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儿童剧中“温暖”元素的运用
2019-10-08闫莉
闫莉
随着儿童剧市场的不断充盈,优质的作品虽然能够成为儿童素质教育及实践教育的重要平台和精神载体,但却仍然未摘下大多数人心目中“低幼”“小儿科”的标签,经典童话、寓言故事、创世纪神话、世界经典名著系列改编等题材作品仍然层出不穷......但是近些年来,现实题材的儿童剧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创作的一大主题,它不仅保留着儿童剧的娱乐意义和教育意义,同时还借助了艺术性的舞台呈现手段帮助孩子认识社会、体验成长,其发展也是时代的特征和必然规律。
2019年5月19日,来自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那山有片粉色的云》作为唯一一部现实题材的儿童剧参演了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该剧讲述的是以阿鲁为首的一群西部山区留守儿童的故事,通过聚焦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与上海城市孩子的心灵碰撞,来展现陪伴的重要性。故事以一个巧妙的偶遇、一段阴差阳错的故事和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为切入点,将贵州音乐元素和上海方言童谣巧妙融合,形象地展现了山区孩子与上海孩子从陌生隔阂到理解亲近、最终互助互爱的成长历程。
其实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不均衡,留守儿童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创作对象。暂且不论导致这种现象的各方面因素,仅就那些被留在家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成长过程缺失了最重要的部分——父母的陪伴。儿童剧市场中关于留守儿童的作品屡见不鲜,比如《留守小孩》《月亮上的妈妈》《大山里的红灯笼》以及与《那山有片粉色的云》同一编剧欧阳逸冰的作品《蓝蝴蝶》等等,虽然这些作品在舞台呈现上风格迥异,但大都表述了留守儿童的感情倾诉。而《那山有片粉色的云》这部剧并没有陷入到苦难的窠臼中去,没有刻意用煽情和泪水留住观众,相反的,全剧一直在用淡淡的温馨、浅浅的粉色突出孩子之间的相互陪伴,叙述着孩子们对温暖与爱的渴求。
陪伴是温暖的,即使只是一只不会说话的猪
现实题材的儿童剧通常是以某一社会现象为背景,用美好的方式讲述不美好的现象,从而起到警醒、教育、呼吁的目的,也就是现实生活的真相和浪漫主义的表达。而该剧的“浪漫主义”表达之一就是对主题的诠释——陪伴,主人公阿鲁缺少的是亲人的陪伴,但是也获得了一群小伙伴的陪伴,以及一只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猪。阿鲁从小爸爸死了妈妈跑了姐姐丢了,就像苞谷地里没人要的野草,而在姐姐走丢后伴随着阿鲁成长的是一只“小猪”,这让观众陷入了一种美好、无忧无虑相互依偎的感觉。这只花白点小猪可以在阿鲁受欺负时保护他,在阿鲁唱歌时静静地听着,哪怕只是一只“小猪”,它的存在也是不可替代的。小猪的陪伴,给予了阿鲁生命中的一丝温暖。逐渐长大后阿鲁成为了孩子王,身边有一群没有父母陪伴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们在一起相互取暖相互陪伴。其他孩子信服阿鲁也是因为他具有的领袖精神:仗义、诚实、有志气,像个小大人一样。刮到别人的车会主动要赔钱,即使他窮的一天要山上山下背十趟天麻才能换三顿饭;要去四川赚大钱,临走前还想着借钱给小伙伴们买糖吃;他有最简单的价值观,偷东西的就不是好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母爱不应建立在抽象的理性认识上,应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其中最有效的情感,常常是同理心。”同样的,阿鲁和小伙伴之间的情感也是因为这样的同理心和有效的情感基础。
剧评人徐约维也曾评价过该剧:“如果教育的意义在于激活,那么陪伴的意义在于滋养。”这部剧讲述的是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但呈现的却是另一种富足,是更多的细腻的解读。孩子们相互依偎取暖、相互陪伴,反而在残酷中给予了一丝温暖的曙光。
秘密花园是温暖的,即使只是一个危险的山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很多不愿意和大人分享的“小秘密”,是不希望被随意窥探的。阿鲁的秘密花园虽是一个危险的山洞,但却是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在这里开欢送会,招待朋友,大声呼唤爸爸妈妈,这些敏感而又骄傲的小心思是不希望被大人侵入的。在舞美设计上,也是通过写意流动的布景来展现意境之美,表现出温暖和奇幻的视觉效果,使其吸引观众的同时又营造出充满民族地域特色以及反映人物内心独特视角的氛围。通过色彩的不同寓意来呈现不同时间、空间的交错效果。淡彩的“回忆”片段勾勒出主人公们内心的酸楚,缤纷浓重的“现在时”凸显出残酷现实的无奈,只有那片永远在远处静静等待的粉色云朵才是祥和与美好的,就像通向心灵的一股暖流,守护着那些可爱的孩子。这样的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的设计让孩子们的秘密花园更加温暖,而最后孩子们和父母在山洞相认的画面,也为这个山洞增添了一丝感动。
如果说该剧在人物设计上塑造了一群自在天成的留守儿童形象,给这个伤痛的群体留下了一丝希望的话,那么这个秘密花园,则给这群孩子留下了对未来的期许。即使这个地方又暗又深还有危险的暗河,但是在孩子心目中,却是希冀与温暖的寄托。
友谊是温暖的,即使只是一个眼神、一首歌
绾儿和阿鲁最初的相遇只是因为一个事故,阿鲁的镰刀划到了绾儿的车,所以他用天麻抵债,而阿鲁的诚实善良也牵扯着绾儿追进了九帘洞。吸引绾儿留下的是阿鲁那似曾相识的“阿喽喽,阿喽喽……”,而吸引阿鲁的是绾儿那双和索玛姐姐很像的眼睛。阿鲁要去四川做格斗孤儿赚钱,绾儿一直阻止,她说“心疼阿鲁”,她愿意像姐姐一样照顾阿鲁,这群孩子之间的牵扯是单纯的,这份友谊也是温暖的。在山洞里的欢送会上,阿鲁唱起了山歌,略带悲伤的歌曲似乎勾起阿鲁的一些伤心事,绾儿用一首上海民谣《摇啊摇》应和,让上海的城市风情与贵州的山区韵味相对比、相融合。其实这部分的歌舞虽然是略带伤感的,但是也是热闹而欢快的,一群孩子在他们的秘密花园里载歌载舞诉说分离,也一起对着山洞呼唤爸爸妈妈讲述思念,这样同哭同笑的友谊温暖而感人。
跳出剧情本身,大量的少数民族元素和上海都市元素也相互牵扯相互融合,舞台舞美设计、音乐元素、服装元素、舞蹈元素......以此表现山区少年想去城市打拼和城市少女好奇山区生活的不同向往。这让这个题材不再生涩,也不再有隔阂,因为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上海和贵州、城里人和山区人,都能感受到熟悉与温暖。
此外,整部剧中温暖元素的运用还有很多,比如贯穿全剧的淡淡的粉色。在剧中粉色是孩子们对父母的期盼,另一方面也是剧作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和心疼。粉色的云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粉色的树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是守护,是见证,更是陪伴;而最后粉色的杜鹃花则是希望......这些元素的使用就像是一股暖流温暖着观众们的心。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有很多“城市型留守儿童”,还有很多乡村城市留守儿童在外打工的父母,因此给予观众的不仅是对孩子的关注,还有更深层次的希望给予留守儿童父母的这一类务工者关怀和尊重,这也是另一价值所在,是展现城市温暖的善意之举。由于现实主义题材的特质,使这个戏的受众不会局限于某个年龄层次的群体,它就是简简单单、暖暖的一朵粉色的云,用美好的画面娓娓道来,让孩子们、大人们都静下来,在轻松欢快的故事里,明白成长过程中陪伴的重要性,让每个人都能看看自己身边珍贵的友情和亲情,感受那份因为陪伴而带来的安全感和爱。
对于孩子来说,现实也许是对他们理想乌托邦的冲击,是对他们本质本性的锤炼,但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富含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那么根据儿童剧童真、童趣、童心的特点,在剧中适当使用一些温暖的元素,让现实题材的儿童剧陈述的不是“霜冻的王国”,而是有温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