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尼巴厘岛舞蹈表演研究

2019-10-08徐淳

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巴厘岛舞蹈表演

徐淳

摘 要:南纬八度的金色日落,一望无际的金色沙滩,巴厘岛作为国际旅游城市被人们广为认知。同样,它的艺术造诣也闻名遐迩。文章对巴厘岛传统舞蹈进行剖析,从舞蹈表现形式、编排内容和舞蹈的分类、宗教、音乐、服装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考察地点和所见所闻提出舞蹈行业传承和发展的相关问题和思考。

关键词:舞蹈表演;巴厘岛印度教;巴厘岛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是亚洲热带欠发达地区,当地传统文化保留度非常高,同时当地民风纯朴热情,是一个文化之旅的极佳选择。笔者于2018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期间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在Pasraman Gurukula Bangli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学习,期间遇上印度尼西亚国庆节(8月17日),有幸参加当地庙宇仪式,并收集相关资料。

一、考察学校简介

Pasrasman Gulukula Bangli是巴厘岛政府资助的最大的一所孤儿学校,学校涵盖了小学至高中课程,学校占地广,学生有电脑房图书馆以及有机植物园。之所以选择政府资助型公立学校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学校规模大,涉及学生广,年龄跨度大(6~18岁),方便调查研究,此外可方便与我国中小学课程进行区别,重点调查研究校园内传统舞蹈的学习以及其对孩子们发展带来的影响。

我国中小学舞蹈教育形式多样,例如:舞蹈欣赏、情境教学、身体动作开发、舞蹈组合教学,在完成小学基础教育后,舞蹈教育分流为专业班和业余班,校园舞蹈教育理论以音乐课的形式出现,实践以体育课、课间广播操等为主,素质教育则以课外兴趣班和辅修班的形式出现,来帮助培养孩子鉴赏能力、个人修养、思维能力和方式,提高孩子身体素质,促进孩子人格全面发展。对于巴厘岛的孩子们来说,舞蹈也是她们喜爱的“必修课”之一,他们每天除了学习基础课程外,清晨和傍晚会投入4~5小时学习传统古典舞蹈或者瑜伽和冥想课程。

二、巴厘岛舞蹈分类以及服装与音乐

印尼民族能歌善舞,根据《努山塔拉百科全书》(1989)记载,其舞蹈大致分为交际舞、迎宾舞、宗教舞、英雄舞、宫廷舞、欢乐舞和其他民间小舞种。在巴厘岛的这所学校,笔者观看的第一场舞蹈演出是黎弓舞,中间有插入戏剧、皮影等元素,伴奏为甘美兰。舞蹈演员都是在校学生,以女性为主,也有男性角色,女性身穿丝绸和扎染服装,色调鲜明和艳丽。与平常生活的服装不同,女生用kebaya,男生用衬衫,男女都用一条长songket布料做成的kamben从腰部围住,长到膝盖或脚面。根据当地的民俗,已婚的妇女会穿带金绣线样式的纱笼,就如同传统朝鲜妇女婚后会把长发高高盘于脑后一样。脸上的妆容相当浮夸,受当地庙宇建筑和宗教的影响,眼影大多为红、黄、蓝三色同时使用,更有甚者用黑色油彩涂抹脸上,他们面部表情相对单一,安详沉静,眉头紧锁,形成了高度程式化的语言。舞蹈中特征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在舞蹈时候的闪闪发光的双眼和微颤的双手,舞者或半蹲,或直立,腰臀大幅度弯曲,头部自由摆动,眼睛左顾右盼,灵动传神。手指随着音乐不断颤动,或右手拿扇,左手比划“四”的手指左右小幅度颤动,情感则也从手腕、手指指尖中流露,细腻委婉,缓慢典雅,富有诗意。

此外,笔者有幸在当地庙宇里欣赏了传统巴厘面具舞蹈。面具不仅仅是巴厘的一种人文景观,其描绘的图案我们通常可以在庙宇周围壁画上、大门的建筑设计以及手工艺品上看到。从很大程度上讲,戴着面具的舞者被神灵控制着,巴厘人会认为这是神权控制强有力的标志。宗教是巴厘艺术的灵感源泉,祭祀、拜神仪式中各种面具舞蹈的表达是对天神的崇拜和对自然热爱的激情。

除了我們所观看的黎弓舞和面具舞以外,巴厘岛舞蹈种类还有克差舞、桑扬舞、凯卡克舞和勇士舞巴瑞斯等等。勇士舞巴瑞斯是黎弓舞男性版本,而克差舞则是男子群舞,由成年男子或男孩组成,他们一边跳舞一边吟唱,模仿猴群,慢慢进入与神灵沟通的状态(表1)。

甘美兰作为印度尼西亚历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在沿用的民族音乐形式,欣赏它是这次传统舞蹈学习之旅中不可或缺且非常珍贵的经历。甘美兰音乐分为两种音阶:斯仑特罗和培罗格,前者是五音阶,后者是七音阶。在仪式开始之前他们会双手合十在胸前或者眉心,大声念出“OM SWASTYASTU”意为“god blessing us”,仪式结束时也会大声祈祷“OM SHANTI SHANTI SHANTI OM”。学校用乐器的男生居多,舞蹈者女生居多,但也有女生学习乐器,男生配合舞蹈。甘美兰乐器的组成结构如图二所示。

最值得关注的是,笔者去询问当地接受传统舞蹈训练超过30年及以上的舞者,为什么每次演出的时间偏长且动作不规定,节奏也不固定时,他们说其实舞段当中也存在即兴编舞部分:由舞者用动作提示音乐演奏者,从而使他们知道哪个部分怎样演奏以及何时演奏。最吸引人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是舞者和音乐演奏者的高度默契配合,他们甚至知道以什么速度来演奏以及何时停止,除了每天重复的练习外更重要的是气场的磨合,就像如今我们每天在练功房里不辞辛苦为我们弹奏钢琴的钢伴老师。舞者会根据一系列动作指示并引导音乐演奏者演奏应达到某种程度,舞者也会根据速度快慢以及关键节奏点调整动作达到最美瞬间。因此整个演出时间超长且常常不确定,一场演出经常大约一个半小时。除了舞蹈,每年巴厘岛会有瑜伽节,在每年四月由乌布瑜伽谷仓者主办,后也延伸出讲习班和音乐会。

三、巴厘岛印度教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区,教徒约占印度尼西亚总人口2.5%,将印度教义同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特点。当地庙宇众多,最雄伟的当属钵萨给,这是巴厘印度教的中心发源地,庙宇中树立着众神像,姿态各异,古怪稀奇,让人心生敬畏之感。欧建平老师曾在《世界舞蹈史》中提及道:唯有在印度教中,跳舞被当作是创造世界的根本途径……世界是梵天大神踏着舞步创造出来的,因而在印度教中有108位神像,个个都是手舞足蹈。他们信奉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具有多神崇拜、善恶观、方位尊卑观等。

人类学学者对巴厘岛的萨满教有所研究,当然,在各个地区不同的社会时期以及社会分层形态的投射下,萨满教对其社会群体的服务方向以及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受当朝统治阶级的掌控而灵活适应变通,以神灵附体表现的传统萨满教,并非帝王需要的信仰象征。他需要与迷幻宗教分离,并以制度化手段来维护统治权力。在萨满教的信仰体系中,宇宙观、灵魂观和神灵观为基本部分,三者共同构成了萨满教的信仰世界。其中,“三界”的宇宙观,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都有体现,例如《西游记》。万物皆有灵的神灵观,则是巴厘人民对于神灵都会以崇敬态度对待,以免遭到神灵的处罚或者报复。他们敬仰的神灵有海神、山神、太阳神、月亮神等等。笔者也在闲暇之余去参观了很多景点,例如巴厘岛的海神庙、水神庙、母神庙和圣泉寺等。

四、学习中的问题及思考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行业保卫战,例如二人转、相声、昆曲等曾濒临危机,很多人曾身先士卒,在各自文化艺术领域不景气时率先行动,并且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产品流水线和产业链。这引得我们思考另一个问题,如同传媒行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一样,怎样让我们的某种艺术或文化一直传承下去,靠作品?传播媒介?还是人的迭代升级?千年前的诗词歌赋如今还时常在耳畔响起,千年前的商业经济碧瓦朱甍现在又在哪里?在这次对巴厘岛舞蹈表演的考察中笔者找到了让自己能信服的解释:每个巴厘岛人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很多舞者都是自然而舞,为了敬神而舞,为自己愉快而舞。很多女孩从5岁就开始学习传统古典舞蹈,这已是她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学校待了近一个月,与他们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学习,笔者感受到人性当中最真的那种质朴和纯真,或许是他们真的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里,或是没有机会和能力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孩子们都很好学,也很热情,除了每天的正常课程以外,每日清晨和傍晚都要进行宗教舞蹈和音乐的学习。老师和学生还要进行劳作,他们在劳作中舞蹈和歌唱,把舞蹈彻底地融入生活。因此巴厘岛舞蹈也具有同东方稻作民族共有的特点:祥和、稳重和圆柔流畅。

统一和标准是社会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标志,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泯灭了多样性的发展,如民间舞蹈的多样性,会受社会主流价值观或观众审美的影响而变化,正在走向趋同的道路。让丰富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并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多姿多彩的文化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回归民族最本真最质朴的东西,巴厘岛人民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将古老的民间文化宗教信仰保存下来,用舞蹈的形式,让我们看到这么丰富而灿烂的艺术文化。

参考文献:

[1]尹佳鸽.浅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面具舞蹈研究:以广西环江毛南族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为例[J].艺术科技,2015(10).

[2]李春梅,张晓萍.宗教、艺术与旅游: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印度教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18(3).

[3]管建华.巴厘岛音乐[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4]博克摩斯,斯科尼科[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3.

[5]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高红女.舞巫的世界:金梅子“创舞会”国家大剧院公演记[J].舞蹈,2010(2).

[7]王受业,梁敏和,刘新生.列国志·印度尼西亞[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猜你喜欢

巴厘岛舞蹈表演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印尼·巴厘岛
印尼·巴厘岛
游客没了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浅析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与巴厘岛丽思卡尔顿酒店共度巴厘岛风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