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安全教育“三路径”
2019-10-08杨罡
杨罡
【关键词】 特殊教育;智障儿童;安全教育;情境;意识;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031—01
一、创设情境,确保安全教育无死角
作为特教学校,首先要从创设良好环境入手。比如可在楼梯口转角处贴上安全警示的标语,提醒智障儿童规规矩矩走路,不打闹;或给常用的电器开关配上颜色鲜艳的花边,提醒智障儿童开关就在此处,告诉智障儿童不要随意玩弄电器;或在打热水的地方贴上“小心水燙”几个大字,提醒智障儿童在打热水时注意安全等等。还要以民主平等的观念对待智障儿童,体谅他们的过失行为,多做生活小节的训练,逐步培养和提高智障儿童的安全意识。
课堂是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务、政教联动可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堂安全教育计划。科任教师在教案的撰写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出3-5分钟安全教育的内容。班主任、科任教师可向智障儿童进行多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如,对于消防安全,可让智障儿童观看火灾现场的视频,了解哪些情况下会发生火灾,并教育智障儿童不能带打火机、火柴入校,发现火苗要及时扑救并告诉大人;对于食品卫生安全,可告诉智障儿童在买食品时,要注意观察有无检验合格标志,查询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如果超过期限,则不能再食用;对于楼道安全,可在讲“楼道安全”时,举例“某一学校”下晚自习时由于拥挤、推拉造成多人踩伤的事件,通过看电视、看图片让智障儿童知道如何注意楼道安全。除此之外,还有用电安全、体育活动安全、疾病预防知识、防骗、防盗窃、防侵害知识等等。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内容,全方位对智障儿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让智障儿童掌握突发事件中的自救、自护知识。
二、拓展载体,提高智障儿童安全防范能力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安全教育。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智障儿童午餐、午休均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就再次落在学校肩上,因此,学校培养他们午餐、午休和上下学途中交通安全的意识十分重要。要告诉智障儿童:午餐时不嬉笑打闹、不玩筷子,要有秩序地排好队,不拥挤,特别是天热时更要注意打热水的安全,以免造成烫伤;寒冷天要保持地面清洁,注意防滑;注意饮食卫生,午休宿舍常通风,保持空气流畅,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另外还要时刻关注他们早操、午睡、入厕等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多进行生活小节的训练。智障儿童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不包办代替,通过多次反复的提醒和训练,长此以往,帮助他们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其次,在主题活动中让智障儿童亲身体验。在训练和教学过程中,活动一直是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可以让智障儿童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切身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可开展“饮食安全”主题班会,要求智障儿童不吃路边的小吃,不吃“三无食品”,使智障儿童懂得要吃清洁安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等,让其初步感知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再次,在偶发事件中进行安全随机教育。及时抓住智障儿童生活活动中瞬间偶发的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如,智障儿童对教室里的电教设备很好奇,就会去玩弄开关、电线。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事件,可结合常识活动进行一些通电小实验,使智障儿童了解电、电器的危险性,教育智障儿童不要乱摸乱压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电器等,让智障儿童知道哪些东西有危险,会伤害身体,不能乱摸。
三、三方配合,形成安全教育合力
对智障儿童的安全教育单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通力合作。学校要坚持有计划地开展“周末见面交流日活动”。在每周周末,班主任可与每一名家长见面交流,谈谈智障儿童在校的表现、在家的表现,这样更有利于下一周工作的开展。另外,要做到家校共育。学校还要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交通警察等人,让他们每学期定期(至少两次)来校给全校师生作有关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的专题讲座,使智障儿童通过各种案例从中吸取教训,从中得到教育。同时还可将有关法制安全教育的内容印成《致智障儿童家长的一封信》,发给每位智障儿童家长;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保持信息畅通。通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形成时时抓安全、处处讲安全、事事重安全的氛围,为智障儿童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