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肢体动作对于钢琴初学者的影响

2019-10-08刘芷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跳音记号初学者

刘芷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18-01

葡萄牙钢琴家皮尔斯曾说过:“任何音乐家的基础乐器都是身体——身体是特殊的舞者”。在钢琴演奏中,肢体动作,绝对是演奏者表现音乐的一个重要部分,钢琴演奏虽然是声音的艺术,但欣赏演奏时,我们绝不会要求观众蒙上双眼,仅凭听觉来欣赏音乐,这是因为钢琴演奏不仅仅是手指的工作,更要调动整个身体的协同配合。同时,肢体动作更能够从视觉上刺激和感染观众,让观众更好的理解演奏者的音乐思想。然而对钢琴初学者而言,肢体动作常常会被在教学环节中忽略,究其原因,一是认为初学者手指上的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其他的问题就暂且可以放在一边。二是认为肢体动作的加入会让初学者不自然,毕竟大部分初学者年龄偏小,还不具备管控自己肢体的能力。三是认为肢体动作虽有必要,但后期学生会在学习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不必刻意在教学中加入。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初学阶段就加入肢体动作的教学和练习,会让学生不仅仅在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上,特别是在弹奏中对呼吸、语气、分句等等具体的音乐表现上有更具象化的体会。所以在初学阶段,我们不能忽视肢体动作对初学者的影响,甚至应该放大这种影响,让肢体动作的加入更好的帮助初学者感受音乐的细节,更好的演奏。但这里也需要强调,肢体动作的加入决不能是盲目的、刻意的、不自然的。我们的原则是,肢体动作的加入能够更好的帮助演奏。初学者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把肢体动作片面的理解为“摇头晃脑”或是“动作越大越好”所以,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这方面的引导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做一些举例和分析。

一、表现记号中肢体动作的加入

表现记号是钢琴演奏中展现表现力的依据,教学中应当根据具体的表现记号来做肢体动作的要求。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两个表现记号中肢体动作加入对演奏的影响。

1.连线。

初学者在学习连线时,都知道连线的弹奏要求,音和音之间要连贯、要圆润、不能断开,乐句的句头句尾要有交代要有呼吸,句子要注入语气等等。这些要求学生都能明白道理,但在实际弹奏中往往都会头疼,练习了很久,但还是不知道怎么把老师的要求真正做到位,或是无法理解所谓的“连贯”、“语气”、“呼吸”该怎么表现出来。这时候,肢体动作的加入就会成为很好的“老师”,看的见的动作总是最容易被模仿和传递的,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连线的句头需要“呼吸”,就像我们说每句话之前都要吸一口气一样,那怎么表现这个“呼吸”的过程呢?加入“提手腕”这个动作,我们就是在让这个乐句“呼吸”了,落下后要把手腕的重心放低,当然不能刻意的压手腕,顺着乐句的流动方向和手指移动的方向,把手腕主动的向前“送”,这里手腕的动作,可以让乐句中的音符天然的变得更加连贯。最后在句尾,要有意识的在尾音上提起手腕,让句尾有结束感,就像文字中的句号一样,这个动作是为了提醒自己也是为了提醒观众,句子结束。这样简单的几个动作,学生通过模仿,很轻易的就能做到,做到的同时,就已经能对弹奏要求有更好的理解。

2.跳音。

跳音的学习,往往在初学阶段中是一个小难点,首先当然是因为初学者手指能力的不足,无法满足跳音对触键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很难理解跳音触键诸多要求中的“有弹性”这个点,什么是弹性?手指怎么才能有弹性?如果只是反复的在语言上提要求,初学者一般很难明白,这里其实也是用肢体动作就能很快解决的问题。在手指紧绷、手掌关节支撑住的前提下,每一次触键后,都有意识的向上有一个反弹的动作,然后再迅速回到琴键上,为下一个音的弹奏做准备。这个动作幅度并不需要很大,但一旦有意识的做出来就会明白,其实和原地起跳是一样的道理,想要跳起来,就一定要有一个腾空的过程,这种“反弹”,就正是跳音弹奏所需要的弹性。一个简单的小动作,很快能让学生真正领会跳音弹奏的核心,之后只需要适当的练习,让动作干净、清楚,就会对演奏有很好的帮助。

以上两个表现记号是比较常见的,肢体动作的加入也是比较容易的,但这种小幅度的肢体动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二、表情记号中肢体动作的加入

在初学阶段,表情记号中的肢体动作主要集中在力度记号上。力度记号上的肢体动作是演奏者最容易真情流露的部分,说起来很简单,但在钢琴演奏的初学阶段,这种“真情流露”很容易呈现一种肢体僵硬,动作夸张的状态。很多孩子在演奏时,遇到强的部分就耸肩膀,动作夸张的使劲压琴、砸琴,不但不能表现出“强”的力度情绪,反而会让肢体严重僵硬,不能再正常的控制手指,嚴重的影响弹奏,更影响声音的质量。而遇到弱的部分就拼命的收缩身体,手指悬空,身体僵硬,一副完全不敢触碰琴键的样子,在这种状态下表现出的“弱”其实也是没有灵魂的,只是调小了音量而已,而且手指还非常容易失控碰错音。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传递一个概念,树立正确的肢体动作表现原则。身体的僵硬、扭曲,或是夸张的让手指悬空、高抬,都不是演奏中正常的肢体动作。正确的状态下,身体应当始终处于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这种放松是为了让身体保持最佳的演奏状态。同时,在保证不影响下一个音正常演奏的前提下,动作幅度的大小可以自行掌握。在这个原则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遇到强烈的音乐情绪,肌肉可以适当紧张,让大臂集中力量,手指给予足够的支撑,身体适当的向前倾斜,让力量更好的落到琴键上,这样的肢体动作,即符合音乐的情绪,又恰到好处。遇到弱的音乐情绪,特别是速度较慢情况下需要表现的弱,仍然要保证手指力量的集中,在这个前提下,屏住呼吸,手腕微微提起,让整个手臂手掌没有那么充足的力量落在琴键上,自然的减小音量,营造出静谧的、平静的音乐气氛。

综上,在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加入肢体动作一定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环节,我们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有自主的肢体动作发挥的空间,又要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夸张动作的产生。总的原则一定不能改变,即动作是为声音服务。所有多余的、没有必要的动作一律不能有,但对演奏有帮助的,能够更好表达音乐情感的动作一定要加入,甚至有些动作需要反复的单独练习顺畅后,再在演奏中加入。初学者在控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多做动作的模仿,会对演奏要求有更直观的了解,也更容易接受。

猜你喜欢

跳音记号初学者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跳音”技术
墙上的记号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初学者如何临写《九成宫醴泉路》
合理的跳音技术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