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及其动因

2019-10-08波塔库孜·努尔布拉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舞蹈文化少数民族

波塔库孜·努尔布拉提

【摘 要】本文以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动因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明确了少数民族舞蹈推动汉族舞蹈的发展、少数民族与国际接轨、少数民族舞蹈与现在舞蹈想相融合等具体发展的步骤。希望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积极发挥少数民族舞蹈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關键词】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及其动因

【中图分类号】F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07-01

引言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大部分的人民群中都具有能歌善舞的特点。不同民族间舞蹈文化不断交流,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各个民族共同进步。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我国舞蹈文化的整体进步;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具体要求。本文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动因入手,展开阐述,希望国家能够注重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推广,将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相融合,为今后我国舞蹈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一、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优越的物质生活已经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了;现阶段人民群众更加注重精神层次的追求,其中旅游、舞蹈文化等都是人民群众追求精神享受的具体体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群众具有能歌善舞的特点。尤其是在一些节假日时,各个民族都会自身的文化习俗,和舞蹈活动。很多内地同胞因为旅游的关系会去到少数民族地区,感受他们的文化和舞蹈,这样就能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

2.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表现。

一些少数民族因为地域、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多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进步,要求组织者与舞蹈者的要不断提升思想意识,积极学习舞蹈的相关内容,对于人民群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帮助作用[1]。因此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是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表现。

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动因

1.理论为基础,实践是具体表现。

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能过于随意,一定要以理论为基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文艺作品的真实有效性。如果一个文学作品缺乏理论基础,作品内容将会过于浮夸,不容易被大众接受、文学作品表达主体会混乱,缺乏主体效果。当然只有理论基础是不能满足文艺作品的需求的,还要进行实践训练,要将创作好的作品呈现到人民群众面前,让人民群众从多角度进行点评,像:舞蹈内涵、舞蹈服饰、舞蹈动作等方面[2]。一个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要可被人群众认可,还要被文艺工作者肯定,这样能够给文艺作品赋予生命力。

2.传统为背景,创新是舞蹈动力。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具有内容丰富、舞蹈形式多样化等特点。例如:新疆地区、蒙古地区、西藏地区等。我国少数民族的同胞,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会跳舞和唱歌。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少数民族的人们往往都是生活在依山傍水地区,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语言。在不断进入到新时代之后,一些少数民族的舞蹈更具有生命力。无论是哪个地区的舞蹈文化都要在不断创新中发展,要将传统文化与创新型文化有效结合,这对于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作品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

1.少数民族与国际接轨。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在不断进步发展阶段,出现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帮互助、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这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有效交流[3]。因为少数民族的舞蹈具有较强的名族特色,像蒙古舞蹈总会在舞蹈动作中加入一些特色动作,来表达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豪放等特点,所以相比较来讲,少数民族的舞蹈能够加深人民群众的印象,更容易拉近距离,让人民群众更好的理解舞蹈内涵。甚至一些优秀的作品还被推广到国际上,被全世界人们称赞,能够让全世界人民认识到我国的文化,为国际化的舞动交流提供重要平台。

2.少数民族舞蹈与现在舞蹈想相融合。

在社会改革的不断变化下,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也得到了足够重视。像一些小众的少数民族作品也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这些作品一般都是在创新发展中形成的,都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改编,不断融入现代的一些信息和动作。像:傣族舞蹈《召树屯与楠木诺娜》、朝鲜族的《春香传》等,这都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作品。

目前现阶段的少数民族舞蹈已经发展到最高峰的阶段。像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大型舞剧《云南印象》。舞蹈家杨丽萍在对《云南印象》进行创作时,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力,在全国范围内也引起了极大轰动,引起了人民热议。《云南印象》不仅仅只是对舞蹈进行诠释,还额外加入了一些新型元素,真正意义上做到,将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促进我国舞蹈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有效发展,要将传统文化与新型文化相结合,在满足社会主以文化建设的要求下,进一步推定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像结合。在实际的编舞过程中,要以理论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不断的创新舞蹈内容、丰富舞蹈形式,为今后我国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奠定了基础。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少数民族舞蹈牢牢掌握了时机,在不断丰富自身内涵的同时,与国际接轨,这样不仅促进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还在国际上引起注意,使中华民族文化不断不能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梅.论民族地区高等舞蹈教育教学体系的特色化发展——以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8(03):72-77.

[2]张晓燕.简析广西传统壮族舞蹈文化的特征与保护对策[J].黄河之声,2018(14):142-143.

[3]李鸣曦,于璐.少数民族舞蹈大众传播中的民族审美及人性美结合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6):100-103.

猜你喜欢

舞蹈文化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白马人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舞蹈真人秀对舞蹈文化的影响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