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温度
2019-10-08阮直
阮直
几天前,单位里一个年轻同事问我:“我给您发了微信,不见您回复呀?”我说:“对不起,我没听见,有啥事你说吧。”可她却说:“您还是看微信吧。”说完就走了。
我打开手机一看,原来是她老爸从杭州来看她,她的老爸也是我多年的文友,想今晚聚一下。你说这傻孩子,本是个有温度的事儿,就不能當着我的面多说几句话?一个楼层办公,还要发个微信。
晚上的饭桌上,那孩子也是很少与我们交流,只顾低头看手机。在手机上,全球发生的新闻她瞬间就会知道,五湖四海的朋友与亲人只要愿意,彼此可以随时联系,前提是她要时刻保持“低头状态”。
当下的年轻人彼此在告知某件事情时,好像不爱说话了,连电话都懒得打,发个短信、微信、在QQ上留言,觉得这样更简洁,还省去说话时的客套与礼数,真正做到要言不烦。
声音是省下了,可我却觉得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多了几许寒凉?不就是多说几句话吗,它不会浪费我们多少时间呀。当声音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情感表达时,那就是生命气息的音频与节奏。一个人专门说给你的话是有温度的,就算是说给公众的声音,也比一条标语更有热的能量吧。
深圳戏剧家协会主席、诗人从容女士,参加广西北海的一次诗会,其间到涠洲岛采风。深夜,万籁俱寂,宾馆窗外一个温馨声音把她从梦中惊醒,“倒车,请注意”。在别人听来,这是卡车、小货车通用的提示音,但这声音于从容就不同了,这是她妹妹的声音,是一家音像公司在27年前请她妹妹录制的,如今这声音成了有些车辆的提示音,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就连远在南海的一个小海岛上都响彻着她的声音。但从容的妹妹因病却早早地就告别了这个世界。那天恰巧是从容妹妹的“诞日”,从容在这么一个陌生、孤独的地方以这种方式再次听见妹妹的声音,她确信妹妹永远活着。
记忆能伴随我们一生,声音就能让记忆有温度。在英国伦敦一个普通的地铁车站——“堤坝”,许多人经过时会驻足片刻,听一听地铁提示音“小心空隙”,品味这声音的温暖。这句话是英国演员奥斯瓦德在20世纪50年代为伦敦地铁录制的,然而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站采用电子提示音,取代了奥斯瓦德的录音。2007年,奥斯瓦德去世后,伦敦只有“堤坝”站还在播放他的录音,于是,他的妻子玛格丽特便经常坐在“堤坝”站里,一遍一遍听丈夫的声音。2012年,玛格丽特发现,丈夫的声音被电子提示音代替了。伤心的她给车站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这句录音的磁带。车站得知原委后,决定重新播放奥斯瓦德的录音。这个声音温暖的不仅是玛格丽特,而是一座火车站,甚至是一座城市,还包括了所有知道这个故事的人。
声音是有温度的,温暖的人际关系不能缺少声音。我们能面对面说话的时候就不要用QQ,我们能打电话的时候就不要用短信。我想,谁都不会拒绝温暖,可为什么又不想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