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主权货币”Libra的基本认知与前景判断

2019-10-08张锐

决策与信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数字货币去中心化

[摘    要] 通过区块链技术创造数字货币已经成为改写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趋势和力量。作为数字货币集大成者,Facebook的 Libra可以看成是数字货币的一次升级与优化,自然就会对传统金融管理体制以及时下新型的支付方式带来颠覆性影响,尤其是对各国法定货币形成不小的冲击。但是,由于现实中多国监管力量的强大以及自身所携带的硬伤,Libra最终成为“超主权货币”将异常艰难。不过,由创新基因所决定与驱动,Libra也将不可避免地获得显著的市场影响力以及宽阔的商业应用场景。

[关键词] Libra;数字货币;超主权货币;去中心化;法定货币

[中图分类号] F8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10-0060-11

全球互联网社交巨头Facebook宣布将于2020年推出数字货币Libra的举动在国际金融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与巨大震动。尽管从国家监管层到行业竞争者以及学界公知等不同认知主体对Libra作出了大相径庭的判识,甚至限制与封杀Libra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但作为携带科技基因与颠覆能量的Libra也势必顽强地寻求自身存在与扩展的商业逻辑。

一、问题的提出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虽然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本位”时代宣告结束,但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机制并未解散。相反,随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全球“货币之王”,一个“美元本位”时代得以开启,直至最终确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货币体系。

美国政府主要通过以下三大有力措施成功重塑了“金本位”破除后美元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首先,杜鲁门政府启动了针对欧洲地区长达4年、援助金额多达130余亿美元的“马歇尔计划”,且采取的是90%赠与和10%贷款的基本形式[1],美元从此在欧洲扎下根来,并为美元走向全球做好了关键铺垫。其次,1973年美国和沙特签约,确立了石油交易只能绑定美元的支付方式,美元与石油形成新的组合,且伴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石油进口量的扩容,美元需求量不断增长,同时石油输出国用石油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及其相关金融品,由此形成美元的大量回流,美元的贬值风险得到控制,石油美元体系得以渐次确立。最后,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但原有体系中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却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并且在IMF后来构建出的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中,美元取得了占比高达70%的主导地位。同时美国也作为最大股东出现在了世界银行的决策角色席位上,并对以上两大组织重大事项的投票表决拥有一票否决权[2]。无论是IMF对外进行经济援助,还是世界银行发放的项目贷款,也都是以美元为基础计价单位,美元在国际金融与权益市场的支配地位自然得以明确。

时至今日,美元在全球的主导角色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来自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元目前在国际支付市场中的份额占比为40.1%,继续位居全球第一,且仍是全球支付体系中最重要的货币;另外,在全球融资市场上,美元债券时下占比高达62.2%,其中跨境美元贷款占比稳定在50%上方。更为关键的是,美国外汇储备中囤积了排名全球第一的8100多吨黄金,美元获得了异常强大的“硬通货”支撑。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实行固定汇率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安排的82个国家中,近一半的国家将美元作为锚定货币。然而,这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有目共睹。

首先,全球货币盯住美元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根据美元风向标,投机资本在非美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频繁穿梭与游猎,特别是一些经济脆弱并且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国家更是成为了国际游资反复吞噬的理想之地,结果是要么推高这些国家和地區的资产价格,制造与堆积金融泡沫[3],要么是获取巨利之后疯狂抽逃撤资,留下一地鸡毛。历史上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今年以来新兴国家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均是最充分的佐证。

其次,全球货币利率跟随美元利率调整使得所有国家都失去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一方面,美联储升息,必然引起非美货币汇率的下沉,作为应对策略,相应国家不得不跟随加息,由此抬高本国企业融资成本;相反,美联储降息,必然导致非美货币升值,并抬高相关国家的出口成本,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无论是美联储升息与降息,投资资本都会跟风而动,作出对非美国家市场不利影响的逆向选择。特别是作为“全球央行”的美联储在做出利率决策时,已经很少考虑全球化因素,而更多地奉行“美国优先”,由此使得非美国家的货币政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陷入“两难”境地,货币政策相继决策的效果日渐式微。

再次,美元已经一步步蜕变为美国发动经济制裁的金融“核武器”。一方面,美国财政部每年都会两次发布“汇率操纵国”的名单,在此基础上美国国会将通过决议对“汇率操纵国”采取如开征高额关税等系列惩罚措施;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也会直接运用美元垄断全球贸易结算的特殊地位直接发动对目标国家的市场封锁与制裁。比如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直接禁止用美元从伊朗采购石油,导致欧盟、中国、印度、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伊朗的石油进口陷入停顿。

最后,美元已经完全侵蚀与垄断了SWIFT这一全球贸易结算工具。虽然SWIFT目前汇集了200多个会员国的上万家金融机构,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中立的非营利性的银行间组织,但其基本采用的是美元作为结算工具[4],其他法定货币如欧元、人民币的采用率最多不超过2%,因此实际上SWIFT已经完全被美国控制与主导。而且SWIFT作为国际银行间跨境汇兑工具也存在着成本高、时效慢的服务硬伤。

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近年来欧元、人民币作为有竞争力的货币劲旅在市场上有不错的表现,但依然难以与美元分庭抗礼。统计结果表明,在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美元以61.8的国际化指数高居第一,欧元、日元、英镑与人民币的指数比重分别为20.2、5.3、4.5、和1.9。不难看出,试图在线下通过一种或几种主权货币力量的重组从而达到改写“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可能性非常之小,反而线上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则创造了一线希望。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以及点对点交易和智能合约等主要特点与保障机制,运用到货币管理实践中,不仅能够改变目前货币创造的“中心化”模式(如比特币采取分散“挖矿”的方式产生),还能大大提高货币流动尤其是跨境支付的效率[5],同时显著降低交易成本。目前来看,全球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数字货币品种已经超过1200多种,而Libra无疑是目前数字货币阵营中集大成之币。

二、数字货币的优化与升级

与数字货币的鼻祖比特币一样,Libra也是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之上的,因此就具备了比特币的些许特征,如货币创造的“去中心化”、点对点的撮合交易、智能合约以及集体决策的共识机制等等。但是,Libra又绝对没有像以太币、莱特币等数字货币那样完全复制比特币的成长与管理路径,而是设计与发明了自己独有的更科学、更有效的技术应用程式、推演方法与维护机理。

(一)货币产生的方式不同

比特币由“矿工”们分别通过“挖矿”产生,即借助大功率与超负荷的计算机并依赖复杂的计算路径来实施,计算能力决定了最终是否能够成功“挖矿”或者“挖矿”的数量,因此,比特币的产生是一个巨大的耗能过程[6];而Libra则根据市场需求制造出来,即只有当实体使用者用相应的法定货币购买Libra时,相应价值的Libra才被创造出来,因此,Libra无须采用耗电模式,其生产过程更为节能、更加经济。

(二)货币发行的效率不同

比特币采取分散“挖矿”的形式产生,且有数量限制,总量为2100万个,由“矿工”在2140年前将其全部“挖出”,因此,“矿工” 之间充满竞争性与无序性;不仅如此,比特币所采用的是“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容错率达到50%才有效;Libra则由需求者在各个交易场所兑换产生,既不存在总量限制,且整个交易过程还须遵循相应时序,同时Libra采用的是拜占庭容错 (BFT)共识机制,即容错率达到三分之一并可决定货币的数量,并且Libra的区块链网络节点数量要比特币网络节点数量少得多,使得BFT网络不用像PoW网络那样受限于处理能力最低的节点,实际带来的全网吞吐量就大得多,整个处理过程不仅延时更低,而且效率更高。

(三)货币的储备管理不同

比特币依靠的是私有链,即“矿工”不仅是“挖矿”主体,还是货币的管理主体。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对比特币的持有、储藏和让渡,而且所有的初次交易行为会在“矿工”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发生;Libra依靠的联盟链,即货币的管理职能由一个类似“中央银行”的会员组织——非营利性Libra协会来承担,协会成员都是创始人,通过建立在BFT共识机制基础上的集体决策来管控货币的供应与收储数量,但自身并不直接参与交易,而是支持授权经销商为Libra的兑换者提供服务。

(四)币值的稳定程度不同

比特币没有任何的实体资产作底撑,且缺乏来自主權机构的价值背书,市场价格容易在投机炒作力量的作用下发生剧烈波动,因此,比特币只是一种币圈投资品;Libra追求的目标是成为一种稳定的数字货币,其对应的全部是真实资产,如银行存款、政府证券以及一篮子货币,真实储备与抵押的背后其实获得的就是主权国家的共同背书;不仅如此,Libra协会每发行或者销毁一个单位的Libra,都需要储备或者除去对应价值的资产,而且为了避免通货膨胀,Libra必须使用法定货币按1:1的比例购买。由于受到“低波动性”资产的有效支撑且解决了比特币等缺乏信用背书的短板,Libra就不会出现比特币那样大幅波动的市场乱象。

综上,作为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最大特征,“去中心化”虽然在Libra身上得到了十分鲜明的表现,但Libra又没有刻板地固守“去中心化”的商业逻辑。比如货币的管理就采取了非完全式的“去中心化”集体决策,同时,“去中心化”是比特币在网络节点运动中获得信任的重要力量之一,但Libra 除了“去中心化”因素的作用外,主要的是通过稳定货币价值来赢得信任。在这里,Facebook是想把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分开对待,用线下资产背书解决Libra的币值波动问题。因此,Libra应当是一种带有法定货币(比如美元曾经与黄金挂钩以及许多国家货币汇率盯住美元或者参考一篮子货币等)些许基因的更高级别数字货币。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了保障交易与存储的安全性,Libra 区块链中的数据受到了梅克尔树的保护。这是一种已在其他区块链中广泛使用的数据结构,可以侦测到现有数据的任何变化,并可长期记录与保存所有交易的历史和状态。同时,Libra还设计和使用了可以自定义交易逻辑与“智能合约”的Move 编程语言。据悉,“Move”不仅可以自动验证交易是否满足特定属性,而且能够完全杜绝与防止数字资产的被复制。同时,每个交易者都可以轻松地通过“Move”编写符合自己意图的代码,从而降低出现意外漏洞或安全事件的风险。

三、多维与多层的变革性影响

在西文中,Libra意为“天秤座”,同时又是“自由”的词根,Facebook选用这样一个字眼来命名自己的加密货币,可谓颇有深意。在Facebook看来,Libra区块链的软件是开源的,所有人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构建产品,并通过他们的服务实现增值,而且创始人和组织机构将构建一个开放、可彼此协作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帮助人们和公司持有和转移Libra以供日常使用。基于此,在Facebook发布的《白皮书》中,Libra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了自己的雄心:要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由此产生的影响也将是全方位与立体性的。

(一)Libra与Calibra将深度改变商业银行及其运营模式

为了搭建自己的金融基础设施,仅有Libra显然不够。于是,策应与满足Libra的需要,Facebook又创建了数字钱包或者说支付工具Calibra,并已获得在美国所有50个州以及9个联邦和地区开展业务的许可,且计划于明年推出独立的APP。按照《白皮书》所指,目前全世界依然有17亿成年人没有介入到传统金融与银行服务中,而这17亿人中,10亿人拥有移动电话,5亿人拥有互联网,对此,Calibra的使命就是为这些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说得直白一些,无论是银行用户还是非银行用户,都可以通过Calibra数字钱包进行Libra的发送、花费以及存储服务。更为重要的是,Calibra作为支付工具,更侧重全球跨境支付服务,按照扎克伯格的说法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转移资金应该像发送短信或分享照片一样轻松”。

显然,Libra与Calibra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商业银行及其经营模式。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本就不完善,很多人的确不能享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即便是一些国家具有一定的金融基础设施,但商业银行设定的门槛也将很多人排除在服务范围之外,而且即使是银行的达标用户,也因为收费较高而放弃了本应享有的金融服务。不仅如此,传统商业银行采取的存贷经营模式,通过获取利差容易形成对用户利益的切割与侵蚀;另一方面,目前全球跨境支付主要依赖SWIFT系统,通过银行转账进行,高费率与低效能很难让用户获得满意的服务体验。据此,在希望覆盖更多用户群体的同时,Libra承诺本身不经营贷款业务,也不向用户收取与支付利息,并且跨境支付采取点对点直接交易,由此完全拆解与打破了商业银行的收费门槛、服务瓶颈以及跨境支付的中间环节,确保了金融服务普惠性、高效性与便利性的真实落地。

(二)Libra与Calibra将直接对Paypal、微信与支付宝等新型支付方式带来变革与挑战

在推出Calibra的基础上,Facebook还发布了含括主要支付平台和商家的“创始盟友”,打通了从支付到消费的通道,对此,扎克伯克给出的前景描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希望为人们和企业提供更多服务——例如只需按一下按钮即可支付账单,通过扫描代码购买咖啡或乘坐当地公共交通工具”。由此不难看出,Libra与Calibra在驱动着信用卡与借记卡等传统支付方式逐渐边缘化的同时,也将直接与Paypal、微信与支付宝等新型支付方式形成博弈与竞技之势。

与Paypal、微信和支付宝锚定单一法币不同,Calibra锚定自己的货币Libra,而Libra所锚定的一篮子主权货币又不是某一家主权货币,这样就使得Calibra作为一种支付工具更具独立性;另一方面,Paypal、微信和支付宝的每一个支付动作的完成,背后都有企业与中心化结算银行进行一系列的清算行为,但Calibra不经过第三方结算,在摆脱了对金融机构依赖的基础上,达成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支付效果。更为重要的是,Facebook目前有27亿活跃用户,如果再将17亿没有介入到传统银行服务中的成年人拉进来,这样的用户体量显然是Paypal、微信与支付宝所无法比拟的。此外,Paypal、微信和支付宝追求的是平台垄断,而Calibra关注的是社会价值实现。因此,在行业人士看来,如果Libra携带着Calibra成功着陆,那么互联网平台支付的竞争将从流量入口的争夺变为资金流转和信用主体的争夺,而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微信、支付宝的一次降维打击。

(三)作为非完全“去中心化”的组织机构,Libra协会对“中心化”产物的中央银行势必造成客观性冲击

按照设计,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Libra协会最初由包括Facebook、Mastercard、PayPal以及

PayU等29个创始成员组成,2020 年上半年成员数量扩展到100个左右,其中 Facebook是Libra的发起和领导者,但没有Libra加密货币项目的完全控制权;根据规定,协会中每家会员至多拥有1%的投票权,同时获得投票权与会员资格的前提是每名会员需要缴纳1000万美元的会员费,以此取得区块链网络数据查看和数据写入的权限。为了保证决策公正,未来5年内协会将逐渐减少对创始人的依赖,同时也会力争最大程度降低对自身的依赖。

表面上看来,Libra协会没有创造与销毁货币的直接主动权,即只有当某个实体使用法定资产购买Libra时,相应价值的Libra才被创造出来,同样,当Libra被售出并换取法定资产时,相应价值的Libra会被销毁。但实际上无论是增量货币的发放还是存量货币的收储都由Libra协会来负责,与中央银行决定法定货币的增发与回收相比,Libra协会货币量的收放只是参考指标不同。前者以物价、汇率等指标作为决定货币量多寡的风向标,后者直接拿实体资产兑换量来安排货币量的增减,二者的行为性质其实完全一样,Libra协会实际行使的就是中央银行职能。

四、演變为“超主权货币”的难度评估

在经济学理论中,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一种物品要成为货币,首先应是一种价值尺度,即人们可以用它来衡量商品的价值;其次应是一种流通手段,即人们可以用它来交换商品;最后应是一种储藏手段,即人们可以用它来存储自己的财富[7]。就Libra而言,其盯住的是一篮子货币,自然可以对商品价值进行标价,而且由于采用点对点的交易,不仅成本低,效率也高,Libra完全可以担当流通工具的职能。另外,除了自身具有一定内在价值外,Libra与一篮子货币紧密挂钩,其作为储藏手段也不容置疑。概而言之,Libra完全可以像普通法定货币那样发挥作用,如果作为一国或者一定区域的法定虚拟货币,Libra后续可以长袖善舞、尽显身手。

然而,Libra却并不满足仅仅偏安于一隅,它不仅要让全球能够得到它的人都拥有它,而且还认为自己可与任何一个法定货币进行自由兑换,并在全球顺畅流动。说白了,只要拥有了Libra,就可以兑换成任何法定货币,并通过Calibra实现自由消费与跨境支付。很显然,在Libra的眼中,自己是一种无国界约束、无区域限制的超主权货币,并且货币价值不受全球经济以及一国经济等因素的直接干扰,只要盯住一篮子货币以及低波动性资产即可确保价值的稳定,并赢得世人的认可。对此不得不说,Libra为自己描绘的理想蓝图的确不错,而且超主权货币的配制也是一种理性的全球性追求。然而,具体到Libra的超主权货币实践,其所面对的多维掣肘以及自身携带的硬伤可能会远超人们的想象。

(一)Libra必须接受多元化的立体性监管,而且步履维艰

Libra 定位的是一种全球性货币,意味着它需要和全球数百个不同监管机构打交道,并获得数百甚至数千个许可证。除了中央银行、市场监管机构、消费者保护监管机构以及解决洗钱、逃税和其他金融犯罪的执法机构外,Libra还须遵守国际清算银行制定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的监管规则,同时要与全球各地的隐私和反垄断监管机构进行合作。任何一个机构所施加的监管对于Libra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而Libra在与监管机构对接过程中能否有效矫正自我,最终将关系到可否全部闯关的成败。

(二)Libra在动摇传统货币管理体制根基的同时,也为自己设置了难以跨越的多重障碍

Libra由协会成员集体创造,原有中央银行的铸币职能必然边缘化,同时全球性流通的Libra也必然分流、替代一部分主权货币的使用,并且随着Libra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主权货币使用量将逐渐下降,最终削弱货币当局对主权货币的控制力。很显然,无国界的Libra作为一种新的全球支付手段,客观上已经与全球主权国家法币形成一种鲜明的竞争关系。一方面,尽管Libra已经明确声明会选择美元、欧元和某些其他主要货币进行计价,但沿袭已久的美元霸主地位随着Libra的圈城掠地而遭遇侵蚀却是不可避免,甚至Libra会衍生成一种强大的“去美元”力量。因此,在美元霸权红利还没有榨干之前,美国监管当局绝不会允许Libra这样的新物种横冲直撞。另一方面,Libra盯住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处于绝对优势,而且这种态势很长时间也不会改变,由此代表着Libra走到哪里,美元就会到哪里,等于Libra为美元插上了无形翅膀,助其深入与覆盖到原本不可触及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击穿弱势主权货币。而正是由于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非美国家必然對Libra予以高度警戒与设防。

(三)Libra会肢解与弱化各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由此必然招徕不小的阻力

虽然Libra协会表示自己不会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也无意进入货币政策领域,但只要掌握的货币铸造大权,就等于掌控了货币政策的核心,其对主权国家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将不可避免。比如,Libra流通量的增大,势必降低主权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乘数,监管当局使用货币工具的调节力度必然随之越弱,最终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扭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比如当Libra发行量不断增加时,它会增加对储备货币的存款及低风险债券的投资,这将重塑全球资产配置,结果是,全球资金从非储备货币国流进储备货币经济体,这会带动储备货币利率下降,从而削弱储备货币国家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同时也可能削弱非储备货币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反之亦然。正是如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主权国家都不会放弃货币政策[8]。而只要有这种权威性矜持力量的存在,Libra可以腾挪的空间就会受到压制与约束。

(四)Libra本身存在的短板极大淡化与限制了自我信誉度与公信力的延伸

一方面,Libra协会中科技大佬与金融巨头云集,同时Facebook 拥有27亿用户,因此,Libra协会作为一种组织存在,其行为结果是否会酿成金融垄断进而给各国金融市场秩序造成负面影响,首先会让人心生戒备;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商业机构,Libra协会是否能够恪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在此基础上排除利益驱动进而确保不出现“货币超发”以维护币值稳定,同样让公众打上问号;不仅如此,Libra协会作为各方法定货币兑换交易中的中央对手方,也是整个清结算体系中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商业风险的终极源泉,在方便跨境支付和交易的同时,是否可以确保不出现洗钱、诈骗以及非法集资等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的行为,外界更是对此充满忐忑。此外,Facebook 在过去几年里多次发生重大数据安全和道德违规事故,Libra又是否能够有效维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安全,市场也是质疑不断。

基于以上不确定性或者负面性因素的存在,国际监管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表示,在未经严格审查的情况下,他们不会允许Facebook推出其计划中的数字货币;无独有偶,美国国会领导人起草的《让大型科技公司远离金融领域法案》的草案中,明确建议禁止大型技术公司推出数字货币,而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如果在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等方面的担忧得不到解决,不会允许Facebook的加密货币计划推进下去;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也破天荒地在推特上发表了关于 Libra“不可靠”的言论。可以想象,在本土范围内遭遇重重设障的前提下,Libra还想在异域之外大显身手又该是怎样地束手束脚。对此,Libra计划项目负责人大卫·马库斯在出席美国参议院听证会时表示,在完全解决监管问题并获得适当的许可之前,Facebook不会发行Libra数字货币。

五、市场影响力与商业前景展望

动态审视,虽然Libra目前处于暂停阶段,但绝不意味着进入“冷冻”状态,或者说Facebook会从此放弃数字货币计划项目的开发,相反Libra项目团队会从技术层面对Libra进行深度打磨与精制,同时与监管层进行密集沟通,以形成最大程度的共识,并做出改善性安排。退一步而言,即便是Libra在谋求“超主权货币”之路上暂时遇阻,但其所外溢出的口碑影响力以及局部试验空间却有目共睹,而且后续可以伸展的商业领地更值得期待。

(一)Libra会带动市场对数字货币进行重新认知,校准与勘正虚拟货币的商业定位

目前超千种的数字货币既有比特币、以太币与莱特币等为代表的支付型代币,也有不少像属于ICO(首次币发行)性质的证券型代币,这些数字货币的共同特征是缺少抵押与担保资产支持,因此价格波动剧烈,甚至成为了投机炒作的对象,有的还沦落成洗钱、金融诈骗与集资的护身符[9]。因此,即便是像比特币等币种能够流通与交易,但其投入与应用的范围却十分狭窄,公众的认可度也非常之低,同时,由于干扰与扭曲了金融市场秩序还招徕了不少国家的凌厉监管与政策抑制。但是,Libra追求稳定币的行为目的表明,数字货币不应该只是投资与投机品种,而应当可以作为实用型货币像法定货币那样充当价值尺度、流通工具以及储藏手段的职能,同时为实体经济进行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等多方面的赋能,这是对数字货币发展方向的第一次校准。由此也可以预见,一旦像Libra这样的数字货币成为币圈主流,虚拟货币市场群龙乱舞的局面就会得到修正,甚至还可能产生自我出清的效果。

(二)Libra会驱动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与激发更多的数字货币创造势能

目前来看,由区块链技术以及数字货币衍生出的主要群体还是以炒币群体为主,虽然也有少数区块链应用公司也在积极寻找与开发实体性商业用户,但大多处于十分艰辛与困难的阶段。但是,Libra的出现,直接覆盖了几十亿的用户人群体,同时惠及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长尾市场人群,等于就是直接把区块链技术推向了广大用户群。由此必然引起更多公众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与学习,而且开源技术也势必会将更多用户导入区块链平台中,在类似Move语言等简易技术的辅导下进行各种应用的开发。这种用户群的聚合效应也会进一步倒逼与启示更多机构投入到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当中,区块链生态由此可能进入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更多面向用户、企业与行业服务的数字货币由此将被创造出来。当然,作为一个基本前提,只要数字货币的创新与创造能够给市场与民众带来便利、普惠和节约、高效的良好效果,监管层不仅不应打压,反而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引导。

(三)Libra将拓展数字货币开发视野,倒逼与推动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的开发步伐

从技术的角度审视,全球数字货币开发目前沿着私链与公链两条轨道上同时进行,实际中表现为私人数字货币与国家法定数字货币共存共进,但比较而言,私人数字货币的开发进度还是要快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进程。除了Libra外,像摩根大通的“JPMCoin”以及沃尔玛即将推出的“Walmart Coin”都是影响很大的数字货币品种。而在法定数字货币方面,虽然尼日利亚、突尼斯等非洲国家已率先进入民众应用状态,但由于这些国家非主流货币国身份的限制,实际示范效果其实很小。不过,Libra希望成为“超主权货币”的行为表明,私人数字货币的开发与法定数字货币的开发其实并不是对立与排斥关系,相反国家一方面可以在技术路线上引用“赛马”机制,从指定的数字货币研发机构中优中选优,或者进行技术上的多元有机整合,依托市场力量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的开发;同时,国家还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已有技术成果的机构中采购现成产品,直接将成熟的私人数字货币改造与升级成法定数字货币。

(四)Libra可以通过微观试验寻求“超主权货币”的突破口,推进与扩展后续应用范围

从落地应用的角度看,一些主流货币国家的货币政策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同时谋求自身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诉求也更强烈,Libra进入这些国家其实很难;但是,一些经济脆弱的国家因为市场动荡频繁,自身货币价值很不稳定,历史经验表明他们往往会更易寻求外来货币品种的替代性支持(如上世纪90年代很多通货膨胀严重的国家就纷纷选用美元来代替本国的货币,最近几年委内瑞拉扩大选用人民币、卢比的比重以及开发“石油币”等)。基于此,作为一种策略性选择,Libra可以从经济落后国家阵营中选择出自己的理想着陆地,并将其作为当地法定数字货币的“试验田”。一旦Libra在这些国家得到认可与普及,就等于抛下了一个新兴货币之锚,接下来便可发动更大范围的远航,稳健而踏实地推展覆盖区域[10]。

(五)Libra将牵引Facebook的商业模式发生深度转型,衍生和架构起全新的商业空间

动态判断,虽然美国监管机构对Libra试图成为“超主权货币”展开了围堵与拦截,但作为一个企业的技术成果,Libra在自身商业领域以及合作机构之间的应用扩展空间却不会因此被禁止与抹去。目前来看,几乎全部营收都来自于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Facebook的硬伤,不过,Facebook拥有着27亿的惊人用户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0%左右,既然“超主权货币”难成,那么Libra也完全可以像比特币那样成为应用于Facebook内部的流通货币,而且Facebook平台存量用户很容易对Libra投出赞成票。只要用户将法定货币兑换Libra,Facebook就会赢得一笔巨大的现金储备;更为重要的是,从用户的名字、ID、地址、电话号码到社交爱好等,Facebook都了如指掌,因此,Libra也就根本不需要KYC(了解你的客户)。以此为基础,Facebook便可以像微信与支付宝那样打开用户进入数字金融和数字生活的入口,并开发出诸如网络借贷、保险、资产管理等各种金融新产品。还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作为Libra创始成员的100家商业机构及其业务相关的数千万家企业还被允许通过Calibra工具与Facebook的用户用Libra进行直接交易,Facebook由此赚到的不仅仅是人气,更有十分可觀的服务性收入。

[参考文献]

[1]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M].姚中秋,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2]王剑.回归本源:我眼中的互联网金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3]陈宝山,文武.法定数字货币[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4]姚前,陈华.数字货币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5]贾丽平.比特币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3,(12).

[6]张锐.基于区块链的传统金融变革与创新[J].决策与信息,2016,(10).

[7]周永林.从货币的本质看数字货币的未来[J].清华金融评论,2018,(12).

[8]陈海波.从实物货币视觉看数字货币[J].中国金融,2019,(4).

[9]庄蕾,郭宗薇,郭嘉仁.数字货币的发行模式与风险控制研究[J].武汉金融,2019,(3).

[10]陈炳才.Libra能否成真?[J].中国外汇,2019,(8).

[责任编辑:汪智力]

Abstract: Creating digital currency through blockchai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and power to rewrite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currency system. As a synthesizer of digital currency, Facebook's Libra can be regarded as an upgrade and optimization of digital currency, which will naturally have a subversive impact on tradi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new types of payment methods, and especially have certain impact on the legal currencies of various countries. However, due to the strong power of multinational supervision in reality and its weakness, it will be extremely difficult for Libra to become a “super-sovereign currency” eventually. However, determined and driven by innovative genes, Libra will inevitably gain significant market influence and broad business application scenarios.

Keywords: Libra; Digital Currency; Super-sovereign Currency; Decentralization; Legal Tender

猜你喜欢

数字货币去中心化
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域名服务系统模型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领域应用动态
数字货币的国际监管经验与启示
英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框架及其启示
浅析移动互联语境下中小成本电影去中心化的创作趋向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去中心化”电子商务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前景分析
浅析新媒体视阈下的新闻失实报道
“去中心化”时代的中心化现象