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10-08刘智睿
刘智睿
【关键词】 数学教学;微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4—0164—01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日渐成熟,为微课融入中学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条件。微课有着信息量大、课时较短等特征,合理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利用微课进行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行为,为学好新课打好了基础。而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提前分发预习学案,要求学生按照学案进行预习,从而实现预习的预期目标。但是因为学生自制力有限,学习任务较重,使得预习任务存在敷衍了事等问题,导致课前预习效果大打折扣。而将微課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合理分解成若干小片段,录制成微视频,之后发送到校园网或者班级QQ群,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预习技巧,学会运用网络资源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例如,教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前,教师全面掌握了教学内容,录制预习小视频“将一张白纸对折一次得两层,对折两次得四层,对折三次得八层,问对折几次,得到的层数为多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后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本,对指数函数的定义与公式y=ax(a>0,且a≠1)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实践证明,将微课作为预习的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单一看书和做题的局限,有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重心前移的目的。
二、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升级,使得情境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相较于借助多媒体技术、语言等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微课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迅速带进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函数的基本性质”中的“函数的奇偶性”一课内容时,笔者通过微视频播放蝴蝶、窗花等对称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和分析对称图形的特性。之后运用PPT、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来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函数图象由静态变成动态的全过程,进而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又如,在开展“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以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对其平面向量微课课件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合理插入一些动态的flash效果。这样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平面向量基本概念深入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对平面向量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其表示方法。
三、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重点、难点是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障碍。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以将重、难点问题设计成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微课一般只有5~8分钟时间,播放音频或视频,针对性地讲解一个知识点,能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例如,“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一课的教学,教师借助几何画板向学生展示各种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动态转化过程。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具体,有效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四、利用微课复习巩固课后知识
复习任务主要是对当天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课后巩固,防止因为不及时回顾分析而忘记所学知识。采用微课视频或音频等资源来进行复习,学生能对课堂上没能全面掌握和理解的难点知识反复收听,进而突破难点、重点,实现查缺补漏的目的。
例如,“对数运算性质”的课后复习,收听对数定义和对数恒等式推演过程,并且进行相关习题的运算“am·an=am+n,那么“m+n”怎样表示,可以用对数式运算吗?如果=am·an=am+n,设M=am,N=an,于是MN=am+n。由对数定于得到M=am,m=logaM;N=an,n=logaN;MN=am+n,m+n=loga(M+N)。所以,logaaM+logaaN=logaMN。通过课后再次观看微课,引导学生推导微课中讲解的定理,灵活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微课已经走进了高中课堂,并且逐渐发挥助力作用。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实际,适时选用微课进行教学。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