。1994年,国际奥委会表决通过了跆拳道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中国于1995年正式开展跆拳道运动,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分别获得跆拳道项目的金牌后,跆拳道项目在国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很快发展成为青少年群体中基础良好、影响广泛的运动项目。虽然国际奥委会宪章中并没有所谓的“永久比赛项目”规定,但这却意味着从2008年奥运会开始,跆拳道将会一直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跆拳道作为一项攻防技击格斗类项目运动的发展是史无前例的,它以快速的方式火爆全球,练习者众多,学员遍布全球,这与其功能、特点和内在的文化特色是分不开的,其运动形式相对简单(大众跆拳道)适合所有人去习练,所以学员年龄跨度大,老少皆宜。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学龄期儿童对于横踢技术的练习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习练跆拳道对于学龄期儿童
跆拳道视“礼仪”为练习者基本精神的体现,强调“以礼始、以礼终”,习练者每次练习及比赛前后,都必须彼此行礼。在千百次这种看似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习练者不知不觉中会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再者,跆拳道还特别注重对习练者意志品质的磨炼,对跆拳道习练者来说,修习跆拳道不仅仅是技艺的提高,最重要的是通过无数次挥汗如雨、肌肉酸痛的技艺修炼过程,达到意志磨炼、精神培养的目的。通过学习跆拳道,习练者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地就会给观者以健康懂礼、刚健有为、奋发进取的精神感召力。而对于学龄期的儿童而言,由于刚刚建立起自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跆拳道的礼仪精神对于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炼,对于学龄期最直观的改变是身体形态上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傲人的身姿,挺拔的身躯;精神层面上培养了其吃苦耐劳,忍耐克己,坚持不懈:行为方式上懂礼貌,明得失,对人与物积极阳光。
二、跆拳道横踢教学中问题探析
1.学龄期儿童在横踢教学中“教”的问题
(1)学龄期儿童在横踢教学中“教”的行为问题
学龄期儿童普遍存在着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会出现认知功能不健全等问题,这些会导致学习一项简单的技术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现如今跆拳道针对学龄期儿童的教学和培养一般集中在跆拳道馆、幼儿园延长课、体智能培训、体校以及学校兴趣班等。这些机构大多会出现班级人员基数大、年龄分配不均、学习能力不一、习练时间不同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教练和老师在教拳过程中也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在教授横踢技术上,而教练和老师的行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不能积极主动做各种横踢技术的教学示范;课时过多不能时刻保持充分精力;行为过激出现一些肢体上的动作。
(2)学龄期儿童在横踢教学中“教”的心理问题
在横踢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教”的问题在教练和老师身上主要表现为:初次授课时讲解横踢技术,由于他们训练过于疲惫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教练多次示范和讲解,还是有其他们不能明白或掌握横踢动作和技术要领,导致教练和老师可能会出现情绪上的不满。例如:耐心不足,持久力差,厌教情绪,过度的烦躁等等情况。再加上班级不同、学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以及他们自身的情况和教练自己的各种身体情况或对其他事情的负面影响,都会让教练或老师疲惫不堪,特别是教龄在1-2年的教练尤其严重,所以教练和老师在教授学龄期儿童学习横踢技术时要有充足的耐心。
(3)学龄期儿童在横踢教学中“教”的语言问题
教练和老师在对学龄期儿童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语速。学龄期儿童年龄较小,如果教练或老师在教授横踢时语言不够简练或不易懂,就会出现你说完之后他们听不懂或学不会,所以针对学龄期儿童应以示范为主的教学,并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和了解这个动作,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
(4)学龄期儿童在横踢教学中“教”的结构问题
无论是前横踢还是后横踢技术动作,均为进攻运动员在有支撑状态下从侧面施力于对手的一种有效的腿法。其动作特点是充分利用自身髋、躯干的转动为动作基础,进攻肢体按髋、膝、踝三关节的运动顺序完成的打击动作。从该动作的基本结构分析可知,进攻腿先蹬地,身体重心移至支撑腿;在支撑腿蹬伸、脚前掌碾地内旋的同时,进攻腿屈膝上提;髋关节额状轴相对进攻腿发生相向运动。随着支撑腿蹬伸并伴随内旋幅度的加大,进攻腿膝关节向前上方抬至水平状态,接着快速有力地横向踢出。
在横踢的教授方面一定要注意教的顺序和结构。横踢技术应首先让他们有一个动作的概念,并交接横踢的具体使用,然后分解教学,再分解教学过程中可以分步对动作进行强化。横踢技术一共分为6步:第1步,实战式准备,后腿贴前腿内侧正直提膝,超过髋部高度,脚尖绷紧;第2步,支撑腿旋转180。,提膝腿顺势翻髋大小腿加紧;第3步,小腿向正前方踢出,脚背绷紧,用脚背击打目标:第4步,击打目标后快速收回,大小腿加紧;第5步,顺势快速落地至支撑腿前方,换式;第6步,前脚迅速蹬地收回,恢复原来实战式(左式)。根据我多年教学经验,横踢技术运用更快速和有力,必须提高蹬地提膝速度以及小腿弹收速度。而对于教练或老师教授时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按照整个结构教学讲解下来,或者就是没有讲解清楚弹收和直线提膝的动作,这样对于他们的影响就是他们直腿击打或大腿带动小腿抡打。
2.学龄期儿童在横踢教学中“学”的问题
(1)学龄期儿童在横踢教学中“学”的身体问题
他们身体问题在横踢教学中“学”部分十分重要,由于他们的平衡能力差,对于横踢技术学习时不能单脚站立完成转髋动作;由于他们协调能力差,在对于这6步动作的整体结合和提高速度踢腿时就会出现动作变形:由于他们柔韧性差,在进行高位的横踢学习时高度很难提高;由于他们力量差,在进行横踢学习时弹收动作会做得不规范或不到位。
(2)学龄期儿童在横踢教学中“学”的认知问题
学龄期儿童的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健全的认识,在学习横踢技术时,会出现理解有偏差的情况,对于横踢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住,会出现动作变形或其中有一些环节做不好。例如:击打后的小腿弹收,由于他们的认知以及观察能力不足,就会出现不做横踢小腿弹收的情况。
(3)学龄期儿童在横踢教学中“学”的心理问题
学龄期兒童天性较活泼、爱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出现发呆、听不懂教练老师口令的情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在教授横踢时一定要运用上,不然就会出现教练示范完毕讲解完毕,他们却后知后觉、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情况干扰,出现厌学心理,以及出现讨厌教练害怕教练的情况,这些都对于他们后期的学习跆拳道技术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4)学龄期儿童在横踢教学中“学”的执行问题
跆拳道是一种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目,儿童在学习中需观察领会动作要领,在完成踢击、出拳练习时需专心致志,在出现对抗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动作,其技能的复杂性包含相对较高的认知要求,其自身的对抗性要求儿童有意识地学习如何调整和应对。由此可见,跆拳道训练过程中包含了非常复杂的认知要求和社会互动因素,属于认知度、参与度较高的运动项目。
较高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在他们的执行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是很难进行的,他们执行功能包括: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3个基本要素。而他们对于这3个要素的执行情况都会出现认识不足,掌握不好的情况。
三、结论
学龄期儿童跆拳道横踢的教学中问题,有教练老师们“教”的问题以及他们本身“学”的问题。本文主要就这两大块的内容,具体地介绍了教练会出现的在行为、语言、心理、结构上的问题,以及学龄期儿童在学的过程中其心理、身体、认知、执行功能上的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编辑/周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